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山林间寻觅古道的诗人──台新金控总经理林克孝

山林间寻觅古道的诗人──台新金控总经理林克孝
林克孝望着山脉,充满着向往。
丹尼尔
第69期
郑少凡

无人识得攀顶雪峰的独径 除非浪子麻沁 除非浪子麻沁

──取自郑愁予〈浪子麻沁〉

诗人郑愁予著名的诗篇〈浪子麻沁〉,描写着一个许久前的故事:在台湾第二高峰──雪山里,有一位本领非常高强的泰雅青年向导,叫麻沁。他对群山路径了如指掌,没人比他更知道山云密林间失落的小径。

可有一天他下山当兵去,回来后,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没多久就在山中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这位传说中泰雅山林里的找路高手,会不会有一天出现在都市丛林中,穿上西装,在水泥建筑大楼里,运筹帷幄着一笔笔动辄数亿元的金融交易?

金控经理人、登山家、诗人、古道找路高手

时空回到现代的台北街头。

一个初夏午后,酷热的台北盆地刚落下一场西北雨,顿时消除了一些暑气,天空也一片澄澈。人潮车辆熙来攘往的仁爱路圆环,是台北市办公大楼的中心。座落一旁的台新金控大楼里,掌控着资产30亿美元的台湾第二大金控公司的,是台新金控总经理──林克孝。

从台新大楼廿五楼的会客室里向窗外看去,视线从近处的都市丛林慢慢移到远处,依稀可见山脉剪影。林克孝望着山脉,眼神充满着向往,笑着说:「很多人以为那是中央山脉,其实那是雪山山脉。」

有别于一般金融业的高阶经理人,林克孝是位登山客,从小就跟随爱爬山的父亲林文仁游历山野。林文仁是台湾老一辈企业闻人,曾任台湾日光灯董事长。「家学渊源」的林克孝,高中时代就与朋友一同创立成功高中登山社、大学时是台大登山社高手、大四时还与四位朋友创下台湾首度攀爬玉山东峰北壁的纪录、还与友人一起设立「攀岩者俱乐部」……

除了辉煌的登山「实战」经验,林克孝也是一位极富浪漫情怀的诗人。大学时不仅参加登山社、征服了百岳半数以上的高峰,他还担任台大现代诗社的社长和校刊副总编辑。林克孝的大学同班同学、目前在台大财金系任教的沈中华教授,回忆起大学时代的林克孝时就不假思索地说:「林克孝允文允武,会登山,又会写诗。」

不同于一般登山客的目标在攻顶创纪录,林克孝后来成为台湾山林古道间的「找路高手」。他登山的重点在于找寻路径的历史足迹,保存失落的原住民文化。

山林的「过去」与「现在」在诗中梦幻交会

1980年初,就读台大经济系的林克孝,走在攀登雪山的路上。但这不是一般人所借道的武陵农场道路,而是走在〈浪子麻沁〉描写的场景──赛兰酒的山径间。他一边沉思着麻沁的故事,思想一边飞翔到日据时代──人类学家鹿野忠雄和日本帝国的其他冒险家们,也曾走在赛兰酒这山间古岭,并把自己对这些历史的想象写成一首又一首的诗篇……

如今,这些诗句再度呈现在林克孝今年1月出版的新书──《找路:月光.沙韵.Klesan》里。

从一个日治时代的宜兰泰雅少女沙韵故事出发,《找路》记录林克孝近十年来游走在宜兰南澳山间寻找沙韵之路,展开与南澳泰雅族人间的一场文化洗礼。Klesan一字来自泰雅语,意谓「攀爬翻越」,是曾经雄据在南澳山区的泰雅族人的自称。

书中沙韵的故事发生在日治时代的宜兰。1938年9月,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因而大举征调人员与战。在宜兰南澳的流兴社里,17岁的泰雅少女沙韵帮忙被征召的日本警员兼学校老师田北正记背负行李走到南澳,却在一座独木桥失足落水失踪。当时日人把此事大肆渲染成台湾原住民的爱国神话,不但铸钟纪念沙韵,还写歌、上演舞台剧歌颂沙韵为国捐躯的壮举。然而随着二战结束,政权转移,叱咤一时的沙韵神话故事霎时不见踪影,消失在荒烟蔓草之间……

林克孝学生时代登山写下的诗句,在二十年后的南澳探索沙韵之路中,恍如似曾相识,不同时空背景的诗作竟描述着雷同的场景:

突然,太阳旗的红光

使整座山透明。炮声

让所有人惊骇。哭泣

决定了结局

──林克孝 一九八一

这是林克孝大学时游历李栋山古炮台时写下的诗句,此古堡原是清朝李栋将军来台抚蕃而建。日本治台时,日军重建古堡为大炮阵地,以镇压抗日的泰雅族人。经过多次战役,泰雅族人死伤惨重。

学生时代的林克孝,揣摩历史人物的心境,用诗记录自己的想象,他说:「知道李栋这段历史之后,在写的时候就感应到了泰雅族人当年听到炮声砰、砰、砰的那种恐惧感……」

二十几年后,在宜兰南澳进行沙韵之路的探寻时,在泰雅老人Dokas san的带领下,林克孝发现日本人的炮台遗址。那些学生时代对李栋山古炮台场景想象的诗句,巧妙地适用于宜兰南澳的这个古炮台。「这个炮台山的建设、作用、目的,完全跟李栋山上的一样。那个诗我就直接搬到这里,因为感觉是完全雷同的。」

是巧合?还是命运?

