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搞雙標 讚許馬拉威 卻無視美國大選爭議

網站截圖
哨子先生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19日選出2020「年度進步最多國家」,得獎的是又老又窮的非洲國家馬拉威,跌破眾人眼鏡。《經濟學人》的理由是:該國人民從上到下都挺身而出,讓民主在威權區域得以開花結果。

先介紹一下馬拉威的經濟狀況——地處非洲東南的內陸國、沒有海港可進出口,又缺乏工業技術支撐,全國約有55%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人均國民所得(GNI)只有600美元。將近 85%的居民住在農村,以務農為主,2018年曾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為世界排名第三窮的國家。

通常這類型的貧窮國家,政治局勢多半動盪不安,但馬拉威在反共總統班達超過27年(1966-1994)的鐵腕統治中,是少數沒有受內戰影響的非洲國家。

題外話,同是反共立場的馬拉威跟台灣,從1966年開始一直維持友好邦交,班達總統甚至來台灣跟蔣中正見過面。直到2008年,班達總統過世十年後,終究敵不過中共利誘宣布與中共建交,結束與台灣長達42年的邦交關係。

立可白選舉 喚醒馬拉威的公民精神

2012年,時任馬拉威總統穆塔里卡突因心臟病發逝世,但他的弟弟彼得對外隱瞞死訊,將屍體運到南非聲稱要「治療」,打算接班奪權。雖然當時沒有成功,時任副總統喬伊斯班達堅持宣誓就職,接任總統。但在2014年的選舉,弟弟彼得穆塔里卡仍然順利登上總統大位。

2019年,彼得穆塔里卡試圖尋求連任,但大選過程爭議不斷,最誇張的是點票時發現上面滿是立可白修改的痕跡。這場「立可白選舉」(Tipp-Ex election)引發馬拉威人民大規模示威,要求彼得穆塔里卡下台,即使執政黨試圖賄賂法官,但法官仍頂住壓力宣判選舉無效,在今年6月重新選舉,由反對黨領袖查克沃拉以近6成的得票率,打敗穆塔里卡。

《經濟學人》稱讚馬拉威法院與人民,在不畏執政黨手握大權的情況下,以法律制衡,以投票宣告改革的民主精神,在非洲實屬不易。「馬拉威依然貧窮,但其1760萬人民是『公民』而非『臣民』,以舉國之力在威權區域復興民主。」值得獲頒年度最佳進步獎。

稱讚馬拉威 卻無視美國大量選舉造假證據

馬拉威人民的精神的確值得嘉許,但《經濟學人》一方面稱讚馬拉威的同時,卻提到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成功阻擋川普的民粹主義」,是另一種進步象徵,事實是如此嗎?

這就讓人想不透,從11月3日大選開票至今,美國各州舉辦多場聽證會,有大量的證據和證人,足以證明投票計票過程中出現諸多違法事由,選票真實性存疑,導致至今美國官方選舉單位仍無法宣告誰當選。《經濟學人》直接認定拜登就是當選的總統候選人,還稱川普是「民粹主義領袖」,很想知道,放任黑命貴(BLM)和極左組織Antifa在街上製造暴亂的,是哪些人?為何可以視而不見?

《經濟學人》一方面稱讚馬拉威勇於對抗假選舉,以權威評論者的姿態給出獎項,另一方面則對這場堪稱21世紀以來規模最大、最腐敗的全國性選舉舞弊案選擇性作答。作為主流評論媒體,如不能客觀的陳述事實,何不頒一個「最佳逃避獎」給自己。

調查證實 臉書CEO砸錢干預美國大選

wikipedia
哨子先生

美國保守派法律訴訟組織托馬斯莫爾協會(Thomas More Society)剛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表一份長達39頁的調查報告,證實臉書首CEO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投入5億美元試圖干預美國大選,促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

這份調查報告名為「阿米斯塔德項目」(Amistad Project),報告內容指出有5個基金會資助10個非營利組織,組成黑錢機構,試圖從根本上破壞美國選舉制度。報告說,這些非營利組織早在好幾個月前就已開始派遣人手到各州某些民主黨大本營招募成員,並提供可觀的資金,協助民主黨操作選舉。

而這些神秘非營利機構背後的其中一位出資者,就是臉書CEO馬克祖克柏。

報告認為,臉書可能 #出賣用戶情資來影響美國大選,透過收集、匯總和分析,影響美國的選舉和選舉政策。這種將選舉私有化、分配資源不均的做法,已嚴重違反選舉法。

阿米斯塔德項目主任菲爾‧克萊恩(Phill Kline)在新聞發布會上直言:「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影子政府在操縱我們的選舉。」

事實上,《世界論壇報》11月6日就曾報導「賓州選民聯盟」(Pennsylvania Voters Alliance)在10月指控祖克伯向非盈利機構「科技與公民生活中心」(CTCL)提供1000萬美元,要求費城開設超過800個新投票站,這1000萬美元還包括法官的「酬勞」,讓他們「監督計票和處理對於計票結果的爭議」。

「科技與公民生活中心」成立於2012年,是前總統歐巴馬昔日幕僚宇和民主黨負責選舉事務的官員所成立,總部在芝加哥。

隨後,祖克柏又與妻子再度以「鞏固投票基礎設施建設」為名義,出資或捐款給CTCL超過3.5億美元。CTCL又將這些部分資金再提供給賓州、密西根州

和威斯康辛州,這些都是2016年民主黨獲得多數票數的州。

祖克柏當時聲稱這項出資是為了「安全的選舉」,他和妻子「致力於確保每一個州和地方選舉機構擁有足夠的資源,以供美國民眾投票。」結果事實為何?美國發生有史來最嚴重的選舉舞弊事件,包括賓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辛州

