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環保的手

开风气之先的实践者

开风气之先的实践者
岳翔云
第17期
霍祥雨
退休教师赖弘毅身体力行「节能减碳」的环保生活,30年来没追过垃圾车;
彰化市忠孝国小校长陈国祯,「非做不可」坚持推动环保教育20年;
台湾「筷」乐俱乐部的创办人吕雪峯,卖力推广自带环保筷8年有成。
他们,堪称台湾认真做环保的真英雄!

经济建设与维护环境孰轻孰重?这样的话题经常成为政治议题被争论着,甚至造成社会的对立,最后总为了「拚经济」牺牲了环保。

近年来,由于冰山溶解、海水暴涨造成天候异常的现象,促使环保议题逐渐被重视,政府机关和企业也着手做环保的工作。这个近期才被正视的事,事实上,早在二、三十年前已经有许多有心人在默默推动着。有人从自家环境开始着手,将垃圾量减到最低,甚至到了不需倒垃圾的地步;有人从教育着手,让孩子从小就培养环境保护的概念,甚至影响许许多多的家庭;有人则是以一双小小的筷子,发挥推己及人的精神,将健康与环保的概念结合,让外食变得更安心。

我们走访了三位环保先行者,才发现推动环保的手,其实就在我们周遭。

解决垃圾问题,从自家开始

垃圾是个麻烦的问题,是每个人从一早起床就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每天带着笔记本记录自己一天所制造的垃圾,会发现那是个很可观的数目,若加上买了不用、没坏就丢的物品、没吃完的餐点,那简直是......

环境的脏乱、大量垃圾的产生,每个现代人都要负起一份责任。然而讽刺的是,每次有任何地方要兴建焚化炉、掩埋场,必定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抗议。当然,大家都不希望垃圾场就在旁边,但是每天又制造那么多垃圾,该怎么办呢?

有一个根本解决的方法,就是不要制造垃圾,没有垃圾,环境自然整洁,当然也就不需要掩埋场和焚化炉。也许您会说:「这怎么可能?!」

住在丰原的赖弘毅,早从30年前就已经开始身体力行「节能减碳」的环保生活。他用独特的「资源完全利用」方式将垃圾量减到最低,即使是用不到的便利容器,如宝特瓶、塑料袋等,他也会将其洗净之后送去回收场,30年来没追过垃圾车。

这种彻底的环保生活,大部分的人恐怕是很难做到的,赖宏毅说,他不勉强别人也跟他一样,因为这是观念问题,观念一旦养成了,就很难改变。换言之,环保生活来自于观念的养成。

那么,环保观念该怎么养成?有一个最好方法,那就是从小教育。

养成环保观念,从教育着手

现在的中小学校都要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有些学校甚至结合绿美化和生态教育,做得有声有色,这都是近年来因为环保意识抬头引起的风潮,这对我们下一代的生态保护有绝对的帮助。

但是,在环保意识尚未抬头之前,教师不理解、家长不谅解、连清洁人员都搞不清楚垃圾里面有甚么分别的时代,要在学校推行环境教育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在那个年代里,就有那么一个人,凭着一股教育者的「使命感」,带领学生从最基本的垃圾分类、美化环境、资源回收、水质探测,到后来的资源再利用、生态教育、永续校园,陈国祯都靠着信念一步一脚印走在风气之前,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将环保概念传达给下一代。他认为,大人或许很难说服,所以一切都要从小孩的教育开始,他们回家后可以影响家长,长大之后就可以影响社会。

人人可行,吃饭也可以做环保

也许我们来不及接受到环境教育,要我们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型态也难以做到,那我们可以做些甚么呢?

据中华民国营养师公会调查,台湾的上班族外食人口将近八成,其中使用筷子吃饭的场合超过一半。外食,相信大家想到的就是随处可拿的免洗筷。据环保署统计,台湾每年用掉的免洗筷有50亿双,如果以一双净重4公克计算,台湾一年就要用掉两万吨的免洗筷,而且免洗筷的制作过程含有大量的防腐剂、二氧化硫,使用免洗筷吃饭的同时,不但破坏了生态,也伤害了自己的健康。

那该怎么办?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您可能也是免洗筷的「爱用者」,没关系,只要随身带着一双属于自己的专用筷子,不但可以顾及环保,也能确保健康。尤其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充满创意的「环保筷」,携带方便,造型美观,出门吃饭时带上这么一双,不仅环保,还是一种Style呢!

也许您会想问,一双筷子真的就能保护环境?台湾「筷」乐俱乐部的创办人,也就是台湾最卖力推广自带环保筷的吕雪峯认为,环保工作推广不顺利,常常是因为「太麻烦、太难做、太遥远」,既然这样,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做,当走出环保行动的第一步之后,其他项目的推行就会更容易。环保行动生活化,这是救地球环境最好的方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豔豔冬陽唐麻丹 奕奕瀑布蝴蝶谷
位於台中縣內的「谷關七雄」,是七座盤踞在大甲溪兩岸的山岳。七座山都是河谷切割地形,以山形雄偉、落差極大,贏得「雄」字封號。而唐麻丹山呢?…
如何登上老闆的功臣榜單?
「就業情報」發布「拒絕長大新世代」調查報告中指出,台灣許多年近30歲的年輕男女,學歷很高,家庭經濟狀況很好,卻在家裏蹲,不願投入就業市場,…
大陸訪民自辦「第一個申冤節」
 中國普法日(12月4日,即中國法制宣傳日)前一天,有200多位中國各地的上訪民眾聚集北京。他們在北京路公益東橋郊外,…
翁松燃、姚嘉文世紀對談:川習政治下的台灣處境
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為改變前朝作風,正雷厲風行、強力施政。習近平五年前就任中共總書記,面臨江澤民集團的奪權陰謀與貪腐遍地,…
中國收緊外資脖子上的韁繩
台灣學界正在討論自身對大陸經濟過分依賴的負面後果,在此情況下,很有必要參考一下歐美跨國公司近兩年在中國的遭遇,這遭遇一言以蔽之,…
鐵、公、航 中國交通演繹「三國」
自1998年以來的十多年間,中國把發展交通設施放在擴大內需的重點位置,掀起了大規模的交通建設高潮;而現在,卻面臨著容量過剩的危機。…
為何台灣外省後代教育程度高?
夾在德蘇兩個強國中間,波蘭這個國家的近代史命途多舛,其領土曾有過巨大改變,人民也經歷過大規模遷徙,顛沛流離。   ▲圖一:…
右手已完美 讓戒指裝扮左手吧
網路上流傳著《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你說我說」單元主持人西勒‧庫斯特的一個故事。公元1963年,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