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高中有效嗎?為甚麼?

根據統計,讀前一個志願的高中只能對畢業成績貢獻大約1%。
Thinkstock
第168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此前筆者曾經介紹過關於美國菁英高中的研究,其結果發現學生就讀紐約或波士頓的菁英高中一、兩年後,相對於其他條件相同但是沒有讀菁英高中的學生,數學成績的表現並沒有更好。雖然這樣的研究結果對菁英高中的效果提出了質疑,但學生入學後一、兩年之內的數學成績,也許無法充分反映菁英高中的貢獻。隨著時間拉長,也許這個效果才會更加顯著。

接續著菁英高中這個主題,筆者今天為大家介紹Cristian Pop-Eleches和Miguel Urquiola兩位教授關於羅馬尼亞高中的研究。這篇研究的過人之處在於,作者不但利用嚴謹的計量方估計出就讀好高中對於未來學業成績的貢獻,更重要的是去探討當一個學生去就讀好高中之後,老師、家長、與學生的行為上會產生甚麼改變,以致於對學生的表現各自產生何種不同的影響。

 

好高中能提高成績嗎?

這篇研究的背景是羅馬尼亞的高中,該國高中入學的標準主要是根據國中在學成績和高中入學考試的分數兩者的平均分數。筆者曾經在前文中介紹過,透過分數入學這樣的制度給了研究者一個機會,可以利用「回歸不連續」法來估計教育的效果。

這個研究方法的概念十分簡單,可以利用圖一來說明。

 


圖一:最低錄取分數對就讀高中「品質」的影響

 

圖一中紅線所標示的是所有高中的最低錄取分數,將其標準化為零。橫軸是高中學生的入學分數(就是國中平均成績與高中入學考分數的平均值)減去最低錄取分數。所以在紅線右邊的人,其平均分數高於最低錄取分數,進入前一個志願的機率就比紅線左邊的人高。圖一的縱軸是就讀學校所錄取學生的平均分數,剛剛好在紅線右邊的人由於進入比較好的學校,當然該校所錄取學生的平均分數就比剛好在紅線左邊的學生高。

回歸不連續法的精神是透過比較剛好落在紅線兩邊的人是否在未來學業的表現或者其他結果有顯著差異。由於一個人無法精準地控制自己的分數剛好落在很接近紅線左邊或者右邊的位置,所以最後的位置可以被視為是外生決定的。又由於剛好在紅線兩邊的人取得的入學分數非常接近,所以其平均的能力以及其他會影響未來學業表現的因素(例如家庭背景等)平均來講沒有差異。如此一來,紅線兩邊的人如果在未來的學業表現上有差異,只能是就讀的高中不同所造成的差異。這就是為甚麼回歸不連續法可以估計出學校的影響。

羅國的高中有一個全國統一的畢業考試,由於考題各校相同,其成績可以拿來進行跨校的比較,作者用此來衡量讀好高中對於成績的影響。圖二顯示在紅線兩側的學生畢業考的平均成績有一個跳升,但其幅度非常小。作者估計出來的結果是讀前一個志願的高中只能對畢業成績貢獻大約1%。雖然這個差異在統計上顯著,但微小的幅度基本上接近此前介紹的美國研究的結果,該研究發現紐約、波士頓的菁英高中沒有提高成績的效果。

 

圖二:讀好高中對畢業考成績的影響


家長放輕鬆

這篇研究最精彩的地方並不是估計出就讀好高中對於成績的影響,而是進一步去探討為甚麼讀好高中會使得成績增加。一般人的直覺是這有甚麼好探討的,好高中有更好的師資、更豐沛的教學資源以及更好的同儕,然後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

這樣的看法儘管直觀,但忽略了這裡面有三組不一樣的人:家長、學生與老師,而他們的行為都可能會因為學生讀高中而有著不同的改變,因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

首先,兩位研究者發現,當學生就讀比較好的高中之後,家長會減少對於孩子課業的幫助,幫助孩子做功課的機率會下降。會有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父母認為自己對孩子教育的投入跟學校的教育品質之間存在著替代關係。所以當孩子進入一個比較好的高中之後,父母會比較放輕鬆。由此觀之,父母希望孩子可以進入好高中,這樣的期待也有自私的成分,就是希望自己的教育負擔可以減輕一些。

 

學生壓力大

父母放輕鬆,但學生就辛苦了。該篇論文發現,成績剛好超過最低錄取分數而進入較好高中的學生,會覺得自己在班上是弱者,覺得自己被邊緣化,也比較容易經歷跟同學溝通上的困難。

不論在台灣還是他國,這樣的現象常常發生在菁英高中裡。由於能進入菁英高中的學生在國中階段都是佼佼者,可是一旦進入一個都是佼佼者的班級,發現自己應付不來競爭的壓力,尤其是那些在國中階段成績在前段的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後突然成為後段的一員,心理壓力常常難以負荷。

從此可見,不同程度的學生,讀好高中所遭遇的處境以及產生的心理反應,可能有很大差異,而這些歧異的反應可能會對學習效果產生迥異的影響。

 

老師喜歡教成績較好的學生

最後,老師的動機則跟普遍的預期一樣,老師喜歡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該研究發現教師核定資格愈好的老師,會有強烈的偏好想要教最好的中學生,因此會申請到好高中任教。

綜合上述家長、學生、老師三個主要群體的行為反應,各自對於教育有著正或負的影響。就讀好中學對一個學生的效果將是這些影響的總和。其中,只有師資的影響是正的,學生與家長行為反應則都是負的。或許,總和效果不彰並不是因為好高中的師資沒有貢獻,而是它的貢獻被負面因素抵銷了。

這個研究最重要的啟發是,當政府實施一個公共政策的時候,或者當社會環境改變的時候,其對於人們產生的影響往往是非常複雜的,而且這些影響也有可能因人而異。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們的動機,是掌握這些複雜影響的前提。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01之鷹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中文不太流利的阿丹,用心拍出一張張照片,不用言語就可以讓人感受到畫面的意涵。幾乎跑遍台灣大大小小山區與美景,…
神奇小夫妻新聞的出現究竟為了甚麼
中國有句成語:「無巧不成書」。下面就給大家講一個「無巧不成書」的故事。 在中國,因為人口眾多,人們又喜歡取單名,導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但「…
「盛世中國」報導的背後
「這將會危及台灣的民主自由!」10月24日,在NCC大樓中舉行旺中寬頻併購中嘉網路的NCC聽證會,與會學者罕見地幾乎一面倒,大力反對併購案…
走進花蓮 親賞太魯閣國家公園奇景
一到花蓮,開始期待簡單的生活方式,與蟲鳴不缺席的自然環境。彷彿土地寬闊了,空氣清新了,沒甚麼事值得放在心上了。…
「愛」是答案 《富都青年》無國籍邊緣人綿延的悲歌
《富都青年》,2023年末台灣電影大黑馬。由馬來西亞籍、電影監製出身的王禮霖首次導演、編劇,李心潔監製,吳慷仁、陳澤耀領銜主演。…
法大選塵埃落定 歐洲或掀民粹左風
法國的總統大選在4月22日進行首輪投票,現任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以1.45%的微小差距敗給社會黨的歐蘭德(…
蘇清標嚴謹傳承傳統武術
「楊家老架」太極拳掌門人蘇清標老師,年近60,所習「楊家老架」共108式。擁有碩士學歷的蘇清標很健談,雙眼炯炯有神,步伐穩健,一副「練家子…
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美國「平權行動」
1961年3月6日,美國甘迺迪總統簽署了一項重要的行政命令,第一次使用「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或稱「優待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