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北院2024年參觀人次突破去年總參觀人次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突破2024年總參觀人次1,552,190人。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謝平平

國立故宮博物院為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北部院區2024年的參觀人次在7月26日突破百萬,不到12月,已經突破去年總參觀人次155萬2,190人。11月11日,故宮主任秘書徐孝德與吉祥物小翠、警犬共同迎接第155萬2,186名幸運觀眾——來自德國的Schiwietz夫婦,徐孝德並與其後的十位觀眾合影留念、致贈紀念品,歡迎大家來故宮。

Schiwietz夫婦首次訪台,對於能成為故宮北院突破去年參觀人數者的「關鍵數字」,感到十分驚喜,他們知道故宮有世界首屈一指的藝術收藏,有美麗的風景和建築,因此首次來台觀光,即成為必訪景點。在Schiwietz夫婦後的10名幸運觀眾分別來自馬來西亞、日本、香港、德國,當然也有台灣民眾。

故宮表示,截至今年9月,來自國內、外觀眾人數約各佔五成,韓國遊客人數已經超過日本,但日本的修學旅行參觀人數亦逐漸成長。

而故宮除了每年十月大展,近年策展方向、布展說明、美術設計都更加活潑多元,貼近尋常百姓口味,例如本季在北院推出的紅樓夢、古代地圖、清領時代台灣地圖、清代文獻的公主身影、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及梵克雅寶典藏精粹特展等。

「看得見的紅樓夢」讓人體會盛清貴族世家的富貴繁榮,更在其中感受不可一世的似水年華。

「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展出古代地圖,其方向感與圖示符號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說明也相當仔細。其中,《清雍正間 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展件更可看見過往台灣因颱風、地震而形成的「康熙臺北湖」。

「公主駕到!清代文獻中的公主身影」透過多樣角度,認識清代公主的一生;「大美不言-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及梵克雅寶典藏精粹特展」從藝術品中看到西方工匠如何將大自然刻畫進飾品中,讓觀者綻放無限想像。

「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結合「國寶聚焦」-《宋人 卻坐圖》展現故事畫如何容易的吸引人,進而注意到國寶內容,這也是本土漫畫家與古人的隔空對「畫」,顧及了年紀較小的參觀者。

故宮即將在2025年迎來百歲生日,年度經典禮品「2025年故宮翎毛之美-故宮名畫大月曆」、「2025甲子萬年桌曆」、「2025故宮文物日曆」也持續熱銷中,博物館商店與故宮精品網路商城皆有販售。故宮未來將持續推出精彩展覽與教育活動,朝向百年里程碑前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