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職場42面相

第27集:講究功效,理性決策

第136期
戴士杰

「小吳,基於公司種種考量,可能要請你離職。」

「離職?為甚麼!」

「你這幾個月的貢獻比不上付給你的薪水,評估下來還是得請你走路。」

「我只是最近業績比較差一點而已,難道過去的表現都不算數嗎?」

世界上總是有一群人自認自己非常理性,同時也無法理解為甚麼有人不理性。在「決策」這塊學術領域中,理性決策和直覺決策一直都在爭論誰高誰低,如果你仔細看看誰站在理性決策的這一邊,那肯定有腹腦型人。

對腹腦型人來說,他們天生就非常容易就事論事,忽略掉人性與感受這一塊的狀況。對他們來說,任何事情都有目的,投入任何資源,都應該思考產出是甚麼,再判斷要不要投入。

你常常會聽到他們把「我懶得去做」這句話掛在嘴巴上。當他們這樣表示時,其實是盤算過,這件事情做了大概也沒有成效,很可能是白作工,而非牽涉到個人的喜好或興趣。

他們就像是在腦中內建了一個除法的計算機,他們的潛意識隨時在判斷作一件事是否值得、有效率。如果你找他們談話或討論,他們通常第一個反應是「你的目的是甚麼?」這並不是代表他們不好親近或不和善,而是他們真的需要知道這個對話為甚麼要舉行、為甚麼他要花兩個小時和你互動。如果沒辦法釐清這個最主要的問題,他們寧可不要浪費時間進行這樣的互動。

除了效率之外,他們的內心還有一套排序與權重機制。他們雖然重視效率,但並非貪婪地想要獲得所有的利益,而是他會思考每件事的重要性,然後將大多數的時間花在重要的人事物身上,其他不重要的事情,他們通常會毫不留戀予以割捨。

他們並不是「先進先出」的類型,當你提出一個新的要求希望腹腦型人配合,你必須說服他,這件事情比他手邊所有的事情都重要,他才會投資時間和精力思考你的問題,否則,他就會不斷地擱置,甚至不予理會。

這樣的思考機制,可以確保他們總是能夠自由地選擇重要的事情去作,而不會為了小事感到困擾與煩惱。但他們有時也會因為這樣的思考模式吃虧。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中」,他們很容易輕視那些權重較輕,目前看來邏輯上無法造成任何困擾的因素;他們尤其不相信他人「直覺」上的警告,或是「直覺」所指引出來的方向;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證據」,而且這些證據還必須經過他們邏輯嚴格地考驗、檢查,才會予以採用。

「聰明反被聰明誤」很容易發生在腹腦型人身上,但是他們不必因此放棄自己理性思考的長處,只需要更加理性地驗證那些看似不重要的資訊,或許就能避免因為對自己的思考太有自信而造成的錯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