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愛寶島

對比的美味

為了讓台灣美食登上世界舞台,台灣最近也著手引進國際知名的「米其林評鑑」。圖為2007年獲評為米其林三顆星的法國女主廚Anne-Sophie Pic。
Getty Images
第28期
魯魚

很多美食節目介紹餐廳菜,主持人陶醉的表情,加上活靈活現的旁白,看的時候真是會讓人口水直流。但是真的按圖索驥去吃,通常會發生幾個情形,一是名過其實,現實與期待有差距;或者與自己的口味不合;還有一種是東西雖好吃,但是味覺卻會疲憊。第一種可能是商業噱頭,就不值得談了,第二種則是各有所好,最近報載政府要推動米其林餐廳評鑑,有日本的前車之鑑,食物好不好吃,跟當地人口味與主觀好惡有關係,最好不要太勉強。

但第三種情形就值得思考。從單純喜歡吃好東西到瞭解餐點為甚麼好吃,會經歷一些過程。我們吃的味道,透過舌頭跟大腦的作用,大抵會構築成一些經驗,進入腦袋中的「資料庫」,以後再吃東西,這些經驗就會成為判斷好不好吃的標準。簡而言之,所謂的好吃,有一部分原因是經驗比較的結果。

如果一道菜會讓人味覺疲倦,可能的原因有不少,油膩、加了味精或過重的調味料或味道欠缺對比。前面幾個問題都容易解決,唯獨對比這件事是最難克服,對比一定是好不好吃的關鍵之一。怎麼說呢?舉例來說,吃烤方一定要配光餅或割包,吃蕎麥麵一定得配柴魚醬汁加芥末蔥花,這樣才會覺得不膩口或不單調。而烤方越下功夫,餅就更不能差;麵條越好,醬汁就要更講究,如此味道的對差,才能在舌間起諸多「化學反應」,形成另一種新的平衡而融合出美味的印象。另外,如吃鹹酥雞或三杯雞要配九層塔,香腸配大蒜,道理也是類似。

重味道要對比清淡,酸味道要配甜味,清淡需要辛香提味,這其中的加減原則其實適用在各種食物跟烹飪,但要對比得巧妙並不容易,味道或材料之間如果太過懸殊,自然就難以形成對比,「對手」太差了,反倒會有鮮花錯置臭泥的悲慘。而熟悉食材的特性跟擅長掌握味道對比的廚師絕對是好廚師。而為了掌握好的對比,用心的廚師會在食材跟調味料上下功夫,甚至在烹飪方式及時間也會吹毛求疵,就像畫家用色彩勾勒圖畫,不能多一分少一分,味道才能均衡。完美對比的呈現會讓吃的人出現幸福感,所謂廚師的天分大抵就是指此了。

聽起來好像很神奇,但是其實很多好店家掌握了不錯的對比,其中還不乏小店小攤呢,例如信維市場的麵攤或永康街的一些拉麵店跟點心店,各位不妨去發現看看。中菜中「重對比」較多,所以食客配茶也喝得凶,這或許也是一種平衡,不過茶可得講究一點,這點深坑某間大學會館的餐廳做得不錯,菜的對比合宜,搭配的坪林包種茶讓菜的味道也不俗。西菜尤其是北義的菜則是「輕對比」較常見。筆者以前介紹過位於花蓮玉里的小小西餐廳,對比均衡很讓人驚訝;幾個月結束營業的義大利餐廳紅利在味道的對比很是出色,可惜已成絕響。

用對比來評美食是一件滿殘酷的事,但是看眾多饕家撰文介紹美食,似乎也免不了分析。畢竟饕家們吃的經驗多,好奇心也強,久而久之就不自覺會分析,只是,挑剔下來,吃的單純樂趣可能就會少一點了,因為標準越來越高,到後來常常會不知道該吃甚麼。不過,大家如果挑剔一點點,或許店家會更用心,到時候,不需要米其林也無所謂了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歐洲絕美小鎮:瑞士格林德瓦
瑞士格林德瓦(Grindelwald)矗立在歐洲中心,飽覽阿爾卑斯山上高聳的群峰與綠意盎然的微笑山谷,有著恢弘的壯麗,又有小巧細膩的可愛,…
全球野生動物 40年來減少一半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9月30日公布了《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報告顯示在過去40年來,全球人口將近增長了一倍,…
不景氣,搶進高科技人才
台灣高科技產業包含了半導體、光電、網通、電子、電腦等相關產業,在過去十多年來,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台灣高學歷優秀理工人才。科技業所提供的待遇、…
楊儒門用「人情味」打造農民市集
楊儒門表示,市集做到一個程度要穩定需要工作人員、農友、消費者三種人,同時取得之間的平衡關係。「工作人員,有理念和規格去尋找好的農友;…
VuVu野菜農園 原汁原味最健康
這是一個需要有熟門熟路的村民帶領才知道怎麼去的農園。達仁鄉森永村是台東縣最南端的排灣族部落,台九線從村外路過,沒有帶入川流不息的車潮,…
領導騎自行車體察民情 警車開道
近日,一張「浙江溫嶺大小領導騎自行車體察民情」的照片在中國網路上熱傳。有網友1月8日在微博發帖稱,浙江溫嶺政府領導「騎自行車上班,…
谷歌不作惡?員工辭職明志
美國新聞網站「攔截」(The Intercept)9月報導,一名谷歌(Google)的高級科學家以辭職的形式,…
黑色星期五 美國店家出新招搶客
美國消費者的年終節日「黑色星期五」登場了。想要成功買到理想的折扣商品,通常需要瞭解商家的銷售策略,充分策劃並和朋友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