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市場不足是匯率問題的癥結

市場不足是匯率問題的癥結
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大量增加發行美金、舉債,藉以增加支出,而其他國家長期出超增加所得。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共犯結構。
Getty Images
第75期
陳博志

近幾年美國和一些先進國家指責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中國卻堅持不肯讓人民幣快速升值;同時又指責美國發行太多貨幣以壓低美元價值,其他一些國家也被指責壓低本國貨幣的匯率。這次全球金融海嘯之後,這種相互指責更為激烈。但在爭議中各國卻避而不談這些問題的主要根源,即全球需求不足的問題和其解決之道。

過去全球發展是一種共犯結構

一般人通常不會把所得全部花完,而會存一些錢下來,因此把全球的人加起來,就很可能會出現全球總所得高於總支出的現象。但全球總所得就是全球生產的總價值,因此上述現象即表示全球總支出很可能會小於總生產價值,也就是有些產品會賣不掉。

這種可能性六十多年前曾引起很多學者的憂慮,怕全球將因而陷入長期停滯。然而這種需求全面不足的情況後來並沒有發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大量增加發行美金和舉債,並藉增加支出而使其支出高於其所得。幾十年來美國這種像是印鈔票來花的做法增加了全球總需求,一方面使美國人享受了比其實際所得還高的生活水準,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國家和全球需求不足的問題大為減輕。

美國這樣擴大支出使美國貿易出現鉅額入超,也使其他國家得以享有鉅額出超,並因而使這些國家更能大肆擴大生產和經濟成長。其他國家出超賺到的美元被各國中央銀行收購之後就變成各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因此各國想多存錢的人,也就是想讓支出小於所得的人,也能順利得到他們所想要擁有的貨幣。

這樣的全球發展模式可說是一種「共犯結構」,美國亂花錢而其他恰有一些國家也想存更多錢,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世界也算平靜。

若持續過去模式美元恐大幅貶值

然而這樣的模式要長期維持卻有困難。美國鉅額的入超表示外國人手中持有的美鈔和其他美元資金愈來愈多,這也就是說美國整體欠別國或欠別國人民的錢愈來愈多,而別國對美國的債權也愈來愈大。這債權債務的持續增加,總有一天會大到讓美國債信低落,整個體系難再運作下去。美國次貸和二房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提醒全球美國負債可能太多的問題,也使上述幾十年來全球共犯的方式幾乎運作不下去。

近兩年各國為了救經濟都大量擴大財政支出及貨幣或信用,全球經濟也才能維持原來的運作。而各國目前已藉貨幣貶值等政策,想在需求不足的全球市場中為自己搶到更大的一塊餅。但等各國提振景氣的措施退場,全球需求不足和必須依賴美國花錢的情況恐將重現,各國可能更努力靠匯率或其他手段來搶市場,而美國負債愈來愈多,美元最後卻可能要大幅貶值的危機也將再出現。

提振景氣政策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國際上雖有很多人反對各國提振景氣政策退場,但因各國財政負擔能力的問題,景氣政策遲早終要退場。就算各國長期繼續擴大支出和擴張貨幣來維持景氣,那也只是把長期以來由美國負責補足全球需求之不足的方式,改為由各國政府舉債來補足而已,一樣沒根本解決問題。

何況美國之外的大部分國家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都不大,因此各國應該也知道自己的擴張政策很高比例是購買了外國產品,也就是像我國去年消費券政策一樣,擴大了外國的就業而非本國就業,所以大部分國家都不會笨到願代替美國來擴大全球的需求。

出超國擴大內需只解決小問題

有很多學者或其他人士要求中國和其他出超國家擴大內需,以降低這些國家的出超,並同時降低全球需求不足的問題。這確是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若各國靠內需而非靠出口和出超來發展,美國負債太多和各國匯率的爭議應可因而減少。

但這種辦法頂多只能解決一小部分的問題,因為對各國而言這種政策很難做到,也很難只靠內需成長而達到高的經濟成長率。而對全球而言,匯率的爭議除了出自總需求不足之外,同時也有結構調整或對先進國家產品需求不足的問題。後者卻非各國擴大內需就能解決。

各國難以靠內需發展的原因之一,是人們總是在所得提高之後才有能力增加需求,所以不太容易長期靠國內需求先增加來領導經濟成長。而相對地出口品多是國外已有市場存在,只要本國生產成本更低就可以生產而把市場搶過來,並使所得提高,所以是一條方便很多的路。面對龐大的國際市場,大部分開發中國家只要有少數產品有國際競爭力,就可大量生產這少數產品而讓經濟快速成長。

