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漆抹黑的「三剛」南方澳閃亮的星星

由「三剛鐵工廠文物館」頂樓俯瞰南方澳港口美景。
曾漢東
第8期
余立琴
當大家尚不十分清楚何以三剛鐵工廠可以成為文物館時,
它已然如蛻變的彩蝶,翩翩起舞,散發著無限魅力的文化氣息。

南方澳距離大海咫尺、海產店林立的漁港路上,保留台灣1960年代漁業、工業歷史見證的「三剛鐵工廠文物館」,散發著在地文化氣息。

步上窄窄、斑駁的水泥樓梯上達二樓,主人廖大慶為造訪的朋友沏上一壺老茶。口才一流的他喜歡說故事,時光列車奔馳於記憶軌道,「三剛鐵工廠」有情有義的故事,博得全場喝采……

1960年代的南方澳漁港,漁業蓬勃發展,漁船因為漁業的興盛而需求量激增,其必須的動力也帶動了機器的製造。

三人組成金剛陣容的鐵工廠

「三剛鐵工廠」成立於1962年,創立之初是由三位各自學有專精的師傅兼好友組合而成,三人自命組成金剛陣容,故名「三剛鐵工廠」。

創業的前十年,三人全年無休努力工作。超群的技術加上漁業的黃金時代,不久「三剛鐵工廠」就在南方澳的漁業界打出知名度,1970年左右已能生產幾乎百分之百自製的「YAKITAMA燒頭式」漁船內燃機。業務繁忙時,工廠員工多達三十五位,三位股東都預期著前途一片光明。

怎奈世事無常,1972年股東之一的廖心賀因工作意外驟逝,家中妻小頓失依靠。其餘股東不但未將其股份剔除,並且請其遺孀到工廠擔任會計一職,才得以扶養三個在學的小孩長大成人。

當時股東安慰廖太太說:「嫂子請別擔心,只要我家的孩子能長大,您家的孩子也一定能長大。」這句話對廖家意義非凡。

「那個時代的人重感情、講義氣,因著這句話,我猶如在五里霧中看到一縷光芒。它感動我到現在。」廖家長子廖大慶,對「三剛」的養育恩情銘感五內。

化恩情為永不消逝的歷史

1970年代以後,工業型態轉變,機器速度加快,漁船使用的引擎也逐漸由本地自製的燒頭式引擎轉變成進口的柴油引擎。許多工廠規模趨於小型化,南方澳的工業盛況不再。接著南方澳的漁業開始走下坡,到1980年代後,一些老工廠陸續關閉,宿命注定鐵工廠終將走入歷史。

「三剛鐵工廠」的股東們明白工廠已無遠景,2004年決定結束營業。廖大慶難忘「三剛」的養育恩情,也不捨父親創建的心血消失於一旦,於是和家人商量將廠內的設備買下,並向創業股東承租廠房,就地保留原廠的一切。廖大慶和妻子花了半年的時間整理後,2004年8月8日,「三剛鐵工廠文物館」誕生了。

「三剛鐵工廠文物館」一樓主要展覽60年代漁船用老式機器;二樓除了廖大慶多年收集的南方澳史料軼事外,他親撰的99字長對聯──「南方澳觀景敘懷」,也是大家讚嘆的焦點;三樓提供在地小型的文化活動場地;黃昏的頂樓帶你俯瞰動人的港口美景。

「三剛」不但是充滿歷史軌跡的紀念館,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空間。每當老師帶著學生到此戶外教學時,廖大慶特別感到開心,他知道隨著時間巨輪前行,「三剛」正在為未來的主人翁播下文化種子。短短三年,一批批慕名前來的訪客,造就了「三剛鐵工廠文物館」的傳奇。有人被「鐵工廠」的故事打動,也有許多人為「文物館」的新生命喝彩。

廖大慶笑稱雙魚座的自己凡事隨緣,是個快樂的傻瓜族。「沒有刻意要怎麼樣,是基於對故鄉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他經常適時帶領故鄉文化活動,推展地方文化產業,並且樂在其中。除「三剛鐵工廠文物館」外,廖大慶還成立「鯖之鄉文史工作室」收集南方澳地方文化的動人故事。

父親啟發式教導,潛移默化

這一切,廖大慶很感謝父親以身教讓他在耳濡目染之下,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隨興不喜歡壓力也不愛讀書的他,小學時拾金不昧、高中時是模範生、出社會時獲選優秀靑年、做生意時又膺選模範商人。廖大慶說,這都是父親的潛移默化。