截至目前為止,臉書和CTCL都沒有針對這份報告做出回應。

德州狀告搖擺州 中共智庫自爆跟拜登有秘密渠道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為大家更新一下美國大選,就在今天劇情出現重大發展!德克薩斯州(後簡稱德州)居然一口氣開告喬治亞州、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辛州,認為這四個州選舉程序有重大瑕疵,已違反美國憲法。

最好不要惹到德州牛仔

德州直接向美國最高法院提起訴訟,根據起訴書,德州認為這些州違反憲法中規定的「選舉人條款」(Electors Clause),因為這幾個州以防疫為由,擅自通過法院或行政措施(而非州立法機關)更改投票規則和程序。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兩個(或以上)州之間的爭議,可以直接告到最高法院。德州要求最高法院應該下令禁止這些搖擺州以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為選舉人團來任命選舉人,並允許各州的立法機關重新任命選舉人。

簡單來說,就是德州認為總統大選結果有爭議,不應該以目前的結果來任命選舉人團從而選出拜登為新任總統,直接叫最高法院出來主持主持。這招真的猛啊,跳過每個州各行其事的法律來回過程,把子彈射向最高法院,傳說中的獨立世界、德州牛仔果然名不虛傳。

喬治亞州聽證會出現重大證據

12月3日,喬治亞州分別舉行兩場聽證會,川普的律師團隊提出幾段影片,震驚全場。其中一段影片顯示在喬治亞州州立體育館State Farm Arena計票點,當選舉監票員和記者在晚間被通知清場,並於當晚10點25分離開現場後,在沒有監票員的情況下,民主黨人公然從桌子下拿出3個裝滿選票的箱子,開始掃描選票和製表,直到隔天凌晨1點。這畫面一出,現場觀眾皆面露震驚,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這完全是違法行為!

川普律師團隊皮克(Jackie Pick)在聽證會上質疑,計票中心的機器每台每小時可處理3000張選票,畫面中有那麼多台機器,「計算一下,這些機器在2小時內處理了多少選票?我們認為,總數肯定超過了(拜登領先於川普)的差距。」根據喬州官方公布的選票統計,拜登只比川普多出1萬2000多票。

另外,亞利桑納州最高法院已同意審查該州的大選舞弊上訴,看來情勢正在轉變。

川普誓言捍衛美國選舉制度

跟喬治亞州聽證會同一天,川普在白宮發表影片聲明,向全美人民解釋大選舞弊的最新情況。川普認為這可能是他做過的最重要的講話。

川普表示,美國人有選舉權這個最大的特權,因此他作為總統,他的最高職責是捍衛美國的法律和憲法,保護美國的選舉系統。他強調,這個選舉系統從好幾個月前開始,就遭遇到事前規劃好的攻擊。

川普說:「我們將捍衛投票的誠信,確保計算每一張合法選票,不能計算非法投票。這不只是為了保持我對7,400萬投票給我的選民的承諾,更是為了確保美國人對這次大選和對未來的所有大選充滿信心。」

一夜成名的翟東升

就在法律大戰打得如火如荼時,突然出現一個插曲。福克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7日在節目中分享一段演講影片。內容是中共「智囊」之一翟東升在上個月一場金融產業演講上,吹噓中共為何前十年與美國往來互動順暢無阻,不管任何麻煩都能很快搞定,是因為「美國的權力核心圈有我們的老朋友」,他甚至透露了拜登與拜登兒子從中共手中拿錢的事實。

翟東升是誰?他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共對外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祕書長、國際貨幣所特聘研究員等職,被外界普遍視為「習近平的智囊團成員」。這樣的人說自己「只是揣測」,未免有點睜眼說瞎話吧?

主持人卡爾森在節目中警告美國人,中共已深入滲透美國,可影響美國政治走向。川普總統當晚在推特中分享了這則報導,觀看人數已達數百萬人。

這則新聞讓翟東升一夕爆紅,網友紛紛笑翟東升「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倒是覺得,這人是有多大自信,以為自爆這種料還會沒事呢。目前這則影片在中國已被封殺。

神秘金屬石柱三兄弟 引發全球熱議

影片截圖
哨子先生

這兩週網路上興起一股「巨石潮」。不是那個「巨石強森」的巨石,而是兩週前,莫名其妙出現在美國猶他州的金屬石柱。上個月18日,兩名猶他州野生動物保育人員正搭乘直昇機低空飛行,進行大角羊研究時,意外發現這根巨型金屬石柱,隨即下機調查。

猶他州公共安全部(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隨後發佈有關金屬巨柱的消息,這根金屬石柱高約3.7公尺,上頭沒有任何圖案,附近也沒有任何足以辨識始作俑者的線索,它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出現在這裡,在一片荒漠的峽谷之中,相當突兀。加上它被發現的地方,地勢十分崎嶇險峻,附近都是高高低低的山谷,若要靠坐車和靠走的到達都相當困難。

有媒體分析Google Earth衛星地圖,發現這根巨石大約是在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之間出現的,直到2020年的11月才正式被人類發現。

到底是誰、又是如何將這根金屬大傢伙運來的?有網友開始揣測,這會不會外星人帶來的產物。但有更多網友認為,這應該只是某個組織的惡作劇,或是某樣裝置藝術作品、電影道具之類的。

