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點

飞鸟尽 公公藏

完全配合北京封杀香港的政制改革,因而得到「林公公」与「人肉录音机」称号的林瑞麟。维基共享资源Tinho C提供
完全配合北京封杀香港的政制改革,因而得到「林公公」与「人肉录音机」称号的林瑞麟。维基共享资源Tinho C提供
第113期
林保华

梁振英「当选」特首后已经一个半月了,期间最重要的工作,自然是筹组未来特区政府的班子。尽管他在竞逐期间与当选以后不断对现在的班子采取批判态度,但是因为北京「大和解」的指示,也就不能采取完全「切割」的手段,因此必须有部分官员留任,再任命一些自己认为可靠而有能力的官员。到执笔时,重要官员都有眉目了。

梁振英不但要遴选人事,还要重组政府架构,后者需立法会通过。因此在后者通过以前,人事就无法最后确定。5月5日,梁振英表示他的司局长人选已经基本底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副手,也就是政务司长的人选。上一期谈到由林郑月娥来出任,而不是现任的林瑞麟,确实已成定局,因为林瑞麟已经在5月6日电台节目中接受访问时透露了他的「前程」。这个决定引起香港舆论的热议,当然是因为林瑞麟原来就是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去向也有点诡异。

知所进退? 林瑞麟欲赴英修读神学

林瑞麟说,被朋友问及是否被邀请或不被邀出任新政府工作,他会表示,这问题不适合他,因为早在特首选举前,他已决定7‧1后与太太到外国居住一年,他亦在年初向英国牛津大学申请修读神学课程,近日已获告知成功录取。林瑞麟表示,过去十多年早有出国留学的意欲,此行目的是想深入了解基督教信仰。

主持问及是否对官场感到心灰意冷时,林瑞麟表示,政治生涯素有一定时限,做人要懂得知所进退:「做政治生涯最好自己选个时间,几时你认为适合离开,不要让时局代你挑几时离开。」

这个「知所进退」更是成为人们揶揄的热门词语。因为林瑞麟的民望,在每次民调中,几乎都是排尾,因此即使有心向上爬,恐怕也不能不做两手准备。尤其在去年9月底唐英年辞去政务司长职务投入特首竞选,曾荫权任命林瑞麟出任政务司长时,舆论一片哗然;上任才10天,香港就出现几千人的示威要他下台。新官上任就遇上示威要他下台,这在香港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林公公劣迹斑斑 配合北京 封杀香港改革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他的劣迹斑斑,2007年后他出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完全配合北京封杀香港的政制改革,因而得到「林公公」与「人肉录音机」的外号。尤其在五区请辞进行变相公投后,因为中共对公投的敏感反应,为了消除后患,林瑞麟就出来修改立法会议员的递补方案,规定议员请辞后不必补选,而由当初选举时得票排在第二的候选人顶上,由于请辞的是泛民议员,而排名第二的必然就是输给泛民的建制派候选人,这样就堵住泛民不会再请辞而进行变相公投的补选了。

这个做法引发泛民与民间的强烈反弹,甚至也爆发示威,所以内容不断修改,但是仍然被泛民杯葛,林瑞麟的民怨也更大。面对这个局面,他当然要知所进退考虑转换跑道了。

不但如此,过去曾经是香港的中共地下党员,并且早已移民加拿大的梁慕娴不断在《开放》杂志撰文揭露当年的地下党活动,并且提出判断地下党员的标准。根据她的标准,林瑞麟应该也是地下党员。当然,这是拿不出证据的。但是即使他不是地下党员,对共产党的驯服,比其他共产党员尤甚,做「党外布尔什维克」完全够条件,比当年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鼓吹的「驯服工具」还驯服。

赴英一年修读神学 欺骗性更大

问题还在于他要去修神学。即使不是共产党员,原来也没有听到他对宗教的虔诚,或者对神学的兴趣,因此为何会去修神学,他没有给予具体的解答。但是如果他是地下党员而去修神学的话,那就更恐怖了,因为可以渗透到宗教界来履行共产党的统战任务,如同包尔汉(伊斯兰教)、赵朴初(佛教)、傅铁山(天主教)那样。

然而林瑞麟「乘桴浮于海」是否意味着他就此脱离政治,离开政坛或官场呢?那也不尽然。因为他也有一个先行者,那就是叶刘淑仪。

叶刘淑仪在2003年为北京卖力推行基本法23条的国安立法,因为惹来市民极端反感,出现超过59万人的大游行,以致建制派的自由党退出支持,逼使董建华政府放弃立法,叶刘也被迫「主动」辞职,比后来董建华被当作「脚痛」辞职来得「知所进退」。

她也是到美国史丹福大学「进修」两年,回到香港后,组织智库,以「中立」形象出现,让香港人慢慢忘记她的亲共形象,果然后来组织新民党,并且投入选举而当上立法会议员。也因为她的假中立,与「转型」的民主党争夺中间选民的选票。在这次特首竞逐中,她也多次蠢蠢欲动,只是因为有梁振英、唐英年两个劲敌,北京不敢开放让她投入而导致乱上加乱。也因为梁振英比她年轻,可能因此使她失去以后参选特首的机会,但是她仍然是民主党的重要对手,因为欺骗性很大。

当然,林瑞麟的机会不会比叶刘大,因为缺少叶刘的政治智慧,否则不必太显示那种没有独立见解的奴才性格而惹人厌,那是比较难翻身的。不过北京,至少是中联办在适当时候会给他安排,以安抚他的忠心,为后人树立榜样。好在他放洋也只有一年光景,很快就可以看到他的新前途了。

林保华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歐元區 一個美麗的錯誤?
希臘債務紓困計畫,在德國總理梅克爾「下不為例」條件下暫時落幕。但緊接著西、葡、義三國天文數字般的債務問題,豈是一句「下不為例」就可以擺脫?…
朝核危機「第一季」謝幕
4月15日是北韓的「太陽節」(即金正恩祖父金日成的生日)。先前幾週,北韓一直宣稱要在當天核爆,…
甚麼是鎖國和意識型態
鎖國和意識型態是台灣統派人士對非統派人士慣用的批評,但這批評卻並不正確,批評者的講法也常扭曲事實或自相矛盾。…
監視器新聞當道 有畫面就有真相?
新聞報導的首要目的之一,不外乎是「呈現真相」。但,「真相」是甚麼?容易取得嗎? 探討1:韓劇《皮諾丘》的啟示 …
華夏大歷史 : 億萬年重複 只為照見山河萬朵
曾經有一個孩子問我:「老師,如果地球不在了,神還在嗎?」我對著他笑了笑。 如果地球不在了一個人,包括孩子,…
2-19. 肺腑之言(上)
本期登場人物:l   王子光(蟬翼多媒體營運企劃部專員) 隱士型(MP) 年輕有幹勁的八年級生。堅持個人的原則理念。…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陳由豪的眼淚 曹興誠的笑容
  陳由豪流淚了,而且是「傷心」的眼淚;自稱是「小民」的曹興誠笑了,而且是「開心」的笑。在台灣留下數百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