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學徒出頭天 李傳仁手工麻糬嶄露頭角

學徒出頭天 李傳仁手工麻糬嶄露頭角
「李傳仁手工麻糬」完全使用天然食材,沒有任何化學添加物,口味多達十多種。
曾漢東
第20期
余立琴
為學習功夫,當學徒從打雜做起,
身經幾多磨練,終成「麻糬達人」。
李傳仁發揮創意巧思,開發獨具特色的手工麻糬。
肯打拚,學徒也有機會出頭天……

一個夏日午後,氣象局剛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天氣不太穩定,時而細雨時而放晴。宜蘭礁溪的台9道路上,幾輛開往台北的遊覽車魚貫而行。「這裡並非通往雪山隧道必經之路,為何遊覽車這麼多?」心中正納悶時,遊覽車慢下速度,停在「李傳仁手工麻糬」門前。原來遊客要帶伴手禮回台北。

遊覽車後的我們也停下車來,今日和老闆李傳仁有約。不算大、透明化的工作間,可以讓消費者了解手工麻糬包餡製程。好奇的客人正圍在工作間外,觀看李傳仁包麻糬。

等待的同時,只見老闆娘將麻糬切成小塊提供客人試吃,並且親切地解釋:「黑芝麻內餡的黑色麻糬是添加竹炭粉,紅豆口味的紅色麻糬添加了紅麴。」她說,「李傳仁手工麻糬」完全使用天然食材,沒有任何化學添加物,是美味的養生麻糬,也是宜蘭唯一一家以手工包餡的麻糬。

口味十多種,現做現銷不隔夜

早上八點多,李傳仁甫送完貨,馬上忙著做麻糬。從攪拌糯米粉、蒸熟至手工包餡,完成一個麻糬大約要三、四個小時。李傳仁說,除了晚上接到的訂單,要先做好產品以準備第二天一早出貨外,所有的麻糬都是早上製作、傍晚售畢,不隔夜以確保新鮮。

累積二十幾年的「西點、麻糬」經驗,李傳仁有諸多心得體會。他表示,機器包的麻糬口味有限。創業四年來,他一本初衷,利用手工麻糬的特色,加上創意巧思,產品獨樹一幟。除了口味多達十多種,也不斷創新,開發彩色麻糬取勝。

近日準備推出的「紫羅蘭」麻糬,光聽名字就讓人食指大動。李傳仁說,那是以紅鳳菜汁美麗的紫色當麻糬外皮的色料,再搭以口感和顏色相配的餡料。另外如奇異果、葡萄、原住民的香料刺蔥……他的腦海裡盡是創意!

「我負責生產,太太負責行銷,假日時孩子們也會幫忙。創業維艱,我們沒有聘僱員工,能省則省。」一面閒聊、一面將標明口味的標籤貼在外包裝上,李傳仁說,這樣可以節省一筆印製包裝袋的開銷。

事必躬親雖然忙碌,然而,相較以前學習技藝的過程,現在可說是最「輕鬆」的階段。笑談間,李傳仁的生命故事──肯努力,學徒也有機會出頭天──如繞梁餘音,音韻悠揚……

麵包店當學徒,清晨4點擦烤盤

二十幾年前,一個國中畢業生能做甚麼事?李傳仁選擇姑且和媽媽一起賣牛肉麵。每天傍晚時分,他總喜歡光顧麵攤不遠處的麵包店,買幾個剛出爐的蛋黃酥和媽媽分享。

雖只是16歲強說愁的年紀,李傳仁心裡明白,不愛讀書就必須學一技之長。愛上蛋黃酥的他,興起「去麵包店當學徒」的念頭。「你能做超過三個月嗎?」他請求媽媽讓他試試看,詎料這一試就是三、四年!

學功夫不容易。台灣早期的學徒制工業,很少有學術理論基礎,技術都是從學徒慢慢學上來的。學徒學手藝有如讀書一般,得拜託老闆收留。為學習功夫,從打雜做起,每個月只領一點微薄的工資,經過數年的磨練,才能出師。

清晨四點多,睡眼惺忪的學徒就得起床擦拭烤盤,60個烤盤最快也要擦拭40分鐘。「如果沒擦乾淨,老闆會用麵團沾鐵盤上的碎屑,揉在一起烤給我們吃。」「老闆說,東西要自己敢吃才可以給客人吃;這些碎屑給客人吃之前,自己要先吃。」這個觀念對他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他仍奉如圭臬,堅持「做自己敢吃的東西」。

凜冽的寒冬,清晨四點多鐘就得離開溫暖的被窩是個挑戰,如果碰到接獲訂單加班到深夜十一、二點,更是個大考驗。短短幾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學徒們上班時哈欠連連。「還得幫師傅洗圍裙,但卻從沒想過要離開。」李傳仁說,不吃苦,哪能學到真功夫!