即使州政府並沒有透露發現這根石柱的具體地點,但在消息發布後不到幾天,就有人已經找到這根金屬石柱,並標上GPS位置。神秘石柱瞬間變身網紅,越來越多網友前往探險朝聖。

但依然沒有任何人或組織承認安裝了這根金屬柱子。九天後(11月27日),金屬巨石突然消失,隨後有網友發表側錄影片,根據影像判斷,金屬巨石是由四名不明男子在深夜時打掉運走,但是他們是誰、運去哪裡,沒有人知道。

神奇的是,羅馬尼亞居然出現這根巨石的雙胞胎!根據羅馬尼亞新聞《Ziar Piatra Neamt》報導,11月26日在羅馬尼亞東北部尼亞姆茨縣的一座山上,發現結構類似於猶他州的金屬巨石柱。不同的是,這根石柱上面佈滿圓形圖案,並朝向被當地人稱為聖山的西哈勞山(Ceahlau)。西哈勞山是羅馬尼亞最著名的山脈之一,也被列為羅馬尼亞七大自然奇觀之一。

同樣的,羅馬尼亞官方至今也不知道是誰豎起了這塊神秘金屬柱。這根神秘柱狀物體只在羅馬尼亞「住了四天」,29日,柱子神奇消失。

以為這個神秘事件就這樣落幕了嗎?並沒有!就在羅馬尼亞石柱消失的隔天,一名旅行者在美國加州又發現一根金屬石柱。

請問可以這樣消失又出現、消失又出現嗎?而且間隔時間都不到24小時,要說是在一天之內把A地的石柱移到B地,這難度有點太高。而且到底是誰、甚麼組織那麼無聊!?(外星人:你說我無聊?)

第三塊金屬石柱出現在加州阿塔斯卡德羅的松山頂上,與猶他州沙漠中的那個不同,這根石柱並沒有固定在地面上,男生稍微用力就可以把他推倒。根據當地人所述,前一天這個地點根本不存在任何金屬物體。

《紐約時報》推測,猶他州的巨石可能是已故極簡主義藝術家約翰·麥克拉肯的作品,或者是他最忠實的粉絲之一。但是為何會一連串出現三根在世界各地,沒有人可以解釋清楚。

倒是猶他州官員很幽默,表示擅自將私人物品設置在公共土地上,屬於違法情事,「不論你從哪個星球來的都一樣」。

中澳撕破臉 看來戰狼外交沒用喔

哨子先生

你知道現在 跟中國政府感情最差的是誰嗎?不是美國也不是印度,是澳大利亞政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禮拜一(30日)在Twitter發表一張合成圖片,內容是澳大利亞士兵笑著拿刀架在一名阿富汗兒童脖子,用以諷刺澳大利亞(後面將簡稱澳洲)近日的軍方醜聞——數名軍人涉及在阿富汗非法砍殺平民和囚犯。

此事件目前已經由澳洲軍事法庭調查當中,澳洲政府不僅公開承認確有此事,並立即向阿富汗政府道歉,承諾會認真徹查。當事兩國都沒事了,中國政府忽然自己跳出來鬧事。

想當然,如此「相當挑釁」的外交舉措,瞬間激怒澳洲政府,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要求中國政府立刻道歉,卻遭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拒絕。華春瑩甚至反嗆澳洲軍人屠殺平民,澳洲政府才應該道歉。

澳洲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不甘示弱,直接把著名的六四「坦克人」照片放上頭版,寫上:「我們對那些被中國解放軍殺害平民和學生感到震驚,我們強烈譴責這種行為,並呼籲追究他們的責任。」還在最後加註「照片是真的」,嘲諷力爆表。

雪梨大學教授的評論更不客氣,他說:「以現代外交的標準來看,(趙立堅發推特)是一種精神失常的做法。」

澳中關係來到冰點 中國祭出貿易戰

澳洲與中國關係緊張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打從今年初疫情爆發時,澳洲政府就公開要求必須對疫情的起源展開全球調查,讓中共很不開心。陸續對澳洲執行貿易制裁、投資限制、旅遊禁令以及抵制等,目前已經對澳洲七種重要產品課徵高額關稅,包括葡萄酒、大麥、木材、棉花和澳洲龍蝦。

對澳洲來說,中國市場一直是最大的貿易出口地區,幾乎三分之一左右的產品都是運往中國。根據2018-2019交易總量估算,中國市場就佔了1050億美元的交易額。澳洲總理也坦承,中共政府這些懲罰措施,確實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

不僅如此,中國駐澳大使館還「很故意」洩露一份「不滿清單」給媒體,內容大概是中國政府對澳洲政府的14項不滿,包括:澳洲政府決定禁止華為;在戰略政策研究所資助「反華」研究;阻止10項中國外國投資交易;對中國記者的突襲搜查和取消簽證;在多邊論壇上「帶頭討伐」北京在台灣香港和新疆事務上的做法,以及呼籲對武漢肺炎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

中國政府的用意就是放話給澳洲政府,要他們趕緊彌補中澳關係,不然未來會更不客氣。這位匿名官員甚至說,如果澳大利亞放棄清單上的政策,「將有利於改善氣氛」。

面對中共「戰狼外交」式的出擊,澳洲也沒在怕,在媒體報導這份不滿清單後,澳洲外交部隨即發出聲明回應,表示這14件事情關係到澳大利亞國家利益,是符合澳洲價值觀和民主程序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澳洲與中共,走到這步算是徹底撕破臉了。

經濟利益還是國家安全?

