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的職涯暸望台

你该考研究所吗?(之一)

你该考研究所吗?/文凭依旧是职场中筛选人力的重要依据
在今日社会,「文凭」依旧是职场中筛选人力的重要依据。(Getting Images)
第1期
刘孟奇(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副教授)

「我该考研究所吗?」这大概是许多大学生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面对未来的生涯发展,心中最常浮现的疑惑之一。身为教师,这也是我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

在接下来几篇文章,我将针对这个问题,试着提供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比较不是直接回答一个年轻人该不该考研究所、或者该考哪一个研究所,而是提供一个参考架构,希望能有助于正苦恼于这个问题的年轻人,能由此进行明智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张研究所文凭的确能产生一些明显的效益,这些效益包括:

一、讯号作用:不少人可能会说,「有学历并不代表有能力。」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当一个年轻人刚毕业的时候,有成千上万个年轻人也同时在寄履历表,任何一个工作职位都可能收到几十到上百封的新鲜人应征信,每一封信的履历表可能都大同小异,雇主要如何从这当中区别出「有能力」的年轻人?难道一个一个详细面试?别闹了,时间是有成本的。怎么办?找一些可靠的客观讯号吧。最简单,又最有公信力的讯号之一,就是学历。

是的,考试成绩或许不是个十全十美的讯号,会考试的年轻人不见得就会做事,但是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筛选出一些应征候选人,缩小范围后再来逐一面试了解,「学历」显然是个成本低,有一定可靠性,虽然不完美但相当可以接受的讯号。

这就是学历在就业市场的「讯号作用说」,而这里面有两个明显意涵。首先,过去「大学毕业生」是个有用的讯号,但是现在大学就学率越来越高,「大学毕业」作为筛选讯号的作用越来越弱,研究所就成为新的筛选讯号。其次,如果自己不想追求研究所学历的话,没有关系,但是一个年轻人还是必须思考:在毕业以后,自己要如何在求职市场中显示关于自己能力的客观与有利讯息,例如亮眼的实务经验,还是重要的专业证照。

二、重新洗牌:

这跟前面的「讯号作用」有关。明白地说,平平都是大学毕业,如果一个年轻人就读的学校或系科排名比较不利,而又缺乏其他关于能力的有用讯号,在求职时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研究所等于是提供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当然,有些人的大学成绩可能不尽理想,对于他们在职场中释放讯号不利,研究所也提供这些人重要的重新洗牌机会。

三、能力训练:

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研究所训练的确能提升一些重要的就业能力。其中一个例子是「表达沟通的能力」。跟大学部以“Chalk & Board”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程比起来,许多研究所的课程(因为人数少了)会比较偏向专题讨论的形式,以要求学生口头报告及讨论为主,这当然提供一些基础但重要的正式报告训练。「论文口试」是另一个重要的训练场合。(我猜想有很多人一直到论文口试的时候,才知道20分钟不可能报告30张投影片。)「毕业论文」恐怕也提供许多人首次「企画及完成一个完整专题」的实做经验。除此以外,许多人在读研究所时因为担任教学或研究助理,而有了比较近于职场情境的实务工作经验。在我的看法里,这些都能让研究所学生在初入职场时,有较佳的就业能力。

四、较高薪资:

在职场中,金钱报酬虽然不是衡量一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的唯一标准,但显然还是很重要的考虑。没有适当的金钱报酬,多少会打折工作所能带来的成就感。一般而言,读研究所会有利于以后的薪资水平──从起薪到调薪速度。虽然对于「为什么会如此」有不同解释,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研究所考试筛选出本来就比较有能力的年轻人(讯号说),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读研究所提升了年轻人的能力(能力训练说)—但是不管原因为何,这对于个人的决策意涵是相同的:平均而言,想在以后有较高薪资,有个研究所学历是不错的资本。

五、转换跑道:

我们有很多年轻人在中等教育阶段对于职涯规划懵懵懂懂,而不少人恐怕直到大学毕业时,才终于对自己的未来职涯发展方向有比较主体性的想法。不只于此,大学系科及课程的调整弹性及速度又远不如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所以到了大学毕业时,会有高达三到四成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读错了系。「考研究所」也因此成了重要的「转换跑道」机会。

六、身份标志:

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职场中多少会出现所谓的「圈圈」,或者说「俱乐部文化」。(比较理性的理由是:共通的经验、次文化或人际网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效率。)所谓的俱乐部文化就是: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份标志,才能被「俱乐部成员」所认可及接纳。是的,在管理阶层中,「研究所学历」是个重要的身份标志。

看了上面这些效益,读者可能会想:「那这样还有什么好想的?不是去考就对了?」的确,如果上面提到的这些效益,有些对于一个年轻人的价值特别重大的话,考研究所,再花两到三年时间拿到文凭,很可能就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即使一个年轻人决定要念研究所,仍然有许多需要选择与考虑的。举例而言:要考哪一间研究所?非名校研究所不念吗?在读研究所之后的规划呢?需要大学一毕业马上接着考研究所吗?需要考虑读国外研究所吗?研究所录取率低,需不需要雨天备案?

要回答这些问题,一个年轻人要先清楚一件事情:「读研究所」不过就是职涯发展中的一环。而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涯发展没有比较清楚的想法及规划,这些随着「考研究所」而延伸的问题,事实上都会很难回答。

这一点,我们下一次再来讨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母親節禮物?媽咪自己大聲說!
 母親節即將到來,您是不是開始煩惱該如何慶祝,又該挑選甚麼禮物送給親愛的母親大人呢?本期《看》雜誌母親節特別企劃,…
腦型人的特質:從一而終 言行一致
腦型人的行為症候群 著眼永恆,思考長遠 堅守價值,指引生活 線性分析,客觀抽離 專注磨練,臻至完美 公平對待,一視同仁 專注精準,有所取捨…
宜蘭醫院變革啟示錄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王惠玄,曾擔任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主任,經常參與長庚大學、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合作舉辦的「…
天文奇觀 三千大千世界果真存在
美國航空太空總署的天文學家提供最新數據,似乎進一步證實了佛家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觀。 刊登在11月初《美國科學院論文期刊》(…
純真年代
一位台灣政壇人士在電視訪談節目中,談到小學時父親因政治事件入獄,學校老師對他的態度一時之間從寵愛轉為歧視,他的心中因而受到的傷害。大意是…
第十五集 考慮再三 循序漸進
「小王,上次叫你提的那個計畫有變,請你照這樣修改,下午給我。」 「……」 「怎麼不回答?有困難嗎?」 「不是,我在思考要怎麼修改。」 「…
卿本佳人,奈何……
3月31日,香港第一號奇女子狄娜病逝香港養和醫院。狄娜因子宮頸癌在醫院治療,此病治癒機會很大,而最後宣布的死因是「身體功能衰竭」,…
不只幫你設計產品 奇想創造 包你「產品大賣」
提到設計公司,我們或許會聯想到白板上畫滿了許多創意、點子;也可能想到設計師們聚在一起,進行熱烈的腦力激盪或是埋頭繪製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