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奇女子與「鳳林灰姑娘」的故事

蓋工廠、開馬路並非一地必要的「經濟發展」之路。圖為鳳林國際慢城的好山好水。
李美玲提供
第167期
李唐峰
小小善念 大大成就 -- 從高雄嫁到花蓮的鳳林媳婦李美玲,以及在地年輕客家女孩張郁珮,因為對地方的小小善念,開啟了鳳林的「慢城」之路。這份善念,結合著台灣鄉鎮美好的傳統文化,不僅引發了台灣的慢城風潮,也讓地方政府與更多人認真思考經濟發展的真諦。


「國際慢城」運動始於1999年,但直到2014年,號稱「長壽之鎮、校長故鄉」的花蓮縣鳳林鎮獲得台灣第一座慢城殊榮之後,「慢城」這個詞才逐漸在台灣被廣泛認識。

在台灣國際舞台備受打壓的情況下,積極爭取鳳林鎮申請「國際慢城」認證的主要單位是一個小小的民間組織──「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協會總幹事李美玲以及當地客家女孩張郁珮兩位志工,則是最主要的幕後推手。

李美玲在2010年協助客家委員會做鳳林鎮整體願景的規劃時,接觸到了「慢城」的概念。當時新聞報導韓國通過第五個國際慢城,她暗自思忖:「似乎是鳳林可以參考的方向。」於是不斷蒐集文獻,也直接寫e-mail到義大利國際慢城組織總部詢問。

然而當時國內相關資料欠缺,寄信給慢城總部幾乎也是有去無回。這一拖就將近三年。
 

2013年7月張郁珮(左)直闖義大利慢城總部與主任Geoger Pier Oliveti第一次見面。張郁珮提供
 

2013年7月張郁珮在義大利體驗慢食烹飪。張郁珮提供

 

奇女子之一:
客家女孩張郁珮 為家鄉單槍匹馬直衝歐洲

直到2013年,同為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義工的張郁珮想要出國旅行,和李美玲商討後靈機一動,「乾脆直接去義大利總部看看怎麼回事吧!」於是,張郁珮透過申請客委會客家青年「築夢計畫」的經費補助,以及自籌十幾萬元,直接飛到義大利慢城總部奧維托(Orvieto),並用三個月的時間走訪德國、英國與義大利的六個慢城。

出發前,只有一個德國慢城回覆張郁珮可以造訪,其他的慢城與慢城總部其實都還是杳無音訊。時至今日,張郁珮仍然記得出發前的不安,「一直問自己真的能成功嗎?我到那裡會不會沒有人理我?」到了義大利,她鍥而不捨地寫信跟總部說:「我人已經在奧維托了,可以跟您們約見面嗎?」至此才獲得首肯會面。

國際慢城組織總部主任Pier Giorgio Oliveti初見面時,還相當懷疑這麼年輕的女孩怎麼會來到這裡,接連詢問她到底是誰、目的是甚麼、是記者嗎?並不斷強調慢城申請需要由鎮長提出。張郁珮手裡雖然有鳳林鎮長的簽名信,但年紀輕輕的她一開始心裡還是有點不穩。不過,她還是用堅定的口吻說:「我就是代表鎮長來的!」後來透過主任的安排,後續幾個慢城參訪行程就順利許多。

旅途中,幾個歐洲慢城在文化保存、環保生態、非基改農業、慢食推動、永續能源、教育系統等各方面,都給了張郁珮很多啟發。其中位於英國東邊半島上的艾爾舍姆(Aylsham)讓她想到了鳳林。這個小鎮和被稱為「長壽之鎮」的鳳林鎮很相似,都是老人居多、居民以農業為生。

開拓了視野的張郁珮回台後,在交給客委會的成果報告中提到,艾爾舍姆的老人照護工作做得很好,有很便利的醫療設施,優質的生活品質吸引了很多退休人士在此定居。她強調:「在這裡我沒看到太多的觀光客,我看到很多積極活躍投入社區的高齡退休者,很值得鳳林借鏡。」

張郁珮周遊歐洲歸來,與李美玲分享後,對台灣的慢城之路開始有了信心。她們都認為,國外做的,其實很多台灣鄉鎮也都在做。例如在慢食方面,鳳林鎮上的居民原本就保留著食用當季、在地食材的習慣。「像是白蘿蔔盛產的季節,阿嬤們就會自己做蘿蔔糕或晒成蘿蔔乾。其他的季節,也會看見晒穀子、晒黃豆、晒木瓜絲與瓢瓜。到了清明節前,醃脆梅又成了鳳林婦女的全民運動。清明過後,就是醃桑葚的季節……」張郁珮如數家珍地列舉後,赫然發現:「這些擁有祖先智慧的老人家,就是一個慢食的實踐者。」