從2018年開始,澳洲政府陸續通過嚴格法律,禁止外國干涉,限制外國在澳洲的投資,還加強對網路攻擊的防禦。雖然政府從來沒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看得出來這是在針對中國北京。

近年大量的中國資金、留學生、技術人員輸入澳洲,雖然為澳洲帶來經濟利益,但帶來國安危機。越來越多中共秘密幹員被逮補調查,各大學內部逐漸被中共有系統地把持,澳洲政府驚覺,一味配合北京政府的規則走,將賠上整個國家的未來。

墨爾本研究學者凱大熊(Kevin Carrico)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就提到,當開放的社會在經濟上與強大但政治封閉的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時,貿易衝突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很多人可能會說,澳洲應該採取『務實』一點的態度,迎合中國的要求以拯救自己的經濟。但這並不像他們所描述的那樣『務實』。因為迎合一個獨裁政權的要求,只會帶來更多的壓制和更多的被迫妥協」,他認為「唯一務實的做法就是,明確地拒絕與一個企圖以敵意對待澳洲經濟的獨裁政權進行談判。」

事實上,不只是澳大利亞,整個西方世界都遇到一樣的問題,過去一年,北京與美國、印度、英國、歐盟、加拿大、捷克、瑞典、越南、菲律賓和紐西蘭都發生激烈爭端。中共的戰狼外交不僅沒有展現泱泱大國風範,極具侵略性的戰略和商業野心,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抵制。

但要如何從十多年來中共成功滲透的政府與社會結構中抽身,洗清中共勢力,這就考驗著這些西方國家領袖的智慧與決心。

美大選聽證會出現驚人證據 民主領頭羊形象崩壞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我們常在電影上看到當主角想要翻案卻陷入嫌疑漩渦,或是涉及重大社會爭議時,政府就會舉行聽證會,透過搜集證詞和各界意見,作為行政裁決與調查事件的依據。通常劇情演到聽證會的最後,主角都會於理於情振振有詞,最終打動在場官員、旁聽者,獲得輿論支持,成功打敗壞人。

這樣的劇情不只在電影上演,目前美國還在激戰的總統選舉舞弊訴訟案,這幾天也開了好幾場聽證會。川普的律師團隊在全美各州趴趴造,翻出超多證人、證據,要證明這場選舉背後疑似有組織型的大規模舞弊操作。

可怕的是,這些聽證會幾乎沒有任何「主流媒體」報導(雖然我很懷疑他們還有資格稱自己主流嗎),但仔細聽內容,許多指控和證言,都會讓你不寒而慄,動搖你對美國身為民主進步國家的期待和美好想像,如此重大的新聞, 主流媒體居然可以裝作視而不見。

賓州有120萬票可能遭到竄改

賓州聽證會在11月25日舉行,一名美國陸軍退休上校、目前專注於研究電子投票技術問題的沃爾德(Phil Waldren)表示,他首先解釋他的研究團隊從2018年開始,就注意到只要該國選舉使用Smartmatic和Dominion相關系統的投票機,這個國家就會出現選舉爭議,例如義大利、委內瑞拉。

沃爾德觀察美國總統大選11月3日當晚的開票數據,發現某個時間點突然湧進大量選票,甚至一度在90分鐘內,有超過33萬7千張選票被計入。根據統計,這些被突然灌入的60多萬張選票中有50多萬都是投給拜登,川普的得票低於3200張,完全不符合常理。他說:「我們的專家和專業人員相信,超過120萬張賓州的選票可能遭到欺詐性竄改。」

沃爾德上校發言影片

聽證會上也有數位目擊者出庭證實,計票當日有許多違法爭議的狀況——故意將監票員隔開,讓他無法觀察點票過程;選票與信封被分開,導致無法重新計票;沒有即時更新現場開票數據;甚至有人看見工作人員多次把不明來源的USB插入計票機器,原因不明。

就這麼巧,在大選前不久的9月30日,賓州就有個大選存儲設備被偷,有30個USB和一台筆電消失,要說這跟這次大選毫無關係,實在有點難相信。

此外,舉行聽證會的前一天11月24日,賓州州務卿波克瓦爾(Kathy Boockvar)忽然宣佈認證賓州大選結果,宣稱拜登獲勝。明知將舉行聽證會,州長和州務卿卻這麼急,是在急甚麼呢?

又是Dominion投票機引發爭議

緊接著亞利桑納州聽證會在11月30日早上開始,這場聽證會時間超長,將近十小時,可見提出的證據、證人之多。超佩服朱利安尼爺爺,76歲高齡還坐完全場。這場聽證會同樣有數名證人出席,指控開票當天發生許多違規狀況——很多監票員被趕出去;有些選票是機器早就輸入好的;開票當晚在川普票數領先的情況下,計票員突然暫停計票,並把所有人趕出去。

朱利安尼說,這些違規行為不只在亞利桑納州,在賓州、密希根州、喬治亞州、威斯康辛州、內華達州等搖擺州,都出現同樣狀況,讓人很難不去相信這背後有大型組織在規劃操控。

其中一名出席證人數學家皮頓(Bobby Piton)在現場分析他觀察到的選票數據異常,最後他說:「如果我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我永遠不會簽署認證(亞利桑那州的選舉結果)⋯⋯⋯⋯我永遠都不會認證,我寧願辭職也不會認證那些結果。」

