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走出风灾 「达娜伊谷」忘记忧愁

达娜伊谷里重新修复的景观大吊桥。李唐峰摄影
达娜伊谷里重新修复的景观大吊桥。李唐峰摄影
第125期
郑少凡

达娜伊谷,这个拥有美丽名字的著名观光景点座落于阿里山的山美村。车行离开以阿里山公路著称的省道台18线,转进129县道,即可进入阿里山原住民部落区南三村(新美村、山美村、茶山村)的山美村。经过一连串的下坡拐弯,从海拔约一千公尺下降至五百公尺,就来到了达娜伊谷。

风光一时》村民福利全靠达娜伊谷

山美村约有一百多户人家,人口约七百多人。由于海拔较低,仅约四、五百公尺,所以不像大部分阿里山部落得以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茶叶,而是以笋类、槟榔为主要农作物。1989年,山美村开始发展观光业,由当地的高胜正牧师带领部落年轻人进行生态保育,1994年成立「山美小区发展协会」,来年由小区发展协会成立「达娜伊谷自然生态公园」,是台湾第一个由民间推动建立的生态园区。

达娜伊谷除了自然景观优美外,最著名的是溪流里的鲴鱼。鲴鱼是台湾特有种鱼类,只有在特别清澈的河流里才能生长,在阳光照射下,可看见银白色的鱼肚反光后一闪一闪地发亮,十分赏心悦目。达娜伊谷的河流中,可看到成群结队的鲴鱼自在地悠游。

「达娜伊谷」(Tanayiku)在邹族语中的意思是「忘记忧愁的地方」。的确,对山美村民而言,在八八风灾来袭之前,住在这里真的可以忘记忧愁。因为达娜伊谷生态园区开幕后,络绎不绝的人潮,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作机会与周边商机,成了山美部落民众主要的收入来源。山美小区发展协会总干事庄嘉柳透露,达娜伊谷生态园区成立后,每星期来访的游客可达五千人,每年的门票收入高达三千万。庄嘉柳问道:「你可以想象我们只有七百多村民,却要应付五千人的那种盛况吗?」

达娜伊谷带来的观光收益,提供了村民大大小小的福利,包括每位年长者月领老人津贴三千元、每生一个小孩可领生育补助金一万二千元、国小的营养午餐全额补助、托儿所学费补助、急难救助等,加上园区工作人员以及表演团队,留住不少部落年轻人在家乡就业。

走出绝望》鲴鱼鱼苗鼓励村民重建家园

达娜伊谷自然生态公园成立以来,历经许多重大的天然灾害,如921大地震、贺伯台风等,但都没带来重大灾情。没想到,2009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却彻底摧毁了达娜伊谷的自然景观──两座大吊桥全毁,谷里原本翠绿清澈的河床被大石块与泥土掩埋,地形、地貌不复以往。庄嘉柳拿出一张以前的照片说:「你拿这张照片站到吊桥上往下看,可以比对一下前后的差异……」原本一片翠绿的河谷消逝无踪,庄嘉柳摇头叹息:「我们都很绝望!」

看着被催毁的园区,小区里对重建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老一辈的认为山谷被破坏得太厉害,干脆不重建,趁机让村民们回归传统农业维生;但年轻一辈认为,还是得走重建之路。

于是在灾后三个月,山美小区发展协会举办了一次理事会表决,最后重建一派胜出。未料,政府部门来此调查后却宣称,重建的机会不大。村民们难过之余,2010年初,由小区发展协会自己进行了一次河谷的调查,赫然在河川里发现了鲴鱼鱼苗,「这表示重建还是有机会的!」庄嘉柳兴奋地说。

随着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民间企业的捐款注入重建,达娜伊谷里的桥梁与道路渐渐修复,河川也进行了整治。

没有了以往的达娜伊谷,山美部落的年轻人为了生计只好外出打工,出现了一波青年外出潮。就连庄嘉柳自己的房子也在风灾中被洪水冲走,迫使他把剩下的存款凑合后搭建一幢木屋,没想到却又惨遭祝融之灾,逼得他只好外出工作养家活口。一展原住民特有的乐观性格,庄嘉柳回想悲惨往事时还不忘开玩笑说:「部落里的年轻人外移,造就了很多板模工!」

忘记忧愁》试着创造生命另一种契机

2011年2月,达娜伊谷自然生态公园以不收门票方式重新开园,因为再不开园,园区里的表演团队、工作人员熬不住后都得外移出走。重建会产业重建处长浦忠义说:「园区里的解说人员、演出人员十几、二十人,闲在那太久,一定会找其他出路,附近又出现一个邹族文化园区,里面也有一个表演团体,游客吸过去就回不来了。」园区在没收入的情况下,只好暂时申请劳委会的多元就业方案计划来负担这些工作人员的人事费用。

2011年11月,园区开始酌收入园的保险费,直到今年(2012年)7月才恢复收取入园正常票价。2011年4月外出打工的庄嘉柳,这时才又被小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找回来担任总干事。庄嘉柳回忆起刚回来时,游客来访达娜伊谷,看到园区尚未整顿完成,不免骂声连连。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目前园内的大吊桥已修复,鲴鱼也将复育完成,预计今年11月就可开放游客到河床上观赏,园区的登山步道也将在农历年时完成修整。

庄嘉柳坦言,以他来看,园区目前恢复的情况只有以往的三成,虽然游客数恢复到以往的八成,但大多是再次造访的旅客,他们通常是想来看看现在的景象和灾前有何不同。

以当前情况来看,「达娜伊谷」还不足以让村民们「忘记忧愁」,但父亲、母亲都曾担任过小区发展协会总干事的庄嘉柳,依然信心满满。他乐观地说:「园区的复原得一步步来,目前是无法恢复到以前那样,但我们试着创造生命的另一种契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媽媽魚安心超市 科技人用半導體精神賣魚
以媽媽為名,「媽媽魚安心超市」的目標在於提供消費者最新鮮、零汙染的魚貨。從漁船捕撈,上岸清洗、去鱗、去肚,六小時內急速冷凍,直送到店面銷售…
俄羅斯經濟大衰退 傳統年菜吃不起
俄羅斯正面臨經濟衰退,盧布在一年內貶值了20%,加上遭到歐美經濟制裁,在新年來臨之際,許多俄國民眾不但買不起禮物來慶祝,連傳統年菜「…
中國學生壓力大 初中一週上課六天半
考試多如牛毛,家庭作業沒完沒了,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特點。「應試教育」就是學生學習完全是為了考試。…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
香港回憶錄之「考察承包」
(續前期)中國經濟改革,主要是改革國有企業,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經濟,其次是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
坐在父親肩上的第一名模
輕輕挽著父親的手,林志玲含笑走來。環抱著父親,鏡頭前兩人自在地相視而笑。2016年甫在台北開了名為「不同繁想」的個人畫展,…
追蹤一隻豬 竟然有185項用途
說到豬,通常大家只認為是人們的一種食物來源,但其實不僅止於此。一名作家因為好奇,想知道豬離開屠宰場以後都發生了甚麼事,…
柯一正順應自然 很多事情意外就成了
「我本來沒有要去參政,我認為我個性裡沒有這個部分。」導演柯一正溫和地說。他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面畫滿樹屋,空閒的時間時常拿起筆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