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劉姥姥上學記

Getty Images
第51期
劉惠宜
出社會十年後再度拿起書本,進修企管課程。同學來自各行各業,我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劉姥姥,有幸見識了不同領域之間經驗與智識的激盪。由於課程屬於亞太營運管理組,增進對中國市場的瞭解,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對目前中國的企業經營實況瞭解不多,這個國度之於我是披著神祕外衣的;不過對真槍實彈在那兒經商的同學來說,他們對中國可是一點兒綺麗想像都沒有的。

有位同學描述他們去拜訪國營企業的客戶,下午一下飛機就開始喝酒。如果你不去應酬,客戶還不高興,因為他們就是在這個時候趁機大吃大喝。先喝茅台,外加女兒紅,晚上又被灌花雕,一頓飯還沒吃完已經不醒人事,而隔天一大早是要簽約談生意的。夜晚迷迷糊糊中被喧鬧的歌聲吵醒,發現自己躺在兩名辣妹中間,怎麼被抬進來的都不知道。這家KTV的老闆使出渾身解數討好貴客,一批又一批火辣妖嬈的侍者輪番進場,任君挑選。聽到這兒,另一位長我十幾歲的大哥級同學補充說道,他第一次去大陸也差點失身!

最近整理一些書籍、資料,看到兩岸經貿論壇課的筆記,主講者是一家連鎖醫院的院長。下課前,院長給大家到中國經商的建議是:

1. 合理懷疑所有接觸的人。 2. 將大陸人視為外國人。 3. 不談政治。 4. 不要急著作決定。 5. 衡量自己能夠承受的最大風險。 6. 不要輕視大陸人。 7. 大陸的「領導講話」高於法令。 8. 「肯定沒問題」表示一定有問題。 9. 低調行事。 10. 留意他們的「吹噓文化」和「請示文化」。

記得當時院長語畢,同學們都發出會心的微笑或苦笑!不少人都在期待隨著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民主法治與自由的價值將更加普及。不過看看美籍德國政治學家漢納.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的話,著實發人深省:「也許有一天經濟增長到頭來與其說是福還不如說是禍。無論如何,經濟增長既不能導致自由,也不能證明自由的存在。」(Economic growth may one day turn out to be a curse rather than a good, and under no conditions can it either lead to freedom or constitute a proof for its existence.)

在管理學院院長課堂中聽到的龜兔賽跑故事的不同版本,也挺有意思。

原版:兔子打瞌睡,烏龜贏了。站在烏龜的角度上看這件事,意指在一個你不是很有把握的戰場,等待敵人犯錯,也是一種戰術。

第二版:兔子經過了這次教訓,第二次比賽就一口氣跑完,絲毫不敢懈怠。所以兔子得到的教訓是,即使有競爭優勢competitive edge,也要勵精圖治。

第三版:烏龜將戰場移到水裡,因而大獲全勝。這裡的啟示是,如果你在現有領域無法發揮所長,何不換個戰場?

第四版:在陸地賽跑時,兔子背烏龜;遇到湖了,烏龜背兔子。適時採取雙贏策略win-win strategy,雙方的互信將帶來雙贏。

不過談到第五個版本,院長就笑不出來了。他說在大陸的「小人書」,就是童書,這麼寫著:由於烏龜只要比兔子早出現在終點就會贏,烏龜就叫他的弟弟老早就在終點等著,因為兩個長得一模一樣,兔子也分辨不出來。烏龜最後以詐騙取勝。院長感慨地說,我們到底在教下一代甚麼?

誠信原本應該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現在成了美德。各行各業其實都面臨了這樣的問題,不只商場如此。這兩年的學習,不論是課堂授課或同學之間的交流都讓我大開眼界。有機會逛逛大觀園,還真是福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美駐伊最高指揮官:預防ISIS 2.0出現
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領導人說,雖然從「伊斯蘭國」(ISIS)手中解放摩蘇爾(…
2010十大華人事件: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年,最震撼兩岸乃至全球媒體熱烈關注的新聞,非「富士康連環跳」莫屬。…
感恩的時刻,如何向媽媽表達謝意?
出生未滿週歲時母親就過世的藝人王彩樺,最近發表新歌的MV〈媽媽〉,不僅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感動人心;更有粉絲聽完這首歌後,…
從被動代工到獲獎品牌,「鈦坦科技」用敏捷思維做企業轉型
一家代工廠商,如何做品牌?一家連「產品是甚麼?客戶是誰?」都不能公開的企業,能做品牌嗎? 來自新加坡、目前全球有四個辦公室、…
香港回憶錄之「獨闖北京」
(續前期)1995年1月,北京隆冬之際,張五常教授上午下令,我下午就趕飛北京。中間兩個小時趕寫幾篇專欄稿,避免開空窗。此行如此倉促,…
美國記者「不付錢」
中美兩國新聞,嚴格說沒法比較,因美國是辦Newspaper(新聞報),中國的報紙雖形式上也是排版印刷等,但卻沒有新聞的靈魂,即新聞的規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