神奇的是,就在皮頓出席聽證會過後,他的推特因不明原因突然被封鎖,至今還沒解封,皮頓也在自己的Parler上證實這一消息。

賓州的證人之一上校沃爾德(Phil Waldren)也出現在這場聽證會,他帶來一份吹哨者的告發信件,信件內容提到一名數位技術人員曾在選前的9月參加一場秘密會議,會議中禁止錄音、錄影。吹哨者聲稱,會議上提到將在選舉計票系統內,預先為民主黨參選人植入3.5萬張選票。沃爾德還爆料 Dominion的使用手冊竟然要求使用者將系統連接上網,即使正在投票計票,而且連線過程不透明,Dominion直接拒絕第三方系統介入調查。

很巧的是,美國前聯邦檢察官、現任律師鮑威爾(Sidney Powell)上週在接受採訪時就曾透露,根據她的調查,有證據指出在亞利桑納州的每一個民主黨候選人,尚未開票前就已被投票系統加入3.5萬張選票。此外,鮑威爾正對喬治亞州選舉結果提起訴訟,因為她也收到許多指控,認為喬治亞州使用的選票系統Dominion有操控選舉結果之嫌。

9月、3.5萬、Dominion,不覺得這些數字和名詞,出現得太過頻繁嗎?為何一場有爭議的大選開票,各州都與這些有疑慮的線索脫不了關係?

朱利安尼在聽證會上指出,原本預定出席的許多證人、律師和正義人士都受到威脅和騷擾,甚至直接被公司開除。因此對於不畏威脅出席的議員和證人們,他由衷感謝。

同樣的,就在聽證會舉行的同一時間,亞利桑那州州務卿突然宣布認證拜登當選,時間點就跟賓州一樣的微妙呢。

美國民主大國形象瀕臨崩解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此時此刻,密西根州聽證會正在舉行(美東時間12月1日),會中是否出現更多驚人的內幕和證據,現在還無法確定。此外,內華達州法院預計在這個月針對15名證人關於選舉舞弊的證詞進行相關聽證。

目前能確定的是,這場美國總統大選不僅會被註記在美國歷史課本裡,過幾年被拍成電影我都不意外,內容過程實在太離譜太詭異。

如同川普在聽證會上所言,這場選舉已不只是他個人勝敗問題,這事關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國家精神,簡單說,是一場捍衛國格之戰。在賓州發起聽證的共和黨參議員甚至不客氣的說,連阿富汗選舉都比賓州可靠安全。美國身為民主大國的形象,以及對於這一連串震撼消息噤聲不語的「所謂主流媒體」的傳媒領導地位,正岌岌可危。

美國總統都怎麼交接?

Getty Images
哨子先生

美國總統大選至今已來到第三週,這段時間局勢發展峰迴路轉,甚至比選前還緊張,一方急著搜集證據翻盤,另一方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入主首府。這次選舉的特殊情況,也讓人不僅疑惑——美國總統都是怎麼交接的呢?

新手專用的「總統使用手冊」

美國總統權力交接過渡期的每一天都很重要。因為美國總統從上任第一天起就必須負起重任,尤其是在國家安全問題上。作為三軍總司令,美國總統要對130萬士兵負責,也掌握著緊急情況下批准使用核武器的密碼。美國總統及政府還要對高達近5萬億美元的財政預算負責。

過渡期內,當選總統將得到篇幅超過1,000頁的政府手冊和200頁的《美國政府政策性和輔助性職位》手冊,上面列有約9,000個需要總統重新任命的職位。當選總統不僅要任命內閣,還要任命白宮、各政府部門的數千個職位。另外大約有1,200個職位需要參議院確認,光聽到這些數字就頭暈。

美國總務管理局(GSA)主管美國總統大選交接工作

總統交接過程的事務相當瑣碎複雜,這顯得負責管理交接工作的單位——美國總務管理局(GSA)變相當重要。今年的選舉,由於至今官方都尚未確認當選者,讓交接工作停滯不前,甚至導致局長艾米莉墨菲(Emily Murphy)遭受威脅恐嚇,這些細節也被本人在一封發給拜登的公開信中得到證實。

鑑於情況的複雜性,川普總統在11月24日發推:「為了我們國家的最大利益,我建議艾米莉和她的團隊做一些有關初始協議的工作,並且已經告訴我的團隊也那樣做。」但也補充說明,同意總務管理局啟動交接程序,並不影響他對選舉質疑的態度,川普強調指控選舉造假的訴訟將會持續。

拜登已經任命的官員有誰?

目前,被媒體認定為下屆美國總統的拜登先後任命了十幾位「新內閣」官員,其中包括:

拜登副手布林肯(Antony Blinken)為國務卿。

前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為氣候變化特別大使。

前聯邦儲備局主席珍尼特‧耶倫(Janet Yellen)為財政部部長。

前中央情報局副局長海恩(Avril Haines)為國家情報總監,她曾經也是副國家安全顧問。

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為國土安全部局長,他是一位拉丁裔人士,在歐巴馬任內曾經是這個部門的副手。

蘇利文(Jake Sullivan)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他在歐巴馬第二個任期也曾出任這個職位。

托馬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她在歐巴馬任內2013至2017年期間,曾出任主管非洲地區事務的副國務卿。