2013年10月,李美玲、張郁珮兩位志工在沒有任何薪酬的情況下,花了半年埋首在收集、整理資料、填寫申請表以及翻譯送件的大工程裡。2014年4月,鳳林鎮公所正式向義大利送出「國際慢城」申請表。

出乎意料,5月份鳳林鎮就順利地通過認證,6月張郁珮就以「台灣慢城鳳林代表」的身分前往荷蘭國際慢城年會領證並演講介紹鳳林。隨後2015年的米蘭世博會、義大利慢城年會,也都由張郁珮代表出席。

連續馬不停蹄的三年國外之旅,雖然有許多單位的補助與立委的支持,但其實還是要自籌許多款項,張郁珮笑說:「大概可以買一輛汽車了。」如今,張郁珮已成為義大利認定的台灣慢城窗口,「我跟國外很多慢城的市長成了好朋友,甚至還有機會參與他們的市政會議。這些事我從來沒想過會發生!」

張郁珮目前剛過30歲。對於一個30歲的年輕女孩來說,這場意外的人生之旅,真的是充滿驚奇又彌足珍貴。

 

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美玲是為台灣慢城運動跨出第一步的先趨。葉俊宏攝影

 

鳳林的北林里、大榮里共計有42棟菸樓,為台灣密度最高之菸樓建築群。圖為其中之一的徐家興菸樓。李美玲提供 

 

 

奇女子之二:
體認在地民間活力 李美玲成慢城推動先趨 

在這個將鳳林鎮宛如「灰姑娘」般推上國際舞台的故事中,扮演著化腐朽為神奇的神仙教母角色的,除了張郁珮外,另一個關鍵人物無疑就是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美玲了。在外界眼中,李美玲儼然是台灣的「慢城推動先趨者」,國內許多想要申請慢城的鄉鎮,一個接一個地找上她。

然而,不居功的李美玲謙虛地表示,慢城的推動,其實不單單是「填表申請」的過程,而是十幾年來,包括鎮公所、各民間團體的努力。「鎮公所在2003年到2013年超過十年的時間裡,做了非常多文化保存的工作,像是神社的保存、警察廳的修繕、菸樓的修復,以及整理規劃出校長夢工廠、客家文物館等。」她特別推崇地方團體的力量,「像是鳳林鎮文史工作協會做很多文史整理、染布技藝培訓,到成立了植物染工坊,都是很好的案例。這些文化對外國人來說,很特別。」

回憶起當初申請慢城的目的,李美玲說出一個令人意外、但非常深刻的答案:「用榮譽綁住公部門的發展!」她解釋,慢城的申請必須由公部門出面是有道理的,因為政策的決策權掌握在其手上,「縣長、鎮長要蓋工廠、開馬路,我說了不算,他們說蓋就給你蓋下去了。但當有了這個國際榮耀之後,我們可以去問他,『你今天要開工廠是嗎?那你慢城頭銜還要不要?』他就會有所收斂、就會權衡。只要他會猶豫,那我們就有救了。」

由於「國際慢城」每四年會重新評鑑一次,七大領域、71項細項的認證指標,給了公部門非常明確的治理決策參考。李美玲說:「鎮長要榮譽嘛,不管換成哪一個鎮長,大概不太敢去動這個國際榮譽。」

李美玲認為,鳳林鎮要正視自己的價值,不要認為鳳林很落後,老人很多、人口外移、沒有捷運。她認為不應該這樣想,而要想鳳林的環境是最好的、最適合人住、大家都很長壽。「我們鳳林甚麼都沒有,就剩這個優勢啊,所以你要把這個優勢變成你最值錢的!」

「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在社區營造中,以「老人關懷」為例,就真正落實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理想。李美玲談道:「每個老人家都有十八般武藝,這阿嬤很會做粿,就讓她當老師,讓她教小朋友做粿。」她認為,老人的智慧可以傳承下來,與其照顧他,不如讓他們變老師,「被需求感、存在感,會讓他更健康、更有光榮。」

回顧花蓮縣鳳林鎮從看似「甚麼都沒有」到蛻變為「國際慢城」的過程,兩位奇女子──從高雄嫁到花蓮的鳳林媳婦李美玲,以及在地年輕客家女孩張郁珮,因為對地方的小小善念,開啟了鳳林的慢城之路。

這份善念,結合著台灣鄉鎮美好的傳統文化,不僅引發了台灣的慢城風潮,也讓地方政府與更多人認真思考經濟發展的真諦。


慢城鳳林‧必遊推薦

 

