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奧運金牌背後 中國人民的轉變與反思

大陸選手吳景彪7月29日痛失倫敦奧運男子56公斤級舉重金牌後,表情痛苦。Getty Images
大陸選手吳景彪7月29日痛失倫敦奧運男子56公斤級舉重金牌後,表情痛苦。Getty Images
第119期
余永

2008年北京奧運時,美國拿下36金、38銀、36銅,合計110面獎牌數全球第一的成績。但主辦國中國不遑多讓,以51金、21銀、28銅,拿下合計100面全球次多獎牌的成績。美國雖然在「獎牌總數」上勝過中國,但中國的「金牌數」卻稱霸全球,可謂「面子裡子」十足。2012倫敦奧運如果沒有意外,東、西兩大國仍將維持這樣的態勢。

「奧運金牌」一直是中國運動員與百姓關心的「頭等大事」。但此次倫敦奧運,很多中國百姓卻對奧運金牌的態度卻悄悄改變了。

獎牌背後的辛酸

倫敦奧運舉行男子56公斤級舉重決賽時,大陸選手吳景彪因況狀不佳,僅獲銀牌,賽後面對媒體連連鞠躬道歉,泣不成聲說:「我有愧祖國,有愧中國舉重隊……」這幕景象透過電視轉播,全世界的觀眾都看到了。

中國舉重選手周俊在女子53公斤級B組比賽中三次試舉失敗,根本不敢面對鏡頭。

大陸女子雙人3公尺跳水冠軍吳敏霞的母親,為了能讓吳敏霞專注訓練參賽,竟隱瞞自己罹患乳腺癌長達8年。

倫敦奧運大陸代表團副團長、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蕭天表示,中國的「舉國體育體制」影響的不只是運動員,還有民眾,「這次倫敦奧運,我們金牌少拿一點,老百姓能把你罵死。」

這一系列圍繞獎牌的辛酸事,在海外也引起媒體關注。英媒《泰晤士報》指責中國的體育制度把孩子當成機器一樣訓練。雖然中國可以培養出像拿到女子200公尺混合式、400公尺混合式兩枚游泳金牌得主葉詩文這樣的奧運選手,但還有無數個未能經受起嚴格訓練而被淘汰的運動員,他們的身心都被中國的體育制度徹底摧殘。

《泰晤士報》批評道:「中國希望利用運動員在國際舞台所取得的成功來展示其政權的勝利,正像過去前蘇聯和東德所展示的那樣。然而,精英體育的成功不能說明政治文化的美德,它卻往往顯示了一種不自信和道德缺陷。」

民眾對奧運態度轉變

本次奧運,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不再如以往那麼注重金牌數。網路上有不少帖子:

「從2008到2012經過四年的時間,四年的眼見耳聞親歷,一切都悄悄地變了,甚至開幕式都無所謂看不看了,幾乎不關心金牌數,現在是多少枚都不知道。直到別人在網上發帖說不積極的話,才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如此的不重視奧運,覺得根本就不關我們的事情。甚至得知無限光輝的奧運健兒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承擔著常人所沒有的痛苦。恍然大悟舉辦奧運會(指中國)是勞民傷財,好比花重金買來油漆,把充滿汙穢的外牆粉刷鍍金,好讓鄰居和客人看到覺得這是大戶人家。」

「人們真的在覺醒,開始務實了。我沒法關心金牌多少,因為我還在為生活和將來的生活擔憂和奔波。」

「金牌多少,其實與國力沒多大關係,與百姓生活沒多大關係,與人民健康也沒多大關係。」

「供養龐大的官辦體育機構和那麼多職業運動員,是要花太多錢的。我還明白,當一個國家還老無所養、病無所醫時,再多的金牌也證明不了你不再是東亞病夫!」

反思「舉國體制」

眾多網友也開始紛紛炮轟大陸為奪冠軍,不惜動用中國全國資源訓練運動員的「舉國體制」:「金牌這個東西在天朝有害。可以讓一些人以金牌的名義糟蹋貪汙並浪費更多納稅人的血汗,讓普通國人更加進不起體育場館,讓一些奴才奴性更足,讓專治者更加不重視民生。」

中國知名體育評論員黃健翔也在微博發文表示反對「舉國體制」的體育體系:「集中一些人花著政府撥款搞科技公關式的苦練,類似於一支國家投入的以為國爭光為使命的體育特種兵,各方面保障優先,訓練時間、訓練強度、訓練方法、訓練條件都是世界第一,不是職業運動員勝似職業運動員,吃國家俸祿,不用擔心生活、不用考慮訓練成本,於是,不拿世界第一當然就是失敗。當然,拿了也跟老百姓的體育鍛練生活健康沒甚麼關係,因為多數這類項目,對老百姓來講就是『奧運版的雜技表演』,平常是沒有人有興趣和有條件去玩這些的。」

還有民眾在網上發文稱:「終其所以,金牌這種東西,如果要賦予其政治作用,那也只能在國家處於上升期的時候,政府的各項政策深得人心時,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政治作用,用來進一步加強國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和贏得國民更多的奉獻。但當國家處於下降期時,政府的政策不得人心、政治腐敗和社會不公肆意橫行、人心渙散之時,再多的金牌也不能挽回人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農業在國家長遠發展之重要任務
農業在環境永續發展和糧食安全中,有極重要的貢獻,本文不是要重述這已是公認的事實。本文要指出,在維護環境和糧食安全之外,…
禽流感襲台 李惠仁揭開「不能戳的祕密」
今年開春伊始,農委會防檢局3月3日宣布台灣出現高病原禽流感H5N2,引發台灣社會一連串的震動。 總統馬英九點名農委會應為爆發禽流感道歉,…
美國經濟將再次繁榮
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規模曾占世界的40%。近年隨著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日本、歐盟,甚至印度、…
中台港澳多民族 齊聲反共爭人權
2018年3月24日至25日,來自香港、新疆、西藏、南蒙古、台灣等地,深受中共政權不公正對待的反共人士齊聚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暢談經歷、…
青青子衿
傍晚沿著小時候上學的小路散步,途中看到以前我的小學老師的住宅,因久無人居而牆壁崩裂,藤蔓張狂。斑駁塌陷的紅色鐵皮屋頂,像一頂鬆垮垮、…
中國銀行業玩資金遊戲
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制定者,紛紛為緊縮政策鋪平了道路,中國央行也釋放了相應的信號。 綜合陸媒3月6日報導,中國銀監會印發了《…
打造交通博物館 蘇昭旭用模型守護歷史
「嘟──嘟──」遠遠的一輛火車馳聘而來,吹起一陣陣的風。雖然一節節車箱裡,都是不認識的陌生人,心裡依然充滿歡喜。目送火車慢慢遠去,…
紐約市將成為胖子城市
繁華的紐約市愈來愈重了。但不過這個「重」不是來自於摩天大樓,而是紐約人的體重愈來愈驚人,從2002到2004年,全市增加了1,000萬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