看起來與專家先前預測的差不多,拜登的新內閣成員,幾乎沿用歐巴馬當時的幕僚團隊。

以本屆總統大選來說,美國新總統就職典禮將於美東時間2021年1月20日中午12點在華盛頓國會大廈前舉行。即使主流媒體用聲量和偏頗報導,硬是讓拜登成為「目前」的新任總統,但隨著川普的律師團隊不斷提出新證據,以及計票系統Dominion疑似作弊竄改選票數據的嫌疑尚未釐清的情況下,這場選舉勝負的結果,還很難說。

蔡雲巖〈我的節日〉 訴說台灣畫家的國家認同

▲蔡雲巖1943年膠彩畫〈我的日子─男孩節〉局部圖。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第219期
謝平平

近年透過影視、文學等作品,日治時期的台灣樣貌重新被社會所認識。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鹽月桃甫、木下靜涯等人在1927年合力推動台灣美術展覽會,對台灣藝術家影響極大。但介於日本、中國國家情結中,台灣藝術家的處境也十分艱難,蔡雲巖〈我的節日〉正凸顯了畫家艱困的處境,而他本人也在省展第四屆後,淡出了台灣畫壇。

張大千、林玉山遊歷多國

國美館新出版《台灣藝術論叢》上冊《世界、東亞及多重的現代視野:台灣藝術史進路》中,收錄了國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石守謙專文〈國家藝術史的困擾:從中國與台灣的兩個個案談起〉,以張大千、林玉山二人為例分析,前者為中國畫家落腳台灣,後者為台灣畫家縱橫膠彩、水墨,且能說上流利的英、中、日文與台語。

在慣性一刀切的政治認同中,藝術家的國家認同,顯然難上許多。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對此表示,藝術家的養成是多面向的,很難劃定在某個國家。

張大千出生於清朝末年,曾定居香港、巴西多年,晚年則落腳台灣。而從台灣到日本,都有林玉山求學、作畫的足跡;陳澄波與他為同嘉義人,最後遠赴上海教課。此次國美館「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中,陳澄波的〈西湖斷橋殘雪〉即是他在大陸時期的寫生作品。

二戰時期,在同為日本殖民政府的管轄下,台灣與東北的關係更加密切,雖然我們難以為藝術家劃分國家認同,不過,藝術家卻難逃政治黑洞。

 

蔡雲巖1943年膠彩畫〈我的日子─男孩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蔡雲巖1943年膠彩畫〈我的日子─男孩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蔡雲巖「國歸何方」?

出生於台北市士林的蔡雲巖(1908~1977年)本名蔡永,與郭雪湖同為繪畫自學者,平日在交通部的郵局上班。當時台北畫會極多,自辦展覽風氣也十分盛行,蔡永28歲因結婚搬到大稻埕,眼界大開,加入「栴檀社」,與木下靜涯(Kinoshita Seigai,1889~1988年)有著深厚的師徒情誼。

蔡雲巖畫畫時落款「蔡雲岩」,參展作品則以「蔡雲巖」、「高森雲巖」為名,台展、府展都有他多次獲獎的身影。此次「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中,他的〈我的節日〉畫於創作力最豐沛、技法結構最成熟的時期,該畫也作〈我的日子—男孩節〉,為最後一屆府展的「入選」作品。

〈我的節日〉背景為民家的正廳,台灣人慣常供奉的祖先牌位、神明雕像與畫像等,不見蹤影,牆上卻有日本白描金剛菩薩像,神桌二側常見對聯「風調雨順」「闔家安康」則換成「祈武OO」,隱隱透出肅殺之氣。

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愈戰愈敗,米、肉成為配給物資,對台統治改為皇權化的極端行動,任何創作、行動都要與皇權、軍事沾邊。台灣畫家為爭取作畫顏料的配給,只得交差幾幅與軍事相關的作品,如林玉山的〈襲擊〉。

蔡雲嚴或許是為了顏料,畫中身著旗袍的母親拿著一架小飛機,幼子則在一旁觀看,傳達了日本當時大肆宣傳的軍國主義。

若再細看,母親並沒有要將飛機給孩子,而是一臉嚴肅的將飛機緊握在手上,而幼子也一反孩童看到新玩具的欣喜,反而伸出手指抵住嘴巴,做出疑惑狀。在形式底下,真實反映了畫家與民眾不認同的心情。

1943年,府展因戰爭劃下句點。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隔年重啟美術展覽會,名為「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舉辦至2006年)。

但此時,〈我的節日〉卻又有了小小的變化,仔細看畫中母親手握的飛機,從日本國旗改成了國民黨黨徽。專家研判,此為後來蔡雲巖所加。

蔡雲巖跟從木下靜涯的畫風,喜愛寫生,嫻熟水墨、膠彩,家中收藏有百幅台、日畫家作品。1949年的第四屆省展中,他獲得無審查資格,但此時爆發的膠彩畫(東洋畫)是否為「正統國畫」的爭論,加上二二八事件陰影,也讓他下定決心離開紛擾不斷的畫壇,從此消聲匿跡,僅留下花鳥小品、臨摹山水等作品,藉以懷念恩師木下靜涯與那段曾安靜創作的日子。

 

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

展期:2020年11月28日〜2021年4月11日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301、302展覽室(301、302 Gallery)