二十年前的想象难道是沉睡的记忆?就像前世今生般在诗句中再现?林克孝自己也意想不到:「大家觉得很意外,为何我大学时候的诗跟现在的场景很接近?我也很意外!像是déjà vu(似曾相识)。」

由登山转向寻古道保留原住民文化

或许就像只有浪子麻沁能识得雪山顶峰的独径,林克孝脑子里也藏满着宜兰南澳山区的古道路径。林克孝的父亲林文仁提到,林克孝登山的目标后来由高山转移到中级山寻找古道,中级山的特性就是林相较复杂,路况较不明确,「那个比爬雪山、玉山困难得多,因为这些有名的大山路都已经有了,然而中级山的路得自己找。」

中年后的林克孝,对于登山的体悟开始转变,不再着重创造登山纪录,而是探索古道,把背后的文化与历史尽量记录保留。林克孝难掩心中的那份雄心与使命感:「在宜兰南澳那一带,就是要把旧部落、古道找出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记录,把路尽量地详细记载。有一天,原住民们要回去『返乡寻根』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在甚么地方。」

林克孝在《找路》中描述找寻古道的困难:「很多沿着古道开辟的产业道路或公路都会炸山或向山壁挖入来拓宽路基,但同时就将原有的古道路基毁灭。经常大马路转几个弯,古道路基就被切成数段,一段段像悬空的密径孤立在山壁间。」

林克孝对于「找路」的心得是:「找古道的人就需要一些盗墓者的技巧与灵感,从植物和植被的变化、合理的路线原则、可能的旧废弃物以及细腻的地面观察来判断古道位置。」

在废墟

捡拾半毁的叹息

拼凑一些完美的前身

──林克孝 一九八四

近十年来在南澳山区进进出出寻找沙韵之路,林克孝与当地的泰雅族人早已成为好友,几乎融入了当地泰雅文化。他吃过泰雅土产美食──飞鼠大便,尝过猎人给他的美味点心──野猪生肝,以猎人之姿夜行于猎道间追赶野兽,和猎人在深山里烤火畅饮小米酒。他开玩笑说自己已经变成半个泰雅族人了!由于前一段时间应付金融海啸的危机没空上山,同时刚好脚受伤,林克孝的泰雅朋友告诉他说:「林大哥你偷懒不想上山,所以祖灵惩罚你,让你腿受伤。」

看来,连泰雅祖灵都认林克孝为泰雅族人之一了。

目前林克孝还继续与当地泰雅族们一起努力,向耆老们探听古道,「很多古道会在不会在我不知道。但老人讲得很清楚说路就是在那条棱线上,我们现在计划把那条路砍出来。」

此时林克孝眼神散发出莫名的光芒:「这还是一个高难度的登山工作,甚至比过去的登山还要困难。最近也有一些年轻人看到我的书之后,过来跟我们讨论,很想来尝试这样的活动。」

或许,传说中的浪子麻沁,在雪山失去踪影后,真的穿上了平地人的外衣,出现在宜兰南澳的山区,努力寻找着那失落已久的古道独径。

又或许,林克孝是听见了郑愁予诗句的呼唤,拾起遗落的记忆,走向林间……

浪子麻沁,该做向导了

该去磨亮他尺长的蕃刀了

该去挽盘他苎麻的绳索了

该听见麻沁踏在石板上的

匀称的脚步声了

──取自郑愁予〈浪子麻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花齊放 中共官媒的最後一搏
過去沒有人耐煩看中共官媒這種一言堂的「報導」。幾大報紙頭版頭條用同一張相片、同樣內容是常有的事,根本可以精簡人事併成一家得了。…
最雷人官網回覆 給錢賄賂就給辦
近日,中國江西省一官方網站的回覆,被網友冠以「最雷回覆」的稱號,其背後的政府官方網站管理亂象引發熱議。…
香港回憶錄之「六四槍聲」
(續前期)學運爆發後,《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發表,定性為「動亂」,我遂肯定中共必然會秋後算帳。因此已經無法「見好就收」,…
徒步北極圈 一個人的極地日記Day1
要走過北極圈步道ACT(Arctic Circle Trail)絕不容易,全程必須攀山、越野,穿過沼澤、溪流,經過各種荒涼,…
我想念我自己 「失智」的警訊與預防
隨著預防、治療癌症的醫學愈來愈發達,戰勝癌症的機率大增,但是,更令人恐懼的是,在美國十大死因中,排名第六的阿茲海默症,是目前「唯一無法預防…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強拆趨勢驚人 中國百姓慘烈護家園
中國大陸的民怨四起,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強拆問題。有人甚至戲稱China為「拆那」。 此現象最近引發國際媒體關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
日劇《彼得的葬列》 探討良知問題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作「良心」?他長得甚麼樣?甚麼顏色的?誰曾經看過他?如果你是藝術家,你如何捕捉良心?你如何呈現他?你如何以良心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