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腦過度有礙佛性

用腦過度有礙佛性
Getting Images
第6期
石修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唐.德誠禪師)

中國唐代末年的南宗禪師──船子德誠禪師,得法於藥山惟儼禪師(西元751~834年),曾隨侍藥山惟儼三十年之久。為了報師恩,德誠禪師辭別師門之後,曾經向道吾、雲巖二位道友表示,今生的願望是要找到大根器之人,助其開悟。

在等待與尋找弟子的同時,德誠禪師在浙江秀州華亭縣吳江畔,為人擺渡;隨緣接引度化四方往來之人,於是被當時的人稱為「船子和尚」或「船子禪師」。

所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船子禪師在江邊擺渡,目的是垂釣理想的弟子。他有一首詩形容自己等待弟子的心情,此詩讀來意境極美,如入畫中。這位禪師用千尺長的釣線深深的垂入江水之中,這滔滔江水就是人間的名利情,種種意念一波帶動著萬波;浪大時魚兒不肯食餌,夜靜水寒的時候魚兒也不肯食餌,就這樣禪師夜夜空載明月而返。

釣盡江波 金鱗難遇

船子禪師在江邊等待了三十年,不免感歎著釣盡江波「金鱗難遇」。金鱗,指罕見的金鱗魚,比喻芸芸眾生中具有大根器之人。

直到有一天,道吾禪師巧遇夾山善會(西元805~881年)。當時善會正借住於一寺,在該地開堂說法。道吾禪師看他有大根器,只是迷於塵世所謂的知識裏,把學佛修煉當成做學問。善會最需要的是明師的點化、臨門的一腳。

於是道吾禪師指點善會去尋找船子禪師。

船子禪師一見到善會就知道他是個修行人,而且根器極佳。船子禪師開口問道:「大德住在什麼寺?」善會答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其實船子禪師的問題很簡單,只是想知道善會在哪個寺院掛單或者開堂講法。就像一般人的對話,問您府上何處罷了。可是善會的思緒卻很複雜,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拿諧音字「寺」與「似」來做文章,顯示自己的才思敏捷,還有無所掛礙的不凡身段。

所謂「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可以解為如果有了寺院的形式,我是住不了的,因為住下了就不似一個修行開悟的人了。

用腦過度 修行的障礙

從善會的回答,雖然只有八個字,船子禪師已經知道善會口才便給,信手捻來又是諧音又含深意,智力確實不俗,但顯示心太重,而且用腦過度,反而是證悟大道的障礙。

船子禪師繼續問道:「不似,似個什麼?」善會說:「不是目前法。」

船子禪師問:「什麼地方學來的?」善會說:「不是用耳朵眼睛學來的。」

船子禪師見他的確是學禪的好根器,可惜用腦過度,太倚仗聰明了。於是歎道:「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意思是:一個充滿了各種外來觀念的腦子,雖然能讓你做出美妙的詩句,卻只會綁著你墮入無止盡的輪迴。)

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意思是這救度的釣竿垂了千尺到人世來,離你只有三吋了,你既然這麼能說,何不說說看你的想法?)

善會正準備開口回答,就被船子禪師用船桅一棒打落水中。

善會好不容易爬回船上,船子禪師又對他說:「說啊!說啊!」

善會才想開口,船子禪師又一棒把他打落水中。第二次落水之後,善會才頓悟師父要教他什麼,於是不再說話,只是接連點了三次頭。隨後,船子禪師證驗了夾山善會已經開悟,因此將本門衣缽傳給他之後,就沉舟隱去。

有關船子禪師傳法夾山善會的因緣,禪林中稱為「船子禪師得鱗」。

用腦過度為什麼有礙開悟呢?因為外在環境一直在變動,如果我們的頭腦總是跟著外境走,就會非常的忙碌。人們不自主的活著,總是在對外來刺激做出「反應」;可是只有不受外境控制,對自己的思惟有控制力的人,才能真正的「行動」,才能超脫於環境的制約。

什麼是開悟?無非就是「懂了」、「明白了」要如何保持神智「清醒」,隨時都清醒地覺知著一切。

用腦過度的善會,悟性一直是睡著的狀態。直到他落水的那一刻,所有的知識與觀念在一瞬間被逐出他的腦海,他首次嚐到「空」的滋味。拋開了那些觀念的包袱之後,他終於懂得什麼是「靜」與「定」。

有過打坐經驗的人都知道,想要讓頭腦靜止,是多麼困難的一項工作。而頭腦的靜止與寂靜究竟是什麼滋味?人言言殊,莫衷一是。船子禪師一眼洞悉善會的問題,而且深知如果用語言來指導善會,只會讓善會的頭腦更加忙碌,更加干擾他的悟性。於是,船子禪師因材施教,一棒子把善會打落江中。

但跨過了這一關,只是另一個層次修行的起點。接下來善會必須靠自己實修實證,船子禪師已經幫不上忙了。

吞又吐 信還疑 上鉤遲

船子禪師等了三十年才釣到善會這條大魚。在這三十年裏,師子禪師絕不是沒有遇到別的金鱗,只是這些根基一樣好的金鱗,總是繞著救度的垂絲,「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

魚兒不肯上鉤,禪師也無法強迫。但最可惜的不是不肯上鉤的魚兒,而是已經上鉤了,卻又吞吐遲疑,最後脫鉤而去的金鱗。

有句話說:「情是身中水,能迷般若津。」其實人就像泡在水裏的魚,時時刻刻脫離不了一個「情」字的干擾。不論是喜、怒、哀、樂、妒嫉、羨慕或者是雄心壯志,無一不是情的帶動。這些千波萬波的情緒與意念,驅使著人們費盡一生追逐外境。直到死亡降臨,都還有人看不破、放不下這個物質世界,何況是平日就思慮萬千的人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歷史上的「赤馬紅羊劫」
在中國歷史上,每遇「赤馬紅羊年」,大多會發生與國家有關的災禍,故有「丙午丁未之厄」的說法,也稱「赤馬紅羊劫」。根據萬年曆,下一個「…
事業無為而治 空間留給別人
生長於后里鄉下窮苦人家的黃慶賢,當兵前以打工維生。退伍後獨自來到台中,創立製造手工具的威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因為擅長研發,不斷改良手工具,…
《台灣大劫難》:一桶潑向溫水鍋中青蛙的冰水
袁紅冰先生撰寫的《台灣大劫難》一書的警示作用,如同李敏勇先生為該書所作序之標題,「一位中國流亡者為台灣升起的烽火」。「烽火」…
保養品牌userISM:找可信賴的外包商少走彎路
崛起於2016年,主打「分效美療」的新興保養品牌userISM,目前名列台灣前10大美妝電商品牌。看準越南逐漸起飛的消費力,…
撿回一命獻大愛: 陳威良捨網咖轉有機農場
接到醫院換肝手術通知,陳威良問醫師:「換肝以後會有甚麼副作用?」想不到醫師的回答是,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很可能「死在手術檯上」。…
看日劇《火天之城》 遙想阿房宮
這次介紹的是一個「眾志成城」的故事。這個城是織田信長所建的名城──安土城。安土城是一座五重七層的建築。日本以城為名,…
中國民工荒 台商心慌
今年2月,黃曆年剛過,中國出現「民工荒」的消息傳遍中外。據當時中國媒體報導,過年後隨著經濟回暖,中國大陸無論沿海或內陸地區,都出現缺工現象…
「吃到飽」的典範移轉
不知是否巧合,上期提到「吃到飽文化」,之後便陸續有幾位朋友和我談到這個話題。這是個有趣且發人深省的話題。 無所不在的吃到飽文化 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