第四計「以逸代勞」劉備中計亂陣腳

「以逸待勞」的關鍵──說白了就是以靜制動,處在「靜」中又要能掌握主動權,以不變應萬變。
Fotolia
第174期
曾允盈
三十六計系列


《三十六計》第四計是「以逸待勞」。要能先馳得點,並且好整以暇等待時機,是「以逸待勞」的關鍵──說白了就是以靜制動,處在「靜」中又要能掌握主動權,以不變應萬變。

《孫子‧軍爭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同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擊敗敵人,不是只有進攻一條路,還要可以積極防禦,在防禦之際企圖奪氣、奪心、奪力。

此時最好的防守就是最好的進攻,守得好,還能消耗敵人的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自己則能養精蓄銳,待對方疲勞混亂時,化被動為主動,乘機出擊取勝。

 

陸遜以逸待勞 夷陵之戰敗蜀軍

 

大家應該都知道武聖關羽如何死的吧?公元219年呂蒙受命攻打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隨後冒險突圍,留下王甫、周倉兩人守城。結果路上中伏,關羽被潘璋部下馬忠所擒,關平前去相救也被捉住。孫權見二人不肯投降,就將二人殺死,關羽死時58歲。

公元221年稱帝三個月的劉備,以為二弟報仇之名,欲奪回荊州之實,親率大軍伐吳。蜀軍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因為挾帶復仇之氣,又占了地利之便,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一連勝了十餘陣。

正當銳氣正盛,劉備卻在夷陵遭到挫敗。陸遜分析形勢之後,決定「以逸待勞」,堅守不出,與劉備對峙半年之久。他完全撤出山地,這樣一來蜀軍在山地難以展開,也無法深入,反而處於被動位置。

相持半年之後,蜀軍鬥志逐漸鬆懈。陸遜判斷當時劉備戰線綿延數百里,首尾難顧,後方補給相當困難。當時正值酷暑,劉備受不了炎熱,在山林安營紮寨,犯了兵家之忌。陸遜終於等到時機成熟,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軍措手不及。陸遜用—把火,燒毀劉備七百里軍營,蜀軍傷亡慘重,慌忙撤退。陸遜於是創造戰爭史上以少勝多、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夷陵之戰。

 

史家認為劉備失敗的原因是「以怒興師」,恃強冒進犯了兵家大忌。Fotolia

 

火攻打亂劉備陣腳

 

夷陵之戰對蜀國造成了重創,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隔年四月劉備死亡,更是讓蜀漢政權搖搖欲墜。

史家認為劉備失敗的原因是「以怒興師」,恃強冒進犯了兵家大忌。然而此種說法不一定成立,劉備為關羽報仇是在失荊州兩年後,主要目的是奪荊州,報仇只是藉口,不存在以怒興師之說。但是荊州卻有非奪回不可的壓力,因為益州四川地形是盆地,出入道路崎嶇不便,進去容易出來難,所以荊州就是重要出口,東吳占據荊州,等於將劉備主要出口堵住。因而奪荊州才是伐吳目的。

歷史上劉備打仗輸多贏少,但是無論如何打仗經驗還是很豐富。「夷陵之戰」失敗的主因是對方採取火攻後,混戰之下劉備估錯形式,加上他有形勢不對就逃跑的習慣。如果在夷陵拚死與吳軍相搏,不一定會輸。

那陸遜贏的關鍵是甚麼?他贏在聲東擊西,攻破劉備大營。他最初的戰略是偷襲,但是沒有成功且損失不小,無奈之下改變戰術,以逸待勞之後實行火攻才取得勝利。

敗後劉備後悔,打了大半年已奪回部分荊州,最後卻又回到原來的邊界。劉備因而感嘆:「天亡我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怎樣才能提高「賺錢Power」?
不論是開間小店或是經營企業,只要做個生意,都牽涉到錢。如果不懂得一點財務的基本觀念,很可能自以為拼營業額賺了很多錢,卻其實可能在賠錢。…
放手!教出健康人格的小孩
愛之深,責之切;或者愛太深,變成溺愛,是很多父母愛孩子「過當」常出現的兩種模式。造成的結果不是打過頭,就是寵過頭。在教育孩子上,…
習近平祭出「辣招」 港媒曝江澤民形同被軟禁
中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自去年北京「9.3」閱兵露面後「銷聲匿跡」至今。香港《前哨》雜誌總編劉達文近日向紐約華文報紙《看中國》獨家披露,…
王勃年少才高 開創盛唐詩道先河
盛唐是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詩仙李白的詩歌雄奇飄逸、詩聖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是盛唐詩壇的高峰;高適、岑參以邊塞詩揚名;孟浩然、…
請不要排擠我的錢
經濟學家常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各項公共政策的效果」。探討這個效果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了解該政策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退休族投資房地產 掌握三大原則
房地產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早期,也就是大約在民國40、50年代,甚至60年代,風險還很大,除非是相當富有而且是有計畫性的土地購買者,…
古拉格肯定會再發生
美國《華盛頓郵報》女專欄作家安妮•阿普爾鮑姆(Anne Applebaum)2003年出版的專著《古拉格:一部歷史》(Gulag:A…
《鋼鐵人》為入中國市場大喝「果粒多」
好萊塢近期的賣座電影《鋼鐵人3》5月1日在中國首映,時間比北美早二天,除此之外,放映的是好萊塢為打入中國市場的「特供版」。片中,鋼鐵人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