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談「仙俠劇」的仙氣與神韻

▲「仙俠劇」近五、六年在中國大陸廣受觀眾注目。Adobe Stock
第219期
文☉李智鳴

《香蜜沉沉燼如霜》(以下簡稱《香蜜》)是2018年中國大陸推出的一部仙俠劇,故事內容主要圍繞在花神之女與天帝兩個兒子的情愛故事,是一部60集的電視連續劇。

「仙俠劇」這個概念,據信是2005年由同名遊戲改編拍攝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廣受歡迎後而被認可的戲劇類型,隨著「網劇」的興起,近五、六年更是此類戲劇的鼎盛期,廣受觀眾注目。其中,2017年推出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仙俠劇」的收視翹楚,它的網路播放量高達500億以上。而《香蜜》一劇推出時,雖然與熱門宮廷劇《延禧攻略》撞檔,但在網路上依然取得超過百億播放量的佳績,可見熱門仙俠劇受追捧的盛況。仙俠劇的盛行,可以說是在一片充滿心機與暗沉的宮廷劇中,以「仙」、「俠」為名,為人性保留了一些美好的嚮往。

《香蜜》這部戲劇的女主角「錦覓」一出生即因其母(花神)為了避免她日後為情所困,因此以「隕丹」封閉了她對情愛的感知能力。長大後不識情愛的她,卻同時獲得天帝二子的傾心。而男主角——天帝的嫡子、火神「旭鳳」,為了保護到人世歷劫的心上人錦覓,隨之投胎轉生人間,爾後又因遭繼天帝之位的長兄忌恨排擠,投身魔界成為魔尊,整個故事在天、人、魔三界裡遊走。

如果說歷經艱辛、不畏攔阻而飄洋過海的愛情感人,那麼在仙俠劇裡可以發揮的可不只是飄洋過海而已。「仙俠劇」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可以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各種限制,用無邊遼闊的空間料理七彩情境,再以綿長的時間釀一壺滋味萬端的酒。

它可以上天、下地在比人世更為奇幻艱難的山水困境裡突圍,也可以衝破生命的限度,在綿延的時間裡不破不滅地追尋,創造出一種類「永恆」,讓主角們在輪迴轉生中莫名地錯失或相逢,博取觀眾的唏噓或滿足。

《香蜜》一劇就是以男主角在天上、人間、魔界的三個階段,區分了整個愛情故事的三種狀態,也算是一種「三生三世」的變形吧。

仙氣滿滿的仙俠劇

總體而言,可以馳騁想像是仙俠劇最重要的優勢。以穿越劇來說,無論怎麼穿越都有相對的「事實」必須遵守;而在仙俠劇裡,天界如何縹緲,畢竟無從考證,魔界又是如何的森黑,更是任憑劇組營造。武俠劇裡的「輕功」在仙俠劇裡根本不算回事,神仙們迴身凌空是基本款,古裝、神話、奇幻,各種超脫現實的想像,各種夢幻式的畫面,成為仙俠劇的特殊賣點。

也因此,比起其他戲劇,仙俠劇就更看重劇組的執行能力。如何才能展現出「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鬱紛紛」的天界氣象?而幽邈冥河又應該是如何的蒼涼?從各個場景的布置,乃至各種特效與後製的執行,都是劇組成敗的關鍵。

而《香蜜》作為相對後起的仙俠劇,在場景與造型上格外用心,以實搭布景加上奇幻特效,讓觀眾如入仙境,成為口碑與收視俱佳的保證。

除了場景的打造之外,服裝造型也是仙俠劇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既然有許多神仙要演繹,所以選角時對「顏質」十分講究。無論是俊男抑或美女,當寬袍大袖一揮、一個轉身,衣履翩翩,仙氣頓生!細緻的服裝設計,更豐富了畫面,例如女士的對襟襦裙歛著抹胸,還有那些衣袖上的青蓮圖繡,或是鵲梅相喜,或是瓜瓞綿綿,又或者一隻鳳凰展著雙翅,饒是變化萬端而意韻內藏。

據說近些年在中國出現的「漢服熱」與仙俠劇的興起有著莫大的關係。許多人都說穿上漢服之後,舉手投足、儀態與精神,甚至連性格都變了。古有云:「文質彬彬。」穿上漢服所造成的變化,或許正是以「文」而變「質」的一個例證吧。

不過,雖說布景特效與造型服裝讓《香蜜》一劇「仙氣」滿棚,總覺得此劇缺少了一份「神韻」。細思之,問題或許是出在它的「神設」(對神仙的設定)。

 

《西遊記》裡的豬八戒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大元帥。古瑞珍繪圖

▲《西遊記》裡的豬八戒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大元帥。古瑞珍繪圖

 

重定「神設」 開啟神韻

借鑑古代仙俠劇的翹楚《西遊記》,這部奇幻小說由西天取經的唐三藏師徒,帶領著大家沉浸在神佛與妖魔的奇特境遇之中,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尤其是人物性格豐滿。以豬八戒為例,他是書裡最滑稽生動的角色了,我們都知道豬八戒好吃懶做又好色。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大元帥的他,怎麼變成了豬八戒呢?

