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的宗教狂热 映照社会真实面

台湾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十分多元与包容。
Thinkstock
第154期
赖宛琳
从前经济起飞时代,台湾弥漫着「人定胜天」的氛围,但今日大环境不复以往,当「人力」难以扭转命运时,也只好去寻求「神力」,即使时代在进步,民众却更加依赖信仰。在竞争的宗教市场与自利行为下,台湾宗教信仰走上了功利化、商业化的道路……

台湾是个多元宗教社会,从四处林立的寺庙、神坛和教堂皆可看出。美国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4年提出的《宗教与公众生活计划报告》(Religion and Public Life Project)中,以宗教多样性指数10分为满分,就全球23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统计,结果台湾以8.2分名列第2,仅次于新加坡的9分,证明了台湾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多元与包容,也突显出台湾人甚么都信、甚么都拜的「有拜有保庇」心态。

 


随着时代进步,人民的信仰需求不一定会减少。

 

信仰发达》反映出民心焦虑

以往普遍认为,宗教色彩浓厚、人民「迷信」的社会,多是经济发展较落后、传统的国家。然而,台湾近年来的宗教活动却益发丰富,传统民俗专家、台中教育大学教授林茂贤认为,这证明了随着时代进步,人民的信仰需求不一定会减少,「信仰从以前就一直是安定社会的重要力量。尤其近年来台湾的宗教狂热现象,更突显了人民普遍焦虑不安的集体状态。」


民俗专家、台中教育大学林茂贤教授。李唐峰摄影

 

林茂贤笑着道出台湾人最近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靠政府不如靠妈祖!」许多研究也指出,当经济越不景气、社会不安定时,捐献的数量反而增加。从前经济起飞时代,台湾弥漫着「人定胜天」的氛围,但今日大环境不复以往,当「人力」难以扭转命运时,也只好去寻求「神力」了。林茂贤观察,农业时代,农民多拜神农大帝,木工则拜鲁班先师。但到了现代已鲜少人会祭拜这些专司传统产业的神明,反而是财神、月老等神明近年快速崛起,反映出人民亟欲追求财富与姻缘,因而寻求未知力量的帮助。

 


 
宗教信仰功利化的结果,与最初的「普度众生」、敬天敬神的精神已有差距。

 

形式转变》反映社会价值观变化

当祭拜成为人对神「有所求」的方式,信仰行为无形中也成为一种「消费行为」。东海大学经济系讲师锺文荣就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经济行为,有供需、市场和竞争。尤其台湾传统宗教功利色彩浓厚,随着社会发展,形式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林茂贤的观察,台湾目前传统宗教信仰,可分为几点特色:

一是功利化。台湾转型为工商社会后,一夜致富的心态更为强烈,求神问牌、和神明讲条件,甚至出现台湾特有的「惩罚神明」现象。神明如果报的明牌不准、许愿没实现,烧神像、砸庙等新闻层出不穷。林茂贤说:「这是台湾一个很奇妙的现象,你就是相信有神,才会去拜,但你却敢去处罚神!可见台湾人想钱想疯了。」

锺文荣则认为,宗教信仰功利化的结果,让台湾的宗教服务转变为私人服务,在各派宗教彼此竞争与民众自利主义的相互作用下,与最初的「普度众生」、敬天敬神的精神已有差距。

二是庸俗化。在强调台湾本土化的大趋势下,宗教活动开始有草根化的现象,某种程度来说,变得庸俗、世俗化。例如电子花车、改装车阵头等,渐渐失去传统宗教活动的庄严神圣,成为提供市井小民看热闹、看表演的成分为多。

「你觉得妈祖婆会爱看花车吗?」林茂贤摇摇头颇觉无奈。

三是商业化与现代化。随着社会发展,信仰行为成为商业经济行为。安太岁、点光明灯,都需要提供固定金钱才有资格享受服务。也有将神明形象重新包装,推出圣水、Q版公仔、钥匙圈等商品,或是与游览车公司合作专门招揽老人旅游团,加减赚些香油钱,使得庙宇变成商场。随着通讯科技化,近年来还出现颇具话题性的网络安太岁、网络掷筊、在线抽签等,不断打破传统宗教行为的框架。

