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基於公司種種考量,可能要請你離職。」
「離職?為甚麼!」
「你這幾個月的貢獻比不上付給你的薪水,評估下來還是得請你走路。」
「我只是最近業績比較差一點而已,難道過去的表現都不算數嗎?」
世界上總是有一群人自認自己非常理性,同時也無法理解為甚麼有人不理性。在「決策」這塊學術領域中,理性決策和直覺決策一直都在爭論誰高誰低,如果你仔細看看誰站在理性決策的這一邊,那肯定有腹腦型人。
對腹腦型人來說,他們天生就非常容易就事論事,忽略掉人性與感受這一塊的狀況。對他們來說,任何事情都有目的,投入任何資源,都應該思考產出是甚麼,再判斷要不要投入。
你常常會聽到他們把「我懶得去做」這句話掛在嘴巴上。當他們這樣表示時,其實是盤算過,這件事情做了大概也沒有成效,很可能是白作工,而非牽涉到個人的喜好或興趣。
他們就像是在腦中內建了一個除法的計算機,他們的潛意識隨時在判斷作一件事是否值得、有效率。如果你找他們談話或討論,他們通常第一個反應是「你的目的是甚麼?」這並不是代表他們不好親近或不和善,而是他們真的需要知道這個對話為甚麼要舉行、為甚麼他要花兩個小時和你互動。如果沒辦法釐清這個最主要的問題,他們寧可不要浪費時間進行這樣的互動。
除了效率之外,他們的內心還有一套排序與權重機制。他們雖然重視效率,但並非貪婪地想要獲得所有的利益,而是他會思考每件事的重要性,然後將大多數的時間花在重要的人事物身上,其他不重要的事情,他們通常會毫不留戀予以割捨。
他們並不是「先進先出」的類型,當你提出一個新的要求希望腹腦型人配合,你必須說服他,這件事情比他手邊所有的事情都重要,他才會投資時間和精力思考你的問題,否則,他就會不斷地擱置,甚至不予理會。
這樣的思考機制,可以確保他們總是能夠自由地選擇重要的事情去作,而不會為了小事感到困擾與煩惱。但他們有時也會因為這樣的思考模式吃虧。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中」,他們很容易輕視那些權重較輕,目前看來邏輯上無法造成任何困擾的因素;他們尤其不相信他人「直覺」上的警告,或是「直覺」所指引出來的方向;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證據」,而且這些證據還必須經過他們邏輯嚴格地考驗、檢查,才會予以採用。
「聰明反被聰明誤」很容易發生在腹腦型人身上,但是他們不必因此放棄自己理性思考的長處,只需要更加理性地驗證那些看似不重要的資訊,或許就能避免因為對自己的思考太有自信而造成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