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慢性病患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廖叔叔健康屋

心血管疾病,是健康的閃靈殺手,近年來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臨床醫學研究指出,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導致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心血管疾病竄升的主要原因,你是屬於高危險群嗎? 哪些慢性疾病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1. 糖尿病

糖尿病是體內醣類代謝異常所造成血糖值很高的疾病。一般正常人的血糖值應控制在110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若高達180以上,末梢血管容易發炎、阻塞而導致血管病變。

嚴重的糖尿病會使末梢細胞壞死,無法修補,造成手腳切除、眼睛瞎掉的情形。若糖尿病伴隨高血脂症,無疑是火上加油,對血管是雙重傷害,死亡率極高。

由糖尿病引發的心血管疾病,必須同時從飲食中面對糖尿病的治療,才能獲得完全解決。

2. 肝功能異常

肝臟是人體的解毒機制,負責過濾毒素、吸取營養,以保護身體。若肝臟機能不好,無法正常排毒素,血液會變得混濁,使心臟負擔變大而誘發心血管疾病。所以由肝功能異常引起的心疾,要先自飲食徹底面對肝臟的治療

3. 消化功能不良

有經常性消化不良症狀如脹氣、便秘、腹瀉等,是腸子老化、腸內微生物菌叢不平衡、腐敗菌大量繁殖的結果。腸子老化的人無法正常排除多餘膽固醇,使膽固醇積存體內,易誘發高膽固醇。可多食用乳酸菌食物、酸奶、寡醣食物、可溶性纖維等食物,改善腸道功能,是根本之法

4. 自律神經系統失調

極端減肥、不吃米穀主食、經常熬夜、精神壓力大或長期服用神經性藥物的人,容易導致自律神經混亂失調。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人,新陳代謝率特別高,常伴隨心跳快、精神亢奮、睡不著覺。這類的人血液、血管都很健康,但血壓容易升高,引發高血壓。

5. 骨質疏鬆症

年齡老化、體質酸化、鈣質攝取不足,容易得骨質疏鬆症。患者會伴隨肌肉痠痛、肩膀僵硬、五十肩、骨刺、失眠、心律不整、腦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血管硬化等症狀。

人體鈣質99%存在骨骼組織,支撐身體:1%存在軟體組織,負責肌肉、血管功能正常運作。當人體中血液酸鹼度失衡時,就會導致骨質疏鬆症,也就是骨骼裡的鈣質跑到軟體組織,使人體產生鈣化現象。當血管的鈣質增加,血管容易脆化、硬化而引發心血管病變。

6. 免疫系統失調

食用過敏原食物會造成免疫系統攻打血管壁、心臟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嚴重的免疫系統失調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氣喘、鼻竇炎、經常性頭痛等。

找出自己的過敏原並避開食用是根本之道。香菇、玉米、蝦米、核桃、花生、全麥等都是常見的過敏原食物。

7. 先天性格特質

有些人天生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容易緊張、悲觀,較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而生活態度輕鬆、樂觀的人較不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8. 先天性遺傳基因

家族性遺傳的高膽固醇、高血脂基因,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潛在因子。再加上一家人具有相類似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性,會使心疾的發生率增加。

 

(本文經作者授權使用,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複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經營小餐廳如何增進管理方法?
問: 我經營一家小餐廳,就是家庭式的那種,賣各種套餐。由於口味還不錯(例如我的筍干排骨飯很受歡迎),但是總覺得客人多時就一團亂。…
古人的養生醫療趣味
現今社會流行運動風,殊不知在中國古代,運動早已是家常便飯,古人更喜歡帶有養生功能的武術拳法。   武術、按摩 以農村為例,…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看》雜誌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atchinese)提供網路讀者一方和紙本雜誌不一樣的閱讀空間。…
AI將恐怖科幻帶入現實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今(2023)年5月底曾訪問中國,並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部長秦剛、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
泛民分裂,北京獨贏?
香港民主黨與香港特區政府取得妥協,支持政改方案,導致泛民內部產生巨大分歧,民主黨受到指責,承受極大的壓力。 指責主要有兩個層面:…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廣告文化
書名:廣告與它們的產地:東京廣告人的台日廣告觀察筆記 作者:東京碎片(uedada) 議者:歐兆苓 出版社:大塊文化 類別:…
日本婦女保守 微整型興趣缺缺
愛美是人的天性。最近愛美的女士紛紛流行做「微整型」。「微整型」是指不會改變整個臉部外型的整形手術,通常過程較簡易,恢復期較短,接受度也較高…
「一帶一路」是條甚麼路?
中共當局近年推出「一帶一路」的說法,號稱大戰略,要在陸地、海上各闢一條戰略通道,說可以連結44億人口,68個國家,營造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