林茂贤表示,其实信仰行为在民众心中自有定论,「如果透过手机安太岁就觉得有心安,那也是消费者的选择。」许多庙宇推出神明公仔,「你是要拜?还是当玩具?乱放又怕对神明不敬。」这种就是噱头大于实用,但若是神明帽子、神明T-Shirt等,民众又多可以接受。至于想赚钱的庙商如何在创意与禁忌间游走,取得信徒的消费市场,是台湾宗教活动必然会继续面对的现象。

 

大甲镇澜宫妈祖遶境是台湾最具盛名的宗教活动,九天下来创造十多亿经济产值,吸金能力惊人。Getty Images

 

拜拜经济》赚钱与奉献应并存

谈到近几年宗教活动越办越盛大,林茂贤不讳言表示:「因为好赚啊!」他分析,庙方办活动,出钱的地方少之又少,多半都是当值炉主与各方善男信女认领、赞助,而活动可以吸引人潮,带来香油钱,又促进地方经济,稳赚不赔,大家当然抢着办。林茂贤说:「例如全台知名的大甲镇澜宫妈祖遶境,九天下来创造十多亿经济产值,吸金能力惊人。又例如烧一个王船七百万,你可能觉得很贵很浪费,但如果烧这七百万可以让你赚八千万,你烧不烧?」

林茂贤感叹,其实很多信仰行为,都是人搞出来的,神都没有想这样做,只是人自己想要、自己观念做的。例如最近有许多宗教团体屡屡兴建大型佛寺、宫庙,与台湾传统小庙的信仰文化背道而驰,这都是人类的好大喜功与土豪心态所致。

虽然台湾的宗教行为与传统信仰的内涵已有不少差别,但大部分庙宇仍遵守宗教教化人心、普济众生的使命,定期将部分资源投入公益,例如设立奖学金、资助弱势族群等。林茂贤认为此举值得欣慰,但在宗教活动盛行的现今,宗教团体与庙宇组织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诸如维护传统技艺的北管团、歌仔戏团,或协助古迹维护、整修等,更能够完整将台湾珍贵的传统民俗信仰文化保存下来。林茂贤提到台北保安宫、新港奉天宫,在保存传统技艺和信仰习俗上特别用心。

台湾人疯宗教,反映出了社会诸多面向,信仰行为也随着时代不断改变,例如行天宫在2014年突然宣布不接受供品,就是跨世纪的创举。但是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祭拜神明、祖先的形式怎么调整,如果在甚么都以金钱衡量的价值观下,个人以至宗教团体,因为人性的私欲和贪念,盲目追求物质,失去宗教原本劝人向善、救渡众生的宗旨,本该是安定社会的信仰力量,很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社会的动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廟宇乾坤
阿丹說,他因為追看功夫表演者的武器從哪兒來的,所以不經意地來到這座位於台南市鹿耳門溪南寮的興安宮。 阿丹說,台灣的廟宇和西方的教堂很不一樣…
微暗天色下的麋鹿群
上一期介紹了阿丹受邀前往美國肯塔基州南部一處廢棄的煤礦場,目的不是拍礦坑,而是拍攝在此復育的麋鹿。 本期,麋鹿終於現身了。…
央視高層斂財20億 醜聞搖撼官媒
中國最主要的官方宣傳機構──中央電視台,最近負面傳聞不斷。曾任央視副台長的原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被雙規後,近日終於有高層落馬。6月1日,…
自然光不足 或致記憶力喪失
有科學研究表明,自然光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人在缺乏自然光的環境下待久了,就會感到疲倦或沮喪,甚至喪失記憶。 …
中元普渡話靈異現象
又到了黃曆七月,也就是俗稱的「鬼月」。鬼月的中元節,是台灣人習慣的「普渡」的日子。據說因為地藏王菩薩曾發願要普渡眾生,…
樂在騎中‧愛在山海觀 馬術比賽
  玩膩了遊樂園,正在尋尋覓覓郊外踏青的景點嗎?淡水還有一個好去處,就是到山海觀馬場騎馬。環境遼闊舒適,…
眷村雜記完結篇 眷村過年
走進村子,看見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裡掛上香腸、臘肉時,就知道快要過年了。 自製香腸臘肉好過年 除了做年菜、親手縫製新年穿的新衣,…
台明將把蠟燭給別人 自己就亮了
1980年代,中國大陸挾大批「廉價勞工」之勢,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台灣也開始出現傳統產業外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