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的獨木舟 一個人的極地日記Day5(上)

▲照片中依稀可看見錯過的三艘獨木舟。
第220期
文、攝影⊙方世宇
方世宇
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大學開始熱衷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不是很在意享受一頓美食、住上豪華旅館,卻執著多走一步路、多看一眼風景。2016至2017年間完成為期319天的拉丁美洲18國旅行,2018年完成為期82天的登山徒步旅程,登上南美洲、非洲及歐洲最高峰,曾造訪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基地營。

昨夜的極光夢再度夢碎。設了三個凌晨時段的鬧鐘,三次打開帳門都是陰天。

一早延續昨夜的天氣,Tasersuaq Lake湖邊的早晨頗為寒冷。我一樣7點左右起床,躲在帳篷裡弄完早餐,忍著寒冷走出帳篷拔營、收帳。這幾日我總是輕鬆悠閒,等全都打包好要上路時,已經接近8點50分了。不過比起附近搭帳的人,我算是早出發了,遠處搭在湖邊的白色帳篷還沒見到人影,而在我附近紮營的人,才剛準備收帳篷。

 

獵人留下馴鹿角,放置在石標上引領旅人前進。

▲獵人留下馴鹿角,放置在石標上引領旅人前進。

 

巧遇跑得飛快的馴鹿。

▲巧遇跑得飛快的馴鹿。

 

Tasersuaq Lake很大,先在南緣走了一小段,接著90度轉向東南,背對湖面前進,進入一段開闊的河谷。步道緩慢爬升,回頭看逐漸居高臨下的Tasersuaq Lake,廣闊無垠,湖的背後是這個季節難得見到的雪山。獵人留下的馴鹿角,放置在各處的石標上指引我前進,偶爾還可以看到幾頭沒長角的母幼馴鹿快速跑過去。

既然前方看不見目標,那就回頭欣賞那片大湖吧。經歷過大山大景的洗禮,陰天已經不太會影響我的心情了,反而還感到另一種淒涼的美。

每天遇到幾組徒步的旅人已成常態。今天遇到的第一組旅人來自美國,最讓我喜出望外的是,他們是划獨木舟過來的!整條北極圈徒步的步道上,被旅人記錄過使用獨木舟代步的路線就只有這一段。

對我而言,每天背著重裝走30公里的路,對膝蓋的負擔不小,雖然睡一覺總會好很多,但若沒有時間的壓力,應該把握這次划獨木舟的機會讓膝蓋好好休息。

我爬上河谷,步行約7公里左右,終於看到ACT(Arctic Circle Trail,北極圈步道)最著名的大湖Amitsorsuaq Lake。Amitsorsuaq Lake形狀狹長,從這端根本無法看到遙遠的另一端。這一帶都是濕地和礫石路面,從西西繆特(Sisimiut)走過來的話,是從西北邊的河谷來到這座湖的西緣。

Amitsorsuaq Lake和Tasersuaq Lake兩座大湖之間,有一條沒有名字的河流,呈東南、西北向把湖泊連接起來,我剛剛就是從Tasersuaq Lake湖邊走中間的河谷過來。

 

湖邊的獨木舟架。

▲湖邊的獨木舟架。

 

放眼望去,Amitsorsuaq Lake湖邊一片礫石灘,就放著獨木舟架(canoe frame),架上有幾件救生衣,灘上有三艘倒置的小船。但是第一眼看到時,我心裡卻卻步了──跟我想像中的獨木舟不太一樣。於是我決定不從這裡出航,反而繼續沿著湖泊走一段,看看有沒有找到其他形狀的獨木舟。殊不知,我這一個錯過,竟然就錯過了全部獨木舟……

Amitsorsuaq Lake上的獨木舟數量現在已經很少,如果扣掉那少數沒有被我瞄到的死角,從西緣的canoe frame到東緣的小屋Katiffik hut,恐怕就只剩下這三艘小船。這也難怪過往留下的紀錄都說,要划到獨木舟全憑運氣。我因為只有一人,而且還走反方向,原本可以輕鬆獨享三艘小船,還可以任我挑選,卻因為一個「想要找更好的船」的貪婪想法,錯失了大好機會。唉呀!今天真是個充滿著人生哲理的一天啊……(未完待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對沖基金之父:全球股市有反轉風險
據美國媒體報導,日前,全球最大對沖基金,號稱管理1,020億美元資產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老闆雷…
號稱鬼考的蛇床子
蛇床子小傳很久以前,有一個村莊流行一種奇怪的皮膚病,全身起雞皮疙瘩,紅腫、化膿、潰爛,奇癢難忍,就是抓破皮了,還無法止癢。…
重逢
感情故事,好像美麗的不多;坑坑巴巴,像一點兒也不悅目的傷口。尤其隨著年紀增長,愈是老練世故,張口即是謊言、言不由衷的本領也就愈驚人。…
小眾也能翻盤 網路時代的電影行銷
國際巨星湯姆.克魯斯6月下旬才剛結束好萊塢動作冒險奇幻片《神鬼傳奇》(The Mummy)的宣傳離開台灣,…
留住青春 女人必吃的9種食物
日常生活中,攝取豐富均衡的營養是女性保持健康和延緩衰老的重點,以下推薦9種抗衰老最佳食物,讓女人吃出無痕的青春。 1. 橘子:所有水果中,…
讀紀曉嵐作品《閱微草堂筆記》
2008年首次閱讀清代紀昀(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的精選版,感於它的風趣,寫了一篇〈七月笑談〉。七年後,…
蔦松國中飛上古典藝術殿堂
「孩子終於走進門裡,真正領略到藝術的天地,我為他感到開心。」學生家長、本身也是國小校長的楊秋南言談間盡是感動。站在啟用不久的舞蹈大樓前,…
見證台灣奮發有為的年代 走訪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上)
回溯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初期,內外交迫、百廢待舉,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也是一個奮發有為的年代,艱困中看見勇敢、堅持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