但若要靠內需,則因人民需求的產品種類甚多,本國的企業不一定都能生產,也不一定都有競爭力,所以擴大內需的努力只有一部分能促進國內經濟成長。這是各國難藉內需來發展的另一個原因。也因此一百多來年新發展的國家都是以出口擴張而不是以自己擴大內需為動力來源,而各國總會想要靠壓低匯率等手段來搶更多出口市場。

美國不能光靠外國擴大內需

就算各國擴大內需,有些國家特別是美國產品仍將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這就是結構調整的問題。全球化使大量開發中國家加入國際競爭,它們的工資遠低於先進國家,卻又能由先進國家方便地取得資金和技術,先進國家的企業也為了降低成本來大量到開發中國家生產。所以全球總需求中的很多產品必將逐漸移到開發中國家生產,這種結構調整就會使先進國家快速失去很多產業和就業機會。

所得和工資較高的國家若不能創造出夠多而有競爭力的產業,就可能面臨失業乃至經濟停滯的命運。在這種結構調整使高所得國家生產減少的壓力下,美國目前某種程度是靠大量舉債或發行美元資產來維持其高生活水準。若各國增加內需而不再靠美國舉債支出來維持世界需求,則世界總需求即使和目前一樣,由美國人所支用的部分將會減少,全球用在美國產品的比重也不太可能增加,因此美國的總所得和就業可能相對減少,美國的生活水準則下降更多。所以美國人若夠聰明,應該也不會只想靠其他國家擴大內需來解決全球問題。

合理對策:減緩成長,公平分配

若各國擴大內需而美國仍繼續大幅舉債支出,則美國的問題就較小,全球也可繁榮。但這就是全球膨脹性的政策,全球很快就會面臨天然資源不足的問題,以及通貨膨脹。

把全球需求不足、天然資源不夠,以及生產地的重新分布或結構改變造成部分國家失業等問題擺在一起來看,全球經濟合理的對策應是減緩整體的經濟成長率,將有限的需求和成長機會較公平地分配給所有國家,並減輕結構調整的速度,以讓各國內部有較充分的時間調整其產業和人力結構,並降低失業的壓力。

依這種全面性的思考,各國靠快速出口成長拉高經濟成長率而使其內需相對不足,並奪走其他國家出口機會,又造成進口國家失業和結構調整壓力,甚至使全球環境和天然資源難以承受的現象應可加以合理管制。國際社會應可考量對各國出口成長率分別訂定合理之上限,超過上限的國家產品必須賣貴一點,其貨幣應該升值,或者進口國可對其出口品額外課稅,以避免全球的出口成長機會被少數國家獨享。這樣全球應可更有秩序也更公平地進行貿易和發展。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歐巴馬連任美國總統 老大哥難為
第57屆美國總統2012年舉行大選,兩位候選人──民主黨的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與共和黨的羅姆尼(…
藉古董與古人交會
現在有些地方流行玩古董,不過所謂之玩,其實多半亦是為了錢。 三十年前初識古董 我對古董的認識,大約在三十年前。除了大清的銀圓、民國的銅幣,…
北京尷尬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日。北京10月9日罕見地在人民大會堂內舉行官方紀念大會,中共高層全部出席,…
2015年10大國際新聞事件回顧
1.   法國巴黎連環恐怖攻擊事件2015年1月7日發生了法國巴黎《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
中國面臨10大最嚴峻挑戰
美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10月10日前發布了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題為《中國處在十字路口:…
2013年8月台灣大事
聲援洪仲丘冤死案 25萬民眾齊聚凱道抗議 六軍團裝甲五四二旅下士洪仲丘疑遭虐死案,隨著軍方消極應對和爭議性辦案手法,引發外界強烈不滿,…
男人心中成功的女人
  在職場中一直流傳一句話:「女人成功,男人不愛?」言外之意,男人的成功就是理所當然。這句話,妳認同嗎?還是妳覺得這是職場中,…
北投奇岩社區孕育兩座「生態池」
沿著台北捷運淡水線到達北投地區,在奇岩站下車後,順著公館路向南走,周圍的房子是一棟棟透天「豪宅」。緊鄰這些「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