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慢性病患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廖叔叔健康屋

心血管疾病,是健康的閃靈殺手,近年來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臨床醫學研究指出,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導致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心血管疾病竄升的主要原因,你是屬於高危險群嗎? 哪些慢性疾病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1. 糖尿病

糖尿病是體內醣類代謝異常所造成血糖值很高的疾病。一般正常人的血糖值應控制在110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若高達180以上,末梢血管容易發炎、阻塞而導致血管病變。

嚴重的糖尿病會使末梢細胞壞死,無法修補,造成手腳切除、眼睛瞎掉的情形。若糖尿病伴隨高血脂症,無疑是火上加油,對血管是雙重傷害,死亡率極高。

由糖尿病引發的心血管疾病,必須同時從飲食中面對糖尿病的治療,才能獲得完全解決。

2. 肝功能異常

肝臟是人體的解毒機制,負責過濾毒素、吸取營養,以保護身體。若肝臟機能不好,無法正常排毒素,血液會變得混濁,使心臟負擔變大而誘發心血管疾病。所以由肝功能異常引起的心疾,要先自飲食徹底面對肝臟的治療

3. 消化功能不良

有經常性消化不良症狀如脹氣、便秘、腹瀉等,是腸子老化、腸內微生物菌叢不平衡、腐敗菌大量繁殖的結果。腸子老化的人無法正常排除多餘膽固醇,使膽固醇積存體內,易誘發高膽固醇。可多食用乳酸菌食物、酸奶、寡醣食物、可溶性纖維等食物,改善腸道功能,是根本之法

4. 自律神經系統失調

極端減肥、不吃米穀主食、經常熬夜、精神壓力大或長期服用神經性藥物的人,容易導致自律神經混亂失調。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人,新陳代謝率特別高,常伴隨心跳快、精神亢奮、睡不著覺。這類的人血液、血管都很健康,但血壓容易升高,引發高血壓。

5. 骨質疏鬆症

年齡老化、體質酸化、鈣質攝取不足,容易得骨質疏鬆症。患者會伴隨肌肉痠痛、肩膀僵硬、五十肩、骨刺、失眠、心律不整、腦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血管硬化等症狀。

人體鈣質99%存在骨骼組織,支撐身體:1%存在軟體組織,負責肌肉、血管功能正常運作。當人體中血液酸鹼度失衡時,就會導致骨質疏鬆症,也就是骨骼裡的鈣質跑到軟體組織,使人體產生鈣化現象。當血管的鈣質增加,血管容易脆化、硬化而引發心血管病變。

6. 免疫系統失調

食用過敏原食物會造成免疫系統攻打血管壁、心臟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嚴重的免疫系統失調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氣喘、鼻竇炎、經常性頭痛等。

找出自己的過敏原並避開食用是根本之道。香菇、玉米、蝦米、核桃、花生、全麥等都是常見的過敏原食物。

7. 先天性格特質

有些人天生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容易緊張、悲觀,較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而生活態度輕鬆、樂觀的人較不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8. 先天性遺傳基因

家族性遺傳的高膽固醇、高血脂基因,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潛在因子。再加上一家人具有相類似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性,會使心疾的發生率增加。

 

(本文經作者授權使用,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複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打造六千萬實驗室 義美捍衛食品安全
來到義美至少斥資六千萬元的食品安全研究室,首先得把鞋子用無塵套包好,才能再進入各實驗室的管制門內。 走進第一間全白牆面的實驗室,…
MEXX 2014的夏季「時尚態度」
崇尚自由與積極思想的MEXX,創始於1980年,總部設在荷蘭福爾斯霍滕(Voorschoten),是世界知名時裝品牌,店鋪分佈於歐、美、加…
走過八十餘國 梁丹丰畫出生命奇蹟
初見梁丹丰,在學校裡她的個人畫展上,年輕後輩正圍著她聽故事。我遠遠看著她,八十餘歲身體微恙卻依然神采飛揚,說話字正腔圓,氣質出眾。…
中國馬拉松國家隊親自餵雞保安全
就在台灣爆發本土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以及美牛含瘦肉精問題掀起陣陣風暴之際,一海之隔的中國似乎見怪不怪,早已備戰。 據報導,…
接待家庭 讓老外在台灣有個溫暖的家
近年來,為了讓學生擴展國際視野,教育部及國內許多大專院校和海外學校進行交換學生活動,寒暑假則舉辦研習營,除了住學校宿舍,也會徵召接待家庭。…
千古文豪蘇東坡一生傳奇(上)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作為士大夫,他在政治上恪守傳統禮法,…
日劇《坂上之雲》 反思日本明治時期歷史
「長官,請進入司令塔內指揮吧。」 「不,我就站在這裡。」 「砲擊開始後,這裡非常危險。請無論如何,進入司令塔。」 「我已經是老人了。…
景氣低迷 美國關閉上萬大型店面
過去一年,百貨零售業巨頭正在上演大改造,美國本地估計已至少關閉上萬家店面,2016年還將繼續。成立於1924年的美國梅西百貨(Mac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