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陈文敏教你职场竞争力 晋升「A咖」

纽约国际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陈文敏。李唐峰摄影
第127期
郑少凡

相信听闻陈文敏经历的人,无疑都会认为那是一段传奇故事。

三、四十年前,台湾南部最著名的帝国大饭店董事长陈锦泉的千金陈文敏,从小上学都是司机接送,吃的是饭店大厨帮他准备的山珍美馔,从来只被人服务过、不知甚么叫服务别人。

远赴纽约大学攻读饭店管理学后,陈文敏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执意在纽约三大五星级饭店之一的汉斯理皇宫(Hamersley Palace)谋得实习工作,从铺床学起。正式任职后,她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带位小姐。28岁时,陈文敏就高升汉斯理皇宫饭店餐厅部门经理,并在34岁接掌饭店餐饮总部的总监,手下掌理六个餐厅,相当于饭店副总经理的职位。

过人的纽约上流社会经历

在这段工作期间,陈文敏用高超的服务才华征服纽约政商名流。好莱坞巨星如金像奖影帝麦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影后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都指定陈文敏服务才肯光顾;连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也是没有陈文敏就不来吃饭;更有许多中东皇族愿意出资,力邀她到中东开饭店。

就在总经理职位垂手可得之际,陈文敏选择离开汉斯理皇宫,并创立了「WM宴会公司」,专门承办美国上流社会宴会业务。她所提供的五星级服务和充满创意的宴会方式,让「WM宴会公司」瞬间成为纽约上流社会的红牌。

1996年,应年迈母亲的一再要求,陈文敏放弃纽约的事业回到台湾,成立「纽约国际管理顾问公司」,将美国最新的服务理念──「非常服务」带入亚洲各大企业。她每年在亚洲的演讲高达上百场,有无数的企业和个人从中获益受惠。

景气不好反是「成为A咖」好时机

时空转换到台北五星级饭店的餐厅里,举手投足散发出纽约上流社会魅力的陈文敏侃侃而谈。她提到近年来国际与台湾的经济不景气,并判断在接下来的一、二年内也不见得有好转的迹象。

然而,陈文敏对「经济不景气」却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对很多人来说,是坏消息,但我的看法是,是好消息!」

陈文敏接着解释:「这波经济不景气一定会洗掉很多B咖和C咖。如果你是A咖,不景气就自动帮你洗掉B咖、C咖,关键就是看你有多少价值。假设你是A咖,或你想成为A咖,这是一次好机会!」

因此,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势下,「增加职场竞争力」十分重要。在分享自身成功故事的同时,陈文敏特别希望贡献「增加职场竞争力」的心法,也就是如何把握时机在职场上「成为A咖」!

职场竞争力1:
增加个人「品牌力」 让自己物超所值

陈文敏提起,她常被问到,作为一名「双重少数」──带着「东方人」和「女人」两种弱势的身分,如何能在以男性为主的纽约饭店业和势利的美国上流社会中闯出一片天?她的回答是,这是因为自己用非常服务所创造出的「个人品牌」结果。

「品牌就是别人对你的印象,要做到『叫我第一名』,就是一回头看不到第二名才行。在不景气情况下有机会加薪?升官?是有可能的,只是你要做到物超所质,要去制造自己鲜明的印象,当公司想到要执行甚么计划时,首先是想到你。」她炯炯有神地说。

至于要怎么打造自己的品牌,陈文敏建议在职场上要会用SWOT分析自己。SWOT是指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rotunity(机会)以及Threat(威胁),「也就是自己要照镜子,要去分析自己有甚么长处和短处,你有没有一两样东西是可以让人家记住的。」

陈文敏举例,比如两个人在职场上,各有十项专长,其中一人每项专长都只有60分程度,另一位人前七项专长都只有50分,但有三项专长是90分,两人虽然总分都差不多600分,但后者就容易被老板重用,「因为老板用的就是那90分的东西嘛!」

