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0十大华人事件: 7. 变》两岸签署ECFA 投下政经震撼弹

2010十大华人事件: 7.  变》两岸签署ECFA 投下政经震撼弹
2010年6月29日,ECFA于重庆正式签署。
Getty Images
第79期
整理⊙李唐峰、张晁帷、李佳鸿

7.  变》两岸签署ECFA 投下政经震撼弹

 

台湾国民党马政府执政后,ECFA被视为两岸关系进一步破冰的重大指标。但ECFA签署与否在蓝绿阵营中意见分歧,吵得沸沸扬扬。

ECFA剧烈影响两岸政治与经济

虽然争议不断,2010年6月29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中国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还是在重庆正式签订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同时也完成「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的签署,并在8月17日经台湾立法院通过,9月12日开始生效。

经济部长施颜祥表示,ECFA早收列表,我方货品产品项数539项,大陆267项;在金额方面,我方138亿元左右,大陆约为28亿元。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收获计划货品贸易将正式开始降税。

这个协议是马英九总统上任以来,最致力推动的两岸经济政策,期盼落实「壮大台湾、结合两岸、布局全球」的大策略,协议的签订与生效将剧烈影响未来两岸的政治与经济。

赞成反对意见壁垒分明

马政府积极推动ECFA的原因有三,一是目前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盛行,台湾面临边缘化危机;二是东亚自由贸易区逐渐成形,若台湾不参与进来,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及优势将完全丧失;三是推动我国与中国大陆经贸关系正常化,促进台湾经贸国际化。

依据经济部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所做的研究报告指出,签署ECFA有助我国总体经济发展,GDP成长1.65%至1.72%、就业机会增加25.7至26.2万人。在制造业部分,签署ECFA后,由于中国大陆进口关税调降,我国具竞争力之机械、工具机、石化、汽车零组件等产品出口大陆将增加,不只是大厂产值增加,连带对与大厂有上下游供应链关系的第三方,亦可受惠于大厂产量增加而带来更多订单。

不过自马政府推动ECFA以来,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台联)等泛绿阵营持续抱持反对态度。4月25日,马英九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举行ECFA公开电视辩论,马英九不断强调ECFA签订对于台湾的急迫性,而蔡英文则批判马政府政策过于冒进。

绿营反对ECFA的理由,除了认定马政府的研究高估利益、低估损害外,主要还包括:第一,ECFA只对石化业、汽车零组件等特定产业与特定财团有利,但对许多其他产业(如电子电机业)则不利。第二,中国千方百计阻挠台湾与东协会员国谈判自由贸易协议(FTA),将导致台湾厂商必须到中国投资设厂,才能享受中国市场与东协的优势;台湾企业全球布局将演变成「以中国为轴心」的唯一布局方式。这是中国「以经促统」的重要一步。第三,中国因为工资较低,会因为「要素均等化理论」发挥作用,而拉低台湾低层劳动工资。第四,贫富差距将不断扩大,财富重分配。第五,中国非民主、法治国家,届时可以动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对付台商,甚至台湾政府。

因此,4月、6月,台联两度提出「反ECFA公投」,但是两度被行政院公民投票审议委员会以「不合规定」以及「公投主文与理由书相互矛盾、非重大政策复决」等理由驳回。6月26日,绿营在台北发动「反ECFA护台湾大游行」,据主办单位推估约15万人走上街头。前总统李登辉也参加游行,并强烈批判马政府倾中。

事关更高层级的国家政策

然而,除了在8月17日立法院审议ECFA协议文本时,民进党团坚决反对ECFA通过外,7月起民进党几乎不再高声批评马政府的两岸经济政策。因此,马政府转而挑战蔡英文是为了拚选举、争取中间选民,所以弃守一贯立场。

蔡英文在7月面对媒体询问时,表示她的态度没有改变,ECFA对台湾的长远影响,民进党会继续跟台湾社会交换意见,不断提醒台湾社会ECFA的负面冲击。她认为民进党现在的政治能量还不足以阻挡ECFA,只好尽力把选举选好,争取选民认同,把地方治理好。她强调,希望透过选举取回政策主导权,让台湾的两岸政策及经贸,能够更稳定、更循序渐进,而不是像现在的冒进政策。

由于2010年台湾五都选举已经结束,蓝绿两阵营下次面对的将不再是地方选举,而是国家层级的国会、总统大选,在两岸、全球经贸政策方面,想必会有新一轮的激辩与讨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南海爭端,北京終現紙老虎原形
中國堅持在南海造島,其咄咄逼人的強勢行動折騰得四鄰不安。但10月17日中共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的公開發言,又讓人看到一件讓北京很不高興的真相:…
克里夫.李是真神還是假仙?
王建民今年的連勝紀錄在5月7日遇到印地安人隊(Indians)時被打斷,不管是老球迷或新球迷,…
14個奇怪但管用的健康祕訣
身心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很奇怪的小舉動,看似平常但是卻非常管用: 1、綠蘋果緩解焦慮:如果在地鐵、…
川普與媒體戰爭是真假之戰
美國8月16日有多達350家報紙同一天刊登社論批川普總統,創了紀錄。當然,媒體監督權力者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慣例,也是憲法保護的權利;…
《蘇菲的抉擇》警示魔鬼的陷阱
「Making a Sophie's choice.」是近些年美國新出現的片語,意思是在兩個艱難選擇之間被迫進行的可怕選擇。…
香港主權轉移11週年
正當台灣因為馬英九當選總統加速兩岸統合步伐,中國觀光客在7月4日駕臨台灣,是福還是禍引發激烈爭議時,7月1日,…
人類的火星夢真能實現嗎?
殖民太空是人類的夢想。以目前的科技水準,火星是除了月球外,人類腳步可以到達的最近一顆行星。但如果火星上有高級智慧生命存在,…
「小巨人」餐廳的成功啟示
美國《企業》(Inc.)雜誌的總編輯鮑‧柏林罕(Bo Burlingham),在2003年發現企業界有一股很特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