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湾一个旅游购物站外,一群群中国观光客从游览车上鱼贯而下。导游领着队一一参观各种台湾名产与伴手礼,大力说明产品特色。
「各位大陆的朋友,这是货真价实的台湾茶,大陆买不到的,质量绝对没问题!因为稀有,所以价格比较高……」导游口沫横飞地向陆客推销着。
这是开放中国观光客来台后,常见的场景。
来台外国旅客,陆客第一名
严格说来,两岸观光交流始于1987年解除戒严后的开放探亲。但真正开放中国观光客来台旅游,开始于2008年7月,实行限5人以上、40人以下的「团进团出」方式。根据观光局统计,开放至今,2008年中国观光客来台人次为19.7万;2009年即达到97.2万人次,仅次于日本的100万;2010年则窜升至163万人次,超越日本的108万(参见表一与图一),位居第一。
图一
由于旅客络绎不绝,继观光局宣布2010年1月1日起中国观光客「团进团出」平均配额由每日3,000人提高为4,000人后,观光局更积极规划中国观光客「自由行」的时间和人数,预计2011年清明节上路,每日限额500人。初期先开放北京和上海的居民,且须缴交保证金新台币10万元以及年收入达新台币75万元、在公安部门无不良纪录等资格限制。观光局表示,陆客来台市场稳定成长,趋势也更为明朗。
由中国观光客来台人次的统计数字来看,确实商机无限。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陆续爆发出来。
商机无限?还是危机无限?
2011年3月23日一早,北京电视台报导了一则消息:一名2010年来台旅游的中国旅客赵先生,在台购物时,以45万元台币买下一串金绿宝石猫眼石项链;拿回中国鉴定却发现竟是软玉石猫眼,据传价差在100倍以上。赵先生不甘遭店家欺骗,气急败坏之余,除向该店家抗议之外,并向中国媒体投诉。消息披露后,台湾店家随即致上道歉信并保证全额退费。
中国媒体如此描述此事件:「台湾当地一些商家,把大陆游客当肥羊,公然进行欺骗宰客。」
再把时间往前推一个月,2月19日,立委罗淑蕾爆料,台湾的旅行业者向她投诉,开放陆客两年半以来,中国旅行社积欠台湾旅行社费用金额达50亿台币。罗淑蕾解释,中国旅行社的付款都是以赊账方式,等中国观光客返回大陆后,再进行尾款给付。但中国观光客一旦回到中国后,中国旅行社就以各种借口推托,许多帐款根本讨不回来,因此金额越积越多。
同样是2月份,香港接待中国观光客的旅游业也不平静。中国新年年节期间,香港导游林如蓉因所谓「强迫购物」问题与中国观光客张勇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参见本刊82期「香港观点」专栏作家林保华〈中国恶游客施暴港澳导游〉一文)。此事件引起中港民众的激烈反应,认为林如蓉是去年7月香港导游「阿珍事件」的翻版(参见本刊69期「香港观点」专栏作家林保华〈香港旅游界的「阿珍风波」〉一文)。这起纷争,台面上以香港旅行社赔偿张勇12万元港币暂告平息,却同时引发陆客「旅霸」问题余波荡漾的广泛讨论。
今年港台旅游业第一季才刚结束,就发生了上述三起重大事件──中国观光客来台购物被宰、中国旅行社积欠帐款、香港导游因购物问题与陆客发生肢体冲突。表面看起来,三起事件彼此没有太大关联,事实上却紧密相关。
欲揭黑幕,探询业界人士才能了解个中原由。以下即为记者的追踪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