入行先學調理菜,4學到基本功

「學到會打基本的蛋糕、稍微會做麵包,至少要兩、三年。」李傳仁說,剛入行的學徒只能學做調理菜、配口味,一學就是兩年。所謂調理菜,就是咖哩、鹹蔥等麵包上的食材及Cream等各種麵包餡。

「麵團要分割、包餡、整型時,老師傅會做一、二次給你看,其餘的都要靠自己摸索,慢慢成長。」李傳仁說,多看多練習,看久了也就會做了。「最好是師傅不要做的,你都撿來做。如果師傅都很勤奮,你就沒得做,也學不到東西。」就這樣,勤快的李傳仁當了4年學徒,學到了做麵包的基本功。

為了圓一個優秀蛋糕師傅的夢,李傳仁告別了近四年的學徒生涯,兩年後隻身來到台北,學做輕乳酪蛋糕。「初到台北,一看到麵包店就去買一點蛋糕品嚐,評估後,找了一家最好吃的蛋糕店學藝。」嚐盡台北的輕乳酪蛋糕,一心想學得頂尖的技藝,繁華熱鬧、魅力無限的台北夜晚,並未影響到樸實的他。而那一年,他還只是個二十歲的少年郎。

「雖然我不是去當學徒,而是去學技藝,但是老師傅要我做甚麼,我都答應去做。」當時李傳仁已是個三手師傅,卻不吝於幫忙學徒做一些打雜工作。期間,他用心觀察、不斷練習,一年後,他出師了,帶著精湛的手藝回到宜蘭。

開發可冷凍麻糬,為公司忙到深夜

同一年,李傳仁以蛋糕師傅的身分受僱於宜蘭一家有名的西點麵包店,負責蛋糕裝飾工作。了無新意的日子一晃十載,直到有一天,老闆的朋友黃師傅從日本帶回製作「和果子」的技術,並且對負責製作麻糬的他多有指導。這是爾後他成為「麻糬達人」的重要轉折點。

受藝於黃師傅,李傳仁卻發現以葛粉為原料的「和果子」和用糯米製成的麻糬,雖然製作方法相同,然因食材不同,口感與效果卻南轅北轍。他不斷加以測試改良,終於以製作「和果子」的方法,開發出可以冷凍保存、解凍後更具風味的麻糬。

產品推出後風靡一時,訂單如雪片般飛來,銷貨量由每天的數千個激增至數萬個,手工包餡只得改為機器包餡。雖然有助手幫忙,李傳仁每天仍得忙到深夜,凌晨一、二點鐘回家是稀鬆平常的事,有時甚而以廠為家。

李太太回憶說,有天凌晨終於等到先生回家,滿腹心情未等說出,怎料他的第一句話竟是開心地說:「猜猜我今天做了幾萬個麻糬?」忘了自己只是個領薪的員工。李傳仁則認為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當人家的師傅就是要幫老闆把東西都準備好。盡責的心情表露無遺。

銷貨量仍在持續增加,李傳仁認為這將會影響麻糬品質,建議老闆先顧好品質,不能只是持續增量,老闆卻認為有訂單就要做。後來終於在理念不合,加上體力不勝負荷的情況下,離開了工作17年的東家。

夫妻齊創業,顧好品質有堅持

離職後,只有30萬元存款,能做甚麼事?夫妻倆決定回宜蘭老家做麻糬。沒有設備、沒有通路,一切從零開始。「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只要不被麻糬這個行業淘汰,就堅持用手工包。」憑藉好手藝及正確的經營理念,他辦到了。「李傳仁手工麻糬」創業四年來,業績穩定成長,目前每天維持一千多個銷貨量。

然而,他對品質的要求更甚於產量:「生產量不一定要太多,不能以為麻糬很好做,為了多接一點訂單、多賺一點錢,就疏忽品質,隨便做一做。傳統的東西一定要堅持顧好品質,否則,口耳相傳速度很快,不到三個月就會垮掉。」他說:「要讓客人感覺到,品質不會變、味道不會變,下次再來只會買到更好的東西。如此,客人才會回流,並且介紹朋友來買。」

李傳仁認為,產品要涵蓋自己的概念,客戶的意見只能選擇性地採納。有一次,他接到一通歐吉桑打來的電話,批評麻糬不夠甜,並且生氣地掛斷電話。「我的麻糬強調養生,是宜蘭的麻糬中最不甜的,不可能因此作改變。」對於產品的理念,他有自己的堅持。

手工麻糬做出口碑後,很多人希望加盟。李傳仁表示,剛開始的確有些心動,然而,仔細評估後,覺得麻糬保鮮期短、保存不易。如果欲加盟者只是想搶一時,沒有永續經營的想法,則無法確保品質。為了信譽,他拒絕了。

從當學徒至今日手工麻糬嶄露鋒芒,李傳仁身經幾多磨練,有屬於自己的深刻體會,而所有的經歷,也成就了此時他對於品質的絕對堅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再見無能的刺激消費方案
台灣經濟再度陷入衰退,馬政府再度推出振興經濟政策,也再度遭到各界的批評,幾年來馬政府執政能力不只沒有進步,似乎還變得更糟。…
試解大衛魔術之謎
喜歡魔術表演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他被譽為是近代最偉大的魔術大師毫不為過。…
蛻變案例1──魔法: 夢想起飛, 老樹根木工坊變出教育樂園
在學校裡每當下課時,小朋友最喜歡衝到遊戲區玩溜滑梯、搖搖樂、翹翹板等。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陪伴很多人度過快樂童年的遊樂器具,大部分都是…
得來素蔬食連鎖 靠電商與CRM 加盟店一個月就能打平
得來素,是全台擁有17間店的蔬食早午餐連鎖餐飲,以素食早餐、素食連鎖這樣少見的模式,在早午餐市場、連鎖加盟市場裡開拓出一塊利基。…
二十年後 六四英雄有了下落
多少年來,1989年六四那天,「王維林」孤身擋中共軍隊坦克車的照片已成為一個勇氣的象徵。直到今日,王維林的生死謎團才終於水落石出。…
《真愛每一天》 只有善良相伴的日子才見真愛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甜美的英國喜劇片,雖然影片一出,影評評價不高,英國《衛報》說「空洞的劇本」…
老店的經營之道 堅持傳統+突破創新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每五年統計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結果顯示,2011年底台灣企業總數為118.5萬家,其中企業經營五年的存活率為75.73…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