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怒气 真的有害健康吗?

越少生气越好,最好能不生气。且忍怒要比生气要好。
Thinkstock
第149期
洪宇澄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为了健康,不要把怒气放在心里;或是,忍住怒气会导致胃溃疡;还有些医学报告说,忍怒会得心脏病。言外之意,怒气应该要发泄出来,才比较健康。不过,当我们检视过去的研究报告,却发现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

生气时的生理反应

我们都知道生气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当人生气时,脸色涨红、咬牙切齿、心脏开始怦怦跳、血压升高,身体进入高度紧绷状态。为了供给生气所需的额外能量,身体开始从肌肉中取用脂肪。没有被使用到的脂肪酸可能会黏在血管壁上,层层累积就会导致心脏疾病。

每次血压升高,心血管壁上就会留下伤痕。偶一为之,不会造成问题,但如果日复一日,就会累积成伤害。健康的心脏足以处理这些伤痕,但如果原本就有心脏疾病的人,只要血压突然升高,这些血管壁里的脂肪容易掉落而堵塞血管,导致心脏病或中风。

宣泄怒气的谬思

既然生气对身体有这么大的坏处,我们该如何处理怒气呢?很多情绪管理的理论,都会告诉我们不要压抑怒气,要把情绪宣泄出来。一些治疗师会建议人们打枕头、撕纸片泄愤,理由是「至少这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但这并不一定能达到期望中的效果,事实上,还有可能增加你的愤怒。

1.    宣泄怒气其实使人更易生气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故意让受试者受到极度侮辱性的批评,如「这是有史以来最烂的文章」之类的话。他们让其中一半的受试者用打沙包的方式发泄怒气。

这些受试者说,他们很享受这种方式。但接下来,这些受试者被转移到高声吵闹的人群中,于是,他们用更大的噪音来惩罚那些吵闹的人。另外一半的受试者就没有同样的反应。 显然,打沙包并没有使他们冷静下来,而是让他们更具侵略性。

2.    生气其实只是观念

另外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受试者被告知,当他们生气时,会被喂以一种冻结情绪的药,药效达一小时。听起来似是而非,但却没有人怀疑。

当这些人生了气被喂食药物之后,果真很少人去打沙包了,他们以为,自己的情绪被冻结住了。这显示人们常受到观念的制约,因为相信某一种说法,而表现出某种预期的行为。

3.    忍气其实不会导致胃溃疡

我们常常以为,压抑怒气会对身体有害,甚至有可能会胃溃疡。不过,研究显示,大部分的胃溃疡导因于幽门杆菌,或是长期使用消炎药,并没有清楚的证据显示怒气与胃溃疡有关。

4.    发脾气其实更易得心脏病

虽然早期很多医学研究主张,忍住怒气有害健康。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尽然。东伦敦大学的马克‧麦克得茂(Mark McDermott)发现,发泄怒气的人比忍住怒气的人,更容易罹患心脏疾病。

5.    表达愤怒的方式很重要

以色列科学家吉欧拉‧基能(Giora Keinan)的研究不仅审视人们生气的频率,还注意怒气的强度。他发现,生气时还能清楚而坚定地表达想法的人,通常是擅长处理困难状况的人。对这类的人而言,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是可以减少压力的。

也就是说,表达愤怒的方式很重要。加拿大的一项研究随机选出785个成人,并持续追踪研究十年。他们发现以建设性方式表达愤怒的男性,比较少有心脏疾病,女性则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不管男女,如果用责怪别人的方式去表达愤怒,比较容易有心脏疾病。

重要课题

总之,这些研究显示,生气时宣泄情绪只会火上加油,而忍住怒气并不一定有甚么害处。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怒气,以及生气的频率有多高。

显然,越少生气越好,最好能不生气。这可能是为甚么脾气好的人,通常会比较长寿的原因。其次,生气时一味的责怪别人,也会造成自己的健康问题。

最后,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与人沟通以及处理内在的自我,将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正向的能量,可能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媽媽魚安心超市 科技人用半導體精神賣魚
以媽媽為名,「媽媽魚安心超市」的目標在於提供消費者最新鮮、零汙染的魚貨。從漁船捕撈,上岸清洗、去鱗、去肚,六小時內急速冷凍,直送到店面銷售…
俄羅斯經濟大衰退 傳統年菜吃不起
俄羅斯正面臨經濟衰退,盧布在一年內貶值了20%,加上遭到歐美經濟制裁,在新年來臨之際,許多俄國民眾不但買不起禮物來慶祝,連傳統年菜「…
中國學生壓力大 初中一週上課六天半
考試多如牛毛,家庭作業沒完沒了,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特點。「應試教育」就是學生學習完全是為了考試。…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
香港回憶錄之「考察承包」
(續前期)中國經濟改革,主要是改革國有企業,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經濟,其次是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
坐在父親肩上的第一名模
輕輕挽著父親的手,林志玲含笑走來。環抱著父親,鏡頭前兩人自在地相視而笑。2016年甫在台北開了名為「不同繁想」的個人畫展,…
追蹤一隻豬 竟然有185項用途
說到豬,通常大家只認為是人們的一種食物來源,但其實不僅止於此。一名作家因為好奇,想知道豬離開屠宰場以後都發生了甚麼事,…
柯一正順應自然 很多事情意外就成了
「我本來沒有要去參政,我認為我個性裡沒有這個部分。」導演柯一正溫和地說。他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面畫滿樹屋,空閒的時間時常拿起筆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