善于讲故事的陈文敏,谈起了那段纽约岁月。在汉斯理皇宫饭店时,在担任带位小姐与领班时,陈文敏已经成为饭店红牌,是许多大客户指定的对象。

一次,纽约某饭店请汉斯理皇宫当顾问,总经理带着陈文敏一起到该饭店访查。第一次当顾问的她相当兴奋,花了半个月的薪水买了件漂亮的套装,并穿上了六吋高跟鞋。没想到到达后,总经理就叫她去厨房忙活,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7点,而总经理却拿着陈文敏制作的报告和该饭店董事长边吃牛排、喝香槟,边谈策略合作。

更呕的是,陈文敏隔天得知总经理一天的顾问费是她的十倍。她找总经理质问:「你甚么都没做,怎么可以拿我十倍的钱?」没想到得到的回答像一桶水泼在脸上,让她赫然惊醒,二十多年来不曾忘记:「Wendy(陈文敏的英文名),你不要激动。我为甚么可以拿那么多钱,是因为我的个人品牌比你值钱得多!」

陈文敏于是谨记在心,从此苦心经营个人品牌能力,并从餐厅经理升到饭店协理。当要继续升副总时,却难之又难,因为饭店的惯例是副总必须是白种男人。原本打算就此离开的陈文敏,一个偶然的机会却改变了她的命运,也让她更加了解个人品牌力的重要。

当时,沙特阿拉伯驻纽约大使馆突然打电话给饭店,说阿拉伯皇储要到饭店住宿,并指定要陈文敏为他服务,不然不愿入住。

中东皇室客户是饭店求之不得的「金鸡母」,因为安全因素通常会包下整层楼,此外,所有食材都得采买新的并在皇室面前现场制作,因此费用特别昂贵,一晚就可以为饭店带来百万以上的营业额。

令人讶异的是,该皇室人物并不曾被陈文敏服务过。一问之下,原来陈文敏服务好、又懂得阿拉伯文化,早已名满阿拉伯高层贵族。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皇储指定要她来服务。

汉斯理皇宫总经理接获订单后马上算了一下,饭店有一千三百个员工,但陈文敏一人就可为饭店带来15%的业绩,所以破格将她升为副总。

陈文敏如何经营自己成为一位中东文化专家,创造差异化、为自己创建品牌?

由于饭店规定,担任饭店的中阶主管必须学习第二语言,陈文敏的美国同事多数都选法文,因为在他们眼里,法文是代表欧洲贵族、最有文化气息的语言。但陈文敏检视自己的优劣势后发现,身为一个华人,讲起法文来必然带着东方口音,怎么学也不会比西方人好。她也发现,中东客人对身为华人的她有着莫名的好感。因为东方国家历史悠久,都略带着一丝神秘气息,加上陈文敏同时具有纽约人的干练,特别让中东客人印象深刻。

而事实上,真正有钱的客人是中东贵族与商人,但饭店里的西方人却不太重视这块市场。陈文敏觉得,与其跟西方人拚法文,不如选择大家不想学的阿拉伯文,并钻研中东人的文化习惯。

因此,她成了汉斯理皇宫的「中东文化专家」,不仅懂得饭店相关的阿拉伯用语,并可用阿拉伯语和客人聊上三分钟,如此一来,中东客人大感亲切。例如一般美国服务员在称呼中东皇族客人时惯用「Sir」(先生)称呼,陈文敏却会贴心地称呼「your highness」(殿下),让中东皇族感觉备受礼遇。

在生活细节上,陈文敏也会为中东客人着想。例如中东皇族吃饭时的习俗是不可饮酒,但他们大老远来到纽约,多少都想轻松一下,吃饭时也渴望小酌一番。不过,如果大剌剌地拿酒给他们喝,则会让他们很没面子甚至惹怒他们。陈文敏了解这点后,就会用透明水杯,里面放了无色无味的伏特加酒,这样一来,旁人看不出来这是酒,皇族们就可以放心小酌一番。

正因为掌握了自己的优势与机会,一句法文都不会的陈文敏开创了自己的利基市场,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与名声,阿拉伯客人自然找上门,给饭店带来满满营收后,不给她升官都很难!

