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0十大华人事件: 10. 变》台湾「产官学民」开发案角力战

2010十大华人事件: 10.  变》台湾「产官学民」开发案角力战
作家张晓风(中)为202兵工厂湿地请命。内政部长江宜桦(右二)、中研院院长翁启惠(左二)邀她会勘202兵工厂,盼化解她与民众对于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疑虑。
宋碧龙
第79期
整理⊙李唐峰、张晁帷、李佳鸿
悲、乱、变的2010华人世局

10.  变》台湾「产官学民」开发案角力战

 

2010年,从台北南港202兵工厂开发案开始,中科三、四期开发案,苗栗大埔征地案、六轻、南亚大火、国光石化(八轻)开发案,到内湖保护区都更案,一连串的事件,让台湾人只要一谈起「开发」,心中不免疑虑是不是又得面对环境破坏?生活质量下降?或是哪些农民又得搬离世代久住的家园?在过去一年里的连串争议中,企业、政府、学界、民间,展开了一场多元意见的角力战。

作家张晓风 力抗国家机器

邻近南港、占地185公顷的202兵工厂,是大安森林公园的7倍大,过去因为安全与机密,仅有少数人员进驻,人烟稀少的结果是其中的生态得以保存,号称「台北市最后一块大型绿地」。但由于国防部计划搬迁兵工厂,所以2007年行政院核定作为中研院的生技园区预定地,但此举将可能破坏管制区内大片未开发的湿地。

5月4日,作家张晓风为了捍卫202兵工厂沼泽绿地,以标题〈报告总统,我可以有两片肺叶吗?〉投书媒体、写信给马总统,甚至跪求请命,许多环保团体也呼吁将202兵工厂释出设置市民森林公园。

9月,行政院长吴敦义指出,有关民间对破坏环境生态的高度疑虑,将请中研院提修正案送经建会审议,并将由环保署依法进行环评,在此之前,暂缓202兵工厂搬迁事宜,开发范围由9.6公顷减为4公顷。只是,张晓风仍然认为完全不应该开发这块最后湿地。

公民力量 力抗苗栗县府

场景转换到苗栗。苗栗县政府计划扩大竹科的竹南基地,引发竹南镇大埔地区陈文彬等24户地主强烈抗议。6月9日凌晨,苗栗县政府动用警力、怪手,封路毁田,居民抗议无效。

主流媒体对此事的报导,在9日至11日都有见报,不过仅刊登在地方版版面,但PeoPo公民记者在6月9日、13日连发了两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加上facebook上大量的分享影片连结,引发各界声援,甚至还登上美国CNN的iReport国际新闻网站。

网络的热议,没有立即停止县府的强硬态度,7月7日仍动用警力围封农地,警方强势驱离大埔自救会民众。但民间力量不断串连,7月17日苗栗竹南大埔自救会、苗栗后龙湾宝自救会、彰化二林相思寮自救会、竹东二重埔自救会、台湾农村阵线等团体发起「台湾人民挺农村717凯道守夜行动」,夜宿凯达格兰大道,诉求「还我土地正义」、「停止圈地恶法」。

7月20日,终于让行政院介入此事,召开协调会。7月22日行政院长吴敦义宣布将「划地还农」,但是大埔农民坚持「原地原屋」,反对换地。再经过一个多月,9月2日21户大埔农民及内政部营建署达成共识,地主同意分配农地位置图,延宕多时的争议暂告落幕。监察院更在12月对「大埔征地」一事,提出纠正案,批评苗栗县府太过「鸭霸」。但截至11月12日,仍有4户散户的居住问题尚待解决。

受到大埔农地征收争议的影响,营建署放弃征收台北贡寮田寮洋的农地。而中科四期在彰化二林相思寮的购地争议,也在农民北上陈情后,聚落获保留,耕地以地易地,圆满落幕。

国光石化 争议不断

但彰化县的国光石化一案,到目前为止还在高度争议中。国光石化计划在彰化大城海埔地工业区施工,是近20年来石化工业规模最大的工程,中油持股43%,其余为民股,总投资金额高达新台币4,005亿元。

国光石化盼望提升彰化的经济,也承诺不使用燃煤,也保证主动挑起保育湿地的重任。但它选择与国家重要湿地浊水溪口为邻、希望彰化外海数量稀少的白海豚转弯,仍然引发环保团体、众多学者与民间的反弹。六轻、南亚的三场大火,更把人民对石化业的信心烧没了。规模是六轻1.5倍的国光石化,几乎面对的是一面倒的反弹声浪。

12月8月,环保署长沈世宏建议国光石化公司修改原方案,提出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譬如考虑场址外移、缩小面积。国光董事长陈宝郎响应,愿意就缩小规模加以研究与评估。然而12月14日的听证会上支持与反对两阵营还是爆发激烈冲突。只在专家会议阶段,还未送到环评大会审查的国光石化,未来争议势将持续。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南海爭端,北京終現紙老虎原形
中國堅持在南海造島,其咄咄逼人的強勢行動折騰得四鄰不安。但10月17日中共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的公開發言,又讓人看到一件讓北京很不高興的真相:…
克里夫.李是真神還是假仙?
王建民今年的連勝紀錄在5月7日遇到印地安人隊(Indians)時被打斷,不管是老球迷或新球迷,…
14個奇怪但管用的健康祕訣
身心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很奇怪的小舉動,看似平常但是卻非常管用: 1、綠蘋果緩解焦慮:如果在地鐵、…
川普與媒體戰爭是真假之戰
美國8月16日有多達350家報紙同一天刊登社論批川普總統,創了紀錄。當然,媒體監督權力者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慣例,也是憲法保護的權利;…
《蘇菲的抉擇》警示魔鬼的陷阱
「Making a Sophie's choice.」是近些年美國新出現的片語,意思是在兩個艱難選擇之間被迫進行的可怕選擇。…
香港主權轉移11週年
正當台灣因為馬英九當選總統加速兩岸統合步伐,中國觀光客在7月4日駕臨台灣,是福還是禍引發激烈爭議時,7月1日,…
人類的火星夢真能實現嗎?
殖民太空是人類的夢想。以目前的科技水準,火星是除了月球外,人類腳步可以到達的最近一顆行星。但如果火星上有高級智慧生命存在,…
「小巨人」餐廳的成功啟示
美國《企業》(Inc.)雜誌的總編輯鮑‧柏林罕(Bo Burlingham),在2003年發現企業界有一股很特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