客家技藝傳承──花手巾植物染工坊

鳳林公園裡,客家文物館旁的一棟仿傳統菸樓,2009年在鎮公所支持、鳳林鎮文史工作協會的努力下,變身成為植物染創意及研發中心,取名為「花手巾植物染工坊」,結合在地植物與客家女性樸實純美的特質,由客家媽媽們,取用在地植物的細枝花葉,例如小花蔓澤蘭、福木、月桃、榕樹、七里香等,經過煮染、萃取,製成染料,為「花手巾」呈現出繽紛多樣的色彩。地方文史工作者劉青松表示:「植物染符合生態永續經營的方式,工坊幾乎都是用廢棄的東西,可以起到垃圾減量的功效。」遊客來此可進行植物染布的DIY,也可租借單車,或是預約解說導覽。

 

繽紛多彩的植物染花手巾。葉俊宏攝影

 

 

年輕人返鄉創造機會──美好花生

「美好花生」位於客家文物館旁,住家兼店面,招牌小小的非常不起眼,但它的故事卻很豐富。一對年輕夫妻鍾順龍、梁郁倫從英國留學歸國後在台北工作,因為種種因緣,決定回鄉向鍾媽媽學習炒花生的手藝。

 

正在採收花生的鍾媽媽(左)與鍾順龍(右)。美好花生提供
 
 

「回到鄉下不是找工作,而是要創造機會。」這是鍾順龍的名言。現在他們不僅炒花生,製作花生醬、帶殼花生、花生油外,甚至為了照顧品質,連花生都自己種。而鍾媽媽也是個不斷創造環境的傳奇人物,她把手藝傳給大兒子後,跟著時代潮流轉型經營有機農場,做了五年再交給三兒子讓他返鄉。就算只是搭車經過鳳林,也建議遊客不妨下車走幾步路,過來聽聽動人的故事!

 

四代務農餐廳內景樸實。葉俊宏攝影

 

慢食餐廳──四代務農

「四代務農」是由王義明與游秀琪夫婦在老家建立的「無菜單料理」慢食餐廳,位於鳳林鎮大榮里田野遍布的小路間。這家四周都是田野、交通不怎麼方便的餐廳,卻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自由行背包客。餐廳有自己製作的醃漬物,也使用自己在餐廳後面種植的青菜,量不夠時則向周遭鄰居、在地市場購買鮮蔬與食材來供應餐廳所需。「四代務農」秉持在地、當季、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是慢食的實踐者。為了讓顧客吃到新鮮在地的鄉村菜,餐廳每天必須準備適量的食材,所以採預約制。訪客如想來此用餐,請務必事先訂位。 

 

鳥居農場常有體驗活動,讓民眾親近大自然,當個一日農夫。李美玲提供

 

有機稻米──鳥居農場

「鳥居農場」主人徐明堂原本在桃園的鑄造廠擔任廠長,看著從農的父母年紀漸長,母親長期受三叉神經之苦,不希望「沒時間陪伴家人」成為遺憾,2007年時放棄每月14萬的月薪返鄉從農。2013年他開始經營鳥居農場,以4公頃農地種植有機水稻。現在其中1.3公頃的農地更採用「花谷農法」,包括以下四個特點:一、全程不僅不使用農藥,連肥料都完全不使用;二、每年冬季休耕期間以向日葵土地淨化生態農法維護地力;三、以滯留井工程深化土壤地涵水,培育土壤生態活性,深化作物根鬚自然生長;四、以合格米種留種育種方式,持續培育在地適應性品種。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到烏來觀瀑走步道 探訪泰雅原民文化
烏來是台灣北部的原住民區,境內多山,一年四季皆可賞遊。傳說中,泰雅族的勇士們出外狩獵,追捕獵物到此,發現氤氳的煙霧及滾沸的熱水,齊呼「…
天才詩人陳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流傳千古的唐詩名篇〈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的代表作品。…
頭頂諾貝爾光環 克魯曼被兩岸「誤讀」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2008年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之後,名聲鵲起,…
小心!企業出問題的10大徵兆
大環境不景氣,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小員工也越來越緊張兮兮。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可能隨時被迫休無薪假、…
從瑞士、新加坡看台灣前途
我在文章和電視節目中,最常講到的國家就是美國,當然是希望台灣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制度層面,盡可能多地向美國學習。但美國畢竟是大國,…
中國銀行是最危險的地方!
「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險的地方!」這句玩笑話恰恰對保留真實姓名的台商彭先生的投資中國,做了最佳註解。因為他放在中國銀行裡的存款,…
電影中的非典型老爸
奇葩型老爸──《神奇大隊長》(舊片) 導演:麥特羅斯(Matt Ross)演員:維果摩天森(Viggo Mortensen)、…
張文星養鹿全年無休 為客戶搭起健康橋梁
南投縣國姓鄉的北山村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的小山村,民風淳樸。居民多數務農維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