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只此一家 - 台湾气球博物馆制造欢乐

只此一家 - 台湾气球博物馆制造欢乐
大伦气球50周年庆,吸引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参加。
岳翔云
第70期
岳翔云

要不是2008年在经济部与工研院的辅导下,大伦气球成立了台湾第一座气球观光工厂及博物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台湾气球生产工厂已经「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只剩一家,一定要相挺

「加油、加油!」一位头戴安全帽、身上已经系满许多气球的「刺客」,正努力跳上跳下地用帽子上的针头去刺摇晃在空中的水球──这是2010年大伦气球50周年庆的欢乐场景,气球铁人大赛热热闹闹地在「气球博物馆前」举行。

去年就曾经参观过气球博物馆的沈先生,一听到有铁人大赛就赶紧与朋友报名,他说博物馆让他重新认识了台湾气球的生产与历史,而且只剩一家,一定要相挺。

参观气球观光工厂,首先由手工气球DIY开始,担任解说导览的章鱼哥猛力地把气球越打越大,然后问到:「会怕气球爆炸的请举手!」待有人举手后,章鱼哥突然说:「好,那我把气球拿到那里爆炸!」此话一出,惊叫声与欢笑声同时响起,也有小朋友拔腿就跑。

还好大发慈悲的章鱼哥并没有真正引爆气球(搞不好他也是小生怕怕)。接下来小朋友们就在连连笑声中制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颗手工气球。「自己做的耶!」小朋友高兴地秀出作品。

博物馆执行长游琬渝表示,气球总是给人欢乐的感觉,希望藉此能提供欢乐给更多的小朋友,馆方会透过活动来活泼内容,并藉由导览解说员的培训及个人风格的展现,让每一场解说与导览充满乐趣又有知识性。

气球DIY之后,大伙儿到博物馆参观。这里保留了近半世纪的老旧厂房、挡风门板和粗糙的水泥地面,还有过去手工制造时期的老气球模具、半自动机器等,让人彷佛踏入时光隧道。旧机器搭配老照片,让人重温当时生产的艰辛。接着展现的是气球的发明、制作、台湾气球的发展。博物馆里更以地图表示台湾的气球「飘洋过海」后,营销到哪几个国家。最后则是气球在婚礼喜庆、PARTY宴会、重要节庆上的运用,甚至连放和平鸽这等大事也通常伴有气球施放。

气球生产工厂,像是个「大焖锅」

最特别的经验,则来自实地参观制造气球的现场。今年暑假本来就已经有够热了,想不到,博物馆里的生产工厂更热,像是个「大焖锅」,还不时飘来浓浓阿摩尼亚味(无害味道)。看解说员讲得是口沫横飞外加汗流浃背,就可以想象实际工厂里的在线工人,一定是更难熬。

难怪大伦工厂里的标语,除了写着「改变是为了成长,成长是为了成就梦想」这类激励人心的话,一面墙上还有员工自己写的「忍」字。虽是令人莞尔,不过更让人感同身受。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这么走一趟,不会发觉到看似简单的气球生产,竟然需要经过上胶、灌模、脱粉、上色等多重手续,其中还有好几次的冲洗与三温暖,才能生产出一颗缤纷多彩的气球。此外,没有真正体验过这又闷又热的环境,也很难想象五颜六色、象征欢乐的气球是这样制造出来的。莲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想来气球也可以「出闷臭而缤纷」。

「我不做,谁来做?」

体验式的气球观光工厂成立后,让没没无闻的大伦跃上台面,也让稀松平常的气球引起注意,就像带给人们欢笑的小丑,卸下神秘面纱。总经理游善伯表示,设立观光工厂最初的构想只是开放给国内外客户参观,希望保存气球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但游善伯也有一番豪气:「这是一种责任,大伦都是台湾硕果仅存的气球工厂了,我不做,谁来做?当然是大伦最有资格!」

大伦气球博物馆强调以「为小朋友创造欢乐」为目标。执行长游琬渝表示,除了一般的导览参观,博物馆还会适时推出相关活动,如铁人大赛、妈咪我爱你、吹鸡胿丫(台语:吹气球)、掷水球大战以及活动摄影比赛等,让民众在参与中、在欢乐中认识气球。

导览结束后,樱桃姊姊最后带着小朋友玩气球「直升机」,想不到装上叶片的气球一松手,气球直升机就飞天而去,令小朋友兴奋不已!也让小朋友忍不住冲到贩卖部「血拚」一番,带些好玩又新奇的气球,如直升机、赛车、海豚、苹果等回去秀一下。如果想发挥创意做出不同造型动物或其他花式变化,还可买本气球工具书回去研究参考。

游览车刚一停稳,许多小朋友就冲着进来,可见气球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地位与期待。结束时,再看着小朋友人手一包,彼此谈论着:「你买了甚么?」就可想见这群小朋友正欢欢喜喜地结束一场知性又有乐趣的参观行程。

走一趟气球博物馆实地了解气球是怎么「吹」出来的,也可以玩玩气球享受童年回忆与欢乐。

过去印有兔宝宝与「Rabbit」商标的气球,虽然曾陪着许多人度过童年时光,但是现在,大伦重新规划品牌策略,以「PROLLOON」及活力玉兔新Logo,来彰显气球专业制造及塑造欢乐与活力的形象。原本从事OEM的大伦,企图从观光工厂的舞台出发,迈向自有品牌经营之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全球食品大漲 聯合國:糧食危機恐長達數年
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正在飆升。聯合國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國家在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大自然的毀滅與新生(三)
本專欄從256期開始推出新的系列,由一場乾旱春日下美國紐約州的野火作為導火線,阿丹記錄了其中的毀滅與新生。 上一期的畫面中,…
「綏靖政策」與「惠台政策」的反思
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4月,知名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2020諾貝爾獎得主 女性比例續升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已全數發布,無論是醫學、物理、化學、數學,到文學與和平,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莫大貢獻。雖然獲獎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主,…
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
電業法三讀通過 日益能源科技打造全台最大商業區太陽能電站
汙染性能源排放加速地球暖化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對全世界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2016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