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还是过劫?如何平安度寒冬

Thinkstock
第165期
温嫔容

每当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前,救护车在穿街走巷中呼啸而过,白帖子和红帖子齐飞,喜事、丧事同一天吉日,花店和葬仪社在「大日子」忙得不可开交。有人在清明节扫墓的路上,就被墓扫出阳间。到底是过节?还是过劫?

节,本是植物枝干连接的地方(枝节),也是动物骨骼分段的地方(关节),引申为事的一端、一定的法度(节度)、特别的时日(节令)。作为动词,意为抑止(节制)、减省(节省)。节也是个转枢的枢纽。《黄帝内经》关于养生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当大地日月星有所变化而产生节气时,人应随之有所节奏、节欲和节制,否则节外生枝,会节节败退,终究劫数难逃,劫后余生更是凄凄惨惨。

在上古时代,男人拿尺丈量土地、干活;女人拿圆研究天文星相,以及人与天地沟通之道,正所谓「天圆地方」。最早的历法是女娲历,依月经周期28天,一年13个月364天,差一天,补在2月29日。月亮历即黄历,创于夏代又称夏历,依月亮的变化所制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三年多一个月为闰月,作为指导农业活动。星星历,依28星宿所制定,星宿的期间称为星期。我们现在所说的星期几,是从这来的。太阳历,准确地描述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及对地球的影响,与阳历一致,也与外国星相学吻合。黄历依日月运行所定,加入二十四节气,是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气候现象,以及气候变化。长久累积观察发现:寒流八成在周末、周日来袭;台风八成在初一、十五横扫;精神病及心血管疾病常在月圆十五时发作;中风常在星期一和星期二发生;最热的夏季与最冷的腊月、正月,死亡率最高。

《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二十四节气,是依太阳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上轨道的位置作区分,以黄经0度为春分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节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所以我们常说气候是从此而来。每节气相隔15天,绕太阳一周360度,共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先民的智慧只用26个字,精准生动地描述了复杂的物候和气候变化。

二十四节气反应,有季节:春、夏、秋、冬;天气: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物候: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植物候:发芽、开花、结果;动物候:始鸣、交配、迁徙;生物候:始涷、解涷、雷鸣。立春是黄历年的开始,俗称打春。二十四节气按季节分,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冬至、夏至是阴阳极度交替时,过不了节就会见阎王爷,是老天「收人」的节气。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初生之气弱,气稀为贵,过度耗散影响春生冬藏功能,在二至左右最好多休息,休身养息。冬至又称为一年中的子月,与一天中的子时,并为养生家最重视的时机。春分、秋分,白天和夜晚同长,不冷不热,阴阳平衡,应多外出活动。

清明节,清气上升,天清地明,而明代表日和月,也代表阴和阳,正是天空清大地明的节气,春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最适合踏青郊游。寒食节为春秋晋文公追悼介之推「割股充饥」,约在清明节前后。公元732年,唐玄宗下诏「寒食上墓」,演变成清明扫墓传统节日。

春夏养阳,冬病夏治,最宜天灸的三伏天,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第一个庚日。夏病冬治,内病外治,秋冬养阴,最宜三九天灸,在冬至后每隔九天,用药外贴穴位,连续三次。「春捂和秋冻」指的是初春,寒气未尽,教人不要太早太快脱去冬衣;秋天,气候渐凉,慢慢适应寒冬,不要太早穿上厚衣,为耐寒做准备。

夏避三伏,冬避三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老虎、悲秋、秋决等等,都在警示着人应天地节气而养生,使达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中国文化讲的生生不息,都要由自己做主,反求诸己。正如郑板桥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大學迎接30萬中國學生 教授撓頭
自2003年開始,大批中國學生湧入美國,接受美國的高等教育,同時為美國大學帶來不同的文化視角和源源不斷的資金;中國學生的到來,…
寧夏夜市疫情闖關 超前部署傳承80年攤商情
以「千歲宴」打響國際名號的寧夏夜市曾獲台北夜市冠軍,並在2020年獲得五星認證。至今攤商店家數約180家,極盛時期,…
禽流感襲台 李惠仁揭開「不能戳的祕密」
今年開春伊始,農委會防檢局3月3日宣布台灣出現高病原禽流感H5N2,引發台灣社會一連串的震動。 總統馬英九點名農委會應為爆發禽流感道歉,…
錐麓古道鳥瞰太魯閣峽谷之四
這是阿丹拍攝的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系列之四。 上一期,阿丹預告了將在錐麓古道的最高點展露他高空徒手下拍的絕技。如今我們所看到的,…
TeSA共同創辦人周振驊 跳脫製造思維 翻轉谷底
在台灣成立的臉書最大電子商務社團TeSA(Taiwan E-commerce & Startup Association,…
展望2022年中國經濟 習近平險中求「穩」
中共中央在2021年12月10日發布經濟工作會議聲明,要求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連提25次「穩」字。中共喊經濟要「穩」,這背後隱藏的意思…
迎「懊運」 日子沒法過了
為了在奧運期間能給國際社會留下一個好印象,這回北京真的是瘋狂迎接奧運。不只中央當局,包括電視、公交車電視,這些東西開足了馬力,…
正向思考 有助活得長久健康
身心一體並互為影響幾乎是公認的觀點了。而心理和身體的連繫,也是醫學上努力發掘的領域。其中,心理能影響身體程度究竟有多大,答案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