廖大慶猶記讀初中時的暑假,父親會帶他到鐵工廠受訓。受訓前,父親令他憑感覺畫出機器的草圖,到了工廠後,再叫師傅拆解機器、逐一比對,讓他了解機器的結構。「後來我對很多機器的結構能觸類旁通,都得歸功於父親啟發式的教導。」廖大慶說,其中還包括做人的道理。

高一時參加學校馬拉松比賽,只是想以跑步放鬆心情的他,對名次並不熱衷。父親帶著兩瓶汽水想要為他加油打氣,從起點一路找尋,卻在半途看到他和同學在慢步走,十分失望,把汽水交給他後,一句話也沒說。這件事情讓他感觸良多,明白凡事要認真、要問心無愧。

還有一次,高中時他隨興和同學約好去露營,媽媽覺得很危險反對他去,他告訴父親這次活動是自己提議的,父親二話不說,當天下班就帶了登山杖和背包回家。「凡事要對自己負責、要全力以赴、要做到最好。」父親這樣告訴他。

廖大慶期許自己要做一個社會上有用的人,「三剛鐵工廠文物館」未來能成為地方真正的文化種子站。「希望能做到故鄉以我為榮,說得似乎有些誇口,但不是沽名釣譽,我的行為就是這樣在做。」廖大慶說,故鄉愈來愈好是他唯一的目標。

神佛安排,到渠成送「幸福」

這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地發生,沒有強為,信佛的廖大慶相信這是冥冥中神佛的安排,一切水到渠成。

廖大慶說:「逆境中的一切都是為了下次的最好做準備。」成立「三剛鐵工廠文物館」時,廖大慶正賦閒在家,「如果當時不是待業中,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他相信神佛早已安排好他該走的路,並非偶然。

廖大慶說:「來到這裏,不需任何消費,只會得到你喜歡的東西。」你可以隨意參觀、至頂樓俯瞰第一漁港的面容、免費聽故事;如果喜歡,只要你讀一遍廖大慶書寫的「幸福」書法,了解其中的內涵,就能收到他誠心贈與的「幸福」。

寫了二十年的書法,現在,送給大家「幸福」已成為廖大慶每天的例行公事。攤開卷紙揮毫,一盞茶功夫,一幅提名「幸福」的書法已然完成。想到能以簡單的紙、筆,每天帶給大家「幸福」,因而獲得許多友情與祝福,廖大慶心中不由得充滿溫暖與感謝。

默默中,「三剛鐵工廠文物館」已成為南方澳閃亮的星星。「一間烏漆抹黑的店,有什麼地方值得大家讚美?」廖大慶說:「心存善念,無求而自得。」他的無私付出就是最好的答案。

因為一群默默耕耘的南方澳子弟,我們看到文化種子正在他們的故鄉萌芽。當大家尚不十分清楚何以鐵工廠可以成為文物館時,它已然如蛻變的彩蝶,翩翩起舞,散發著無限魅力的文化氣息。歷經盛衰起落,南方澳這顆60年代的耀眼明星,正準備以嶄新的風貌再現風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愛子不教猶為不愛 教不以善猶為不教 - 古人教育以德為重
韓愈〈師說〉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解惑之前,必須傳道、受(授)業,而傳道在前、授業在後,可見教授作人道理以及正確的道德觀…
又見不講理的加薪政策
馬政府執政後,我國平均實質薪資倒退回十六年前的水準,成為人民指控執政無能的簡明證據,因此馬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想提高薪資,…
「上海灘」掀風暴 四任總理聯手「倒江」
中國一波波反腐聲浪方興未艾,近期似乎「直搗虎穴」。11月10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艾寶俊「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這是中共十八大後…
澳洲「史上最富」總理候選人坦博
最近澳洲政壇可以說是「好戲連連」,風波不斷。繼澳洲最大的州——新南威爾斯州州政府大換血後,最大的反對黨自由黨黨首又在一次「自殺式」…
「十一」消費熱,中國消費力道跟著熱?
日前中共官方媒體大肆宣揚「十一」黃金週假期期間,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創下5,700億元人民幣(約合83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名模接班人
國中第二次基測的考場休息區裡,我陪著學生們作考前的最後衝刺。馬尾巴上繫著緋紅鬆緊布髮圈的佩蓮,走過來放輕聲音卻難掩興奮地告訴我,…
清水岩國家步道 登山鐵騎隨你玩
70度的陡坡、超過150個階梯,往上看就像直上雲霄,當地人稱之為「擎天岡」。清水岩登山步道前的小販充滿人情味,…
中國股災兩週年7大變化 全民炒股或成歷史
中國大陸股市發生股災剛剛過去兩週年,股指長達兩年的下行之路顯示,A股這個脆弱而又敏感的市場發生了七大變化。在股市仍未有多大起色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