职场竞争力2:
增加职场「社交力」 把小人变成贵人

一提到社交,很多人就联想到「跑趴」――参加宴会与人交朋友,但陈文敏口中的社交力,指的是职场上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在职场上都会遇到贵人和扯后腿的小人,但这个人是贵人还是小人,60%是由你自己决定的。」陈文敏仍然有其独到见解。

陈文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在担任汉斯理皇宫餐厅的带位小姐时,因为工作特别努力和表现优异,跳过侍者职位直接当上领班。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在美国五星级饭店除了带位小姐外,侍者、领班、经理等都是男性。「所以在纽约看饭店高不高级有一个简单的诀窍,如果餐厅侍者全都是男性,这餐厅一定很贵。」

由于陈文敏担任带位小姐时的表现太好,经理破格给她三个月的时间试用,看她能否胜任领班职位。这对于她来讲是一场赌注,因为底下的男性侍者都很不服气,冷言冷语嘲讽。如果试用期失败,她就必须另谋他就,这在当时对陈文敏而言,自然是压力极大。

由于领班要在客人面前开酒,刚当领班的陈文敏开酒技术还不纯熟。一次开一瓶年份很老的酒,瓶塞年久脆弱,开瓶时,在客人面前硬生生地把瓶塞拔断。

在顶级餐厅里,这是一件很丢脸、有失专业的事。当时她底下带的侍者和其他领班几乎都在一旁幸灾乐祸,还好后来一位侍者上前帮忙解围。当她回到备餐室时,其他同事早已笑翻。

但陈文敏忍辱负重且不气馁。为学习开酒技术,她自愿替餐厅的酒保开超大瓶的葡萄酒,每天一开就是十几瓶,苦练十几个星期下来,很快成为全餐厅除了品酒师外,最会开酒瓶的人。

回忆这段遭羞辱的过程,陈文敏抬高了声调说:「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一幕。请问这些在一旁嘲笑我的人是贵人还是小人?表面上是小人,可是也因为他们才激励我做得更好,所以他们也是我的贵人!」

陈文敏睿智地说:「只要转个弯,职场上的小人就会变成你的贵人!所以我后来就谢谢他们。」

陈文敏练就了高强的开酒瓶功夫后,并未对同事和下属就表现出高高在上或报复的心态,恰恰相反,陈文敏反而对底下的侍者更大方。

饭店餐厅里有几个领班,底下分别带了几个侍者,负责服务几桌客人。一般来讲,领班和侍者都可拿小费,但没人会把自己的小费拿出来分享。陈文敏却会分出一些自己的小费给下属侍者,让手下的侍者士气大振,服务客人更加起劲,业绩当然蒸蒸日上。

而业绩太好,指定服务的客人太多,负责的桌子就会不够用,还得向其他领班借桌子。但别的领班不一定愿意借,就算借到桌子后,该组的侍者也要给陈文敏带。这些细节在在考验着陈文敏职场上的人际关系能力。为了让借出桌子的领班心里舒服,陈文敏将该桌获取的小费分一半给借桌的领班,大家皆大欢喜。

陈文敏又讲到另一个故事。她在纽约大学念的是饭店管理系,大学最后一年必须到饭店实习,由饭店房务员带领,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该实习课程的成绩也由房务员评量。

堂堂纽约大学学生,来自富贵人家、向来都是被服侍的千金大小姐陈文敏,也得学铺床、扫厕所。而饭店房务员通常来自社会底层,一般看不惯有钱的天之骄子,对于做不好工作的实习生,往往冷嘲热讽,甚至谩骂。从来没被人骂过的陈文敏一开始哪受得了,怎么轮到一个佣人来骂?当时脑子里时常冒出「干脆这学分不要算了」的念头,但放弃又心有不甘。

陈文敏突然转念一想:「不行,怎样也不能放弃,一定要找到解决方案。」于是她开始转变态度,送上台湾带来的茶包、香包、中国结等饰品,逐渐让房务员们卸下心房,并开始关心直属的房务员,嘘寒问暖,十足地变成了姊妹。房务员很感动,将铺床打扫的诀窍全部倾囊相授,并给了陈文敏「A」的分数。

