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台商会长张昭伦:台湾人应学习放长线

现任土耳其台商会长张昭伦(左),二十多年前因嫁给土耳其籍丈夫(右)而来到土耳其,目前担任大康织袜机销售业务,夫妇俩辛苦耕耘多年才打出一片天。
赖宛琳
第137期
赖宛琳

现任土耳其台商会长张昭伦来到土耳其已经二十多年,当年因为在美国留学读书时结识土耳其丈夫而远嫁异地,目前在伊斯坦堡担任台湾企业大康织袜机的销售业务。她坦言台湾人来土耳其做生意并不容易,「台湾商人对土耳其市场不熟悉,因此较缺乏长远规划,加上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土耳其人的处事逻辑,想打入台湾人不熟悉的土耳其市场、获得成果,相当困难!」

韩国三星企业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到土耳其积极卡位,如今品牌形象已深值土耳其人心中。Getty Images

建言1》切忌炒短线心态

多年来看着台商来来去去,张昭伦感叹台湾人纵然有亚洲人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产品,却因为炒短线的心态而导致长期以来没有办法打开市场,无法让土耳其人认识来自台湾的优质产品。

张昭伦以自身经验举例,二十年前她在土耳其语言学校结识了一位来自韩国的学生,是当时三星种子计划的一员,被派来土耳其休一年假,学习语言与文化,不需要承担工作绩效,还可四处旅游却照常支薪。多年后两人无意中再度相遇,对方早已是三星派驻在当地的区域总经理。「我甚至听说过韩国一家卖油漆的厂商跑来这边设点,我很惊讶,连卖油漆的都有这种sense(见识),你看他们跑得多快!」

此外,因为民族性和文化差异问题,张昭伦认为亚洲商品来土耳其之后还需要略做调整才能符合当地的使用习惯,加上台湾东西不比中国产品便宜,虽然质量优良,但若没有让消费者了解两者间产品的差异性,以及提供完善在地驻点服务,在无法贴近当地的需求之下,消费者很难有意愿选择台湾产品。

张昭伦表示,土耳其人做事方式与台湾人相差很大,如果没有事前了解,很容易产生误会。Getty Images

土耳其幅员广阔,许多欧美投资客已看上西南部爱琴海、地中海沿岸,积极投资开发渡假村、饭店等观光事业。赖宛琳摄影

建言2》熟谙当地民族文化

至于土耳其人容易给人工作态度散漫、说话不算话的印象,张昭伦认为那是因为两国文化的不同。「土耳其人比较没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概念,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是口头讲讲就好,必须多加确认。如果不了解这种民族性,就很容易发生误会,最后不欢而散。」她透露,即使在土耳其已待了这么多年,有时还是很难接受土耳其人的商业模式,「做生意方法不同,付款进度也很不理想,公司容易出现呆账。」这些都是来土耳其之前必需做好的事前准备和心理建设。

但张昭伦也强调,土耳其未来的地位一定会继续提升,「这里既是欧洲的后花园,又是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现在全世界的眼睛都放在这里,大家一定都会来。尤其伊斯坦堡未来很可能回到当年君士坦丁堡时期身为丝路中点的荣景。」她透露,除了第一大城伊斯坦堡,西边地区也早已被欧洲投资人士看上,「英国人、以色列人还有俄罗斯人都来这边大量收购土地,有些盖渡假村,有些用于发展农业。」此外,目前相对保守封闭的东部地区局势逐渐稳定,未来的发展也是指日可待。

「我很希望政府和民间都能够真正重视土耳其这个市场,欧美国家和日、韩都已经提早来卡位,除了放眼土耳其,还可以这里为枢纽,进军中东。」张昭伦认为政府应在伊斯坦堡再增设办事处,并促进台土飞机直飞,以及重视熟悉土耳其文与商业人才的培育。她说:「未来十年,土耳其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台商如果有兴趣,在完善的准备下,永远不嫌晚。」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微塑膠微粒威脅!如何選擇安全飲用水?
陽光、空氣和水,是生命生存的三大要素。我們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不喝水。 全人類賴以生存的飲用水都受到了微塑膠汙染 從紐約到新德里…
親子同遊觀光工廠 在玩樂中長知識
走遍台灣,總是找不到大人小孩同樂的地方嗎?尤其到了過年和寒假期間,要找個親子出遊的地方,真不容易。其實,近年在全台各地竄起的觀光工廠,…
酒精汽油知多少
最近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直逼每桶原油百元美元大關,所帶動的汽油價格調漲更是牽動廣大開車族的心。加上最近台灣一般物價也水漲船高,…
滑一下,火車已經到站
當車門輕輕闔上,雜沓的人聲被拋在了車外,火車緩緩開動時,月台上懸掛的站牌一寸一寸地變小了。 這是從中部都會南下的普通列車,…
價格暴跌 英資源回收物堆積如山
受到國際價格暴跌的影響,英國正面臨存放回收廢紙、金屬和塑膠罐等資源回收場空間飽和的窘境。英政府開始考慮放寬回收物儲存規範,以等待價格回升…
中國人為甚麼喜歡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訪問北京,相較前總統歐巴馬,川普更受中國民眾歡迎,原因是他有錢、有趣、無拘無束。 美國《新聞周刊》報導,…
第十一集 單槍匹馬 心癢難耐
「慘了,迷路了,我得趕快走出這個鬼地方。」 「喂喂喂,等我一下啦,你走那麼快幹嘛?」 「你跟不上就慢慢走,沒關係啦!」 「…
歷史將會記載的日本大地震故事
日本宮城大地震,一「震」驚天動地,讓日本隨即陷入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國家危機。地震、海嘯、核電廠爆炸,災難不斷。災區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