这些铺床、打扫的技能,当然陈文敏运用不上。但当上饭店主管后,每天戴着白手套巡场,桌面、墙面到处摸以确定百分之百的干净,其中关键窍门都是那段时间学来的。

「在我辅导的经验里,发现太多人只会埋怨别人,而不去看为何别人会讨厌你,一定有其原因!」陈文敏真诚地道出她的切身经历。

职场竞争力3:
加强内外「服务力」 把顾客当作梦中情人

「增强服务力」一直是陈文敏强调的重点。一般人都认为「服务」是对客户而言,但陈文敏不这么认为。

「你应该把你的同事和你的外部顾客,都当作你的顾客。」陈文敏加重语气解释:「我的理论是,要把顾客当作『梦中情人』,这样一来,你就会不断思考你可以为对方做甚么,而不是去争事情的对或错,你想的是如何为对方多做一点。」

陈文敏在辅导台湾知名餐厅寒舍时,一位电子公司老板请了17位客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客人是某外商银行总经理。当天最后一道菜是奶酪,送上时,电子公司老板问道:「不是杏仁茶?」

电子公司老板的秘书和餐厅领班事前核对过菜单,并未提出要杏仁茶的要求,所以餐厅没送上合情合理。但陈文敏不这么认为。她半开玩笑说:「如果你把客户当作猪,这时你只会争说是你对还是我对。但谁对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如何让客户开心。」

当时,厨房里只剩五客杏仁茶,而外面有17位客人。如果端上5客杏仁茶,对其他没喝到的客人来讲很失礼。陈文敏暗自思量,以当天情况来讲,电子公司老板是主要客户,是当天饭店的「梦中情人」,但「梦中情人」的「梦中情人」是外商公司的总经理。于是她灵机一动,把五客杏仁茶二、三分,二个装一袋,另外三个装一袋。客人离开时,她当着电子公司老板的面,把二个装一袋的杏仁茶交给外商银行总经理,并说:「这是董事长最喜欢的杏仁茶,我们饭店剩二客,他交代我包起来给您带回去,明天可以当早餐。」

这样一讲,让董事长面子十足,随即开心地解释杏仁茶的特色。另外,为了不让老外听懂,陈文敏用台语跟董事长讲:「还有三份杏仁茶,我已经请你的司机拿到车上。」

该电子公司董事长听到后十分开心,转头向身后的人大赞说:「这就是服务啊!」从此以后,该电子公司一年到寒舍的消费超过一百万。

本来那五客剩下的杏仁茶,可能是要丢掉的,但妥善使用,可以让顾客皆大欢喜。这就是有没有将客户当作「梦中情人」来用心服务的差别。

陈文敏深信,在不景气的情况下,若能加强个人品牌力、社交力与服务力,自我的职场竞争力必定功力大增,也必能安然度过景气寒冬!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上班族 到底有多累?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引述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指出,除去工作和睡覺,2017年中國人平均每天休閒時間為2.27小時。…
從波音737 MAX禁飛事件談一個英文片語:「to err on the side of caution」
最近波音737 MAX飛機因墜機事件遭到世界各國的禁飛處分,各大航空公司也宣布停飛此一機種。不約而同,有關此事的報導、評論或部落格文章,…
從川普總統的「毀滅邊緣策略」看美中貿易戰
按照一般人的觀念,國際商務談判非常專業也非常理性,各國的外交部或商務部人員,幾乎沒有例外,都是名校出身經過多年歷練的優秀人才。…
央視主持人調侃「春晚」引迴響
中國「春晚」是中央電視台過年時舉辦的全國「春節聯歡晚會」的簡稱,也是每年眾星雲集的盛會。今年繼歌壇一姐那英不滿央視要求改英文歌詞,…
真人穿越時空5案例
近幾年來,穿越時空的劇碼頻頻出現在螢光幕中。現實中,是否出現過真實案例?英國晚報《利物浦迴響》(Liverpool Echo)報導了幾則「…
「民工荒」與中國製造業的重新定位
最近幾個月,中國珠三角地區的一些廠商接到了訂單,但卻陷入了另一種尷尬:用與以往同等水準的工資卻招不到人。人手短缺、工人跳槽頻繁、…
減重原因增一條 過胖易使大腦衰老
我們為甚麼要減肥?為了能夠看起來更美一些、身體更健康一些,這是一般需要減肥者的共識。如今減肥的原因還要加上一條,就是可以使人更聰明。…
我錯故我在
凡人皆有錯,企業也一樣,只要是營運中的公司,裡裡外外,總是有大大小小的錯誤存在。我在上一期《看》雜誌專欄中探討企業定期推動的嘗試錯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