書裡豬八戒是這樣自述的:「我本是天河裡天蓬元帥,只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路線,投在個母豬胎裡,變得這般模樣。」

原來豬八戒只是「帶酒戲弄嫦娥」就受到二千錘的責罰,再貶下凡塵。

再來看看西海龍王之子,他則是因為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之罪。玉帝把他吊在空中,打了三百,待斬的他,才成為西天取經團隊裡的白龍馬。

我們可以看到要在天上當神仙是多麼不容易!在《西遊記》裡,神仙就是跟人、跟妖魔很不一樣。

然而,《香蜜》一劇裡有欲奪魔尊之位的魔王,當旭鳳轉生人間為王時,也面對一心篡位的王爺,更甚者天庭上的天后(天帝的妻子)更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繼承天帝之位,耍盡各種手段,甚至殘殺其他神仙。這種宮鬥戲碼放在神仙的角色裡,不僅讓情節「套路」化,更嚴重的是模糊了神、人、魔的分野,實質上是弱化了戲劇的內在張力。

或許有人會擔心太多「正人君子」的角色,會讓戲劇失去衝突與變化。我們再回頭看看《西遊記》,雖然書裡的神仙總是中規中矩,但是不妨礙構成戲劇所需的衝突、危機與懸念。因為在《西遊記》裡,神有神格,妖精有妖精的道理,而取經的師徒也在自己的「猴性」、「豬性」與「神性」裡輾轉掙扎。神與魔、天與地、正與負,在相生相剋中,反而拉大了差距而構成強大對比,因此呈現出精采的變化。

而《西遊記》成為經典,除了情節奇特之外,更因為它觸碰了更深層的人性,才取得了廣大的共鳴。因為人性就是在善與惡、神性與魔性中流轉!既然中國大陸開拍了仙俠劇,劇組花了巨大資源創造仙氣,或許編劇們更應該做好「神設」,讓「神韻」能真正迴盪在戲劇之中。

飛虎將軍陳納德的未盡之路

▲1940年蔣中正總統與宋夫人美齡接見陳納德。公有領域
第219期
仰岳
「我雖然是美國人,但我和中國發生了如此密切的關係,大家共患難,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個中國人。」──陳納德

在抗日戰爭中,美軍將領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創立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也就是著名的「飛虎隊」(Flying Tigers)來華助戰。這位勞苦功高的英雄,被當時人尊稱為「飛虎將軍」,卻因為他畢生堅持反共的信念,被中共指為「反動的飛賊」、「空中強盜」。

 

「飛虎將軍」陳納德。公有領域

▲「飛虎將軍」陳納德。公有領域

 

美國飛官緣結中國

陳納德(1893~1958年)出生在美國德州的一個農家,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於11歲時受洗,並一直保持著閱讀《聖經》及禱告的習慣,這影響到他日後的行為,在他投入中國戰場時,在部屬出發前總是要先祈禱,希望能得到神的祝福,進而戰勝敵人平安歸來。

高中畢業後,陳納德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軍旅生涯初期便展露卓越才華,但始終征途坎坷,後來在1937年以上尉軍銜退役。

退役之前,蘇共曾經看上了他,提出高薪邀請陳納德出任紅軍飛行教官,但陳納德認為蘇共將是未來自由世界的敵人,所以拒絕邀請。反過來,陳納德卻接受了蔣介石與宋美齡的邀請,擔任顧問,協助中國發展空軍。

1937年,對日抗戰爆發,陳納德獨自招募美國退役飛行員,組成了第14志願轟炸機中隊,參與了中日戰爭。

飛虎成軍揚名戰場

1940年後,蘇聯空軍援華人員陸續撤走,中國空軍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日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有鑑於此,陳納德返美宣傳中國國民抗戰事蹟,爭取各方支持,最後終於說服美國國會及羅斯福總統。

美軍為當時的中國提供了100架P-40戰鬥機,陳納德同時招募了近300位航空人員前來中國,至此美國志願空軍大隊──飛虎隊正式成立。

在整個二戰期間,飛虎隊總計對日作戰31次,以損失500架飛機的代價擊毀超過2,500架日機,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日軍商船、44艘軍艦,擊斃日軍官兵66,700名,為中國的抗戰發揮了無可計量的貢獻,陳納德頃刻之間成為美國人人稱道的英雄,獲得「飛虎將軍」的盛名。

左派當道離華返美

美國在太平洋戰爭後指派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團隊幾乎都由左派人員組成,他們嚴厲批評國民黨官員。史迪威曾對美聯社的記者說:「中國最需要的就是處決一百名高級領導人!」而另一方面史迪威卻稱中共為「民主的進步改革者」,並進一步要求美方將支援中國政府的資源轉向支援共黨政權。

個性剛直的陳納德,多次與史迪威發生衝突,最後第14航空隊的後勤被刪減了四分之一,到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前夕,陳納德被解除了職務。在離開前,他說:「我已盡我的責任,我對別人也無怨恨,我只怕我們打贏勝仗,卻失去了一切,連帶真正的和平在內……」

1945年7月,重慶成千上萬的群眾自發地前來為陳納德送行,百姓們親切地稱他為「老臉皮」(Old Leatherface),當時百姓們不讓汽車開動,而是把陳納德的汽車抬起來走上層層台階,一直抬到重慶中心廣場,人們排成一隊爭相與他握手。

一位多年來跟隨飛虎隊的國軍地勤人員說:「自從馬可波羅以來,還沒有一個外國人能夠如此博得中國人的心。」

一個戰士的道路

1945年12月,陳納德再次重返中國,這時的陳納德已意識到中共準備開始擴張的意圖,然而此時美國國內的輿論大多是支持中共,認為共黨是得民心的土地改革者。

1946年蘇俄開始大規模資助中共,共軍也開始在各地占領軍事要點,盟軍統帥麥克阿瑟下令要求中共停止行動,但中共置之不理。陳納德也向華府提出警告:「我一再提及要給予中國有效的軍事援助,否則中共將會在未來六個月拿下華北!」

然而陳納德的努力未能改變美國的對華政策,這時中共的正規軍人數較前一年擴大了七倍以上,他們大規模向國軍進攻,陳納德運用航空隊協助國軍運送了大量物資支援作戰。

面對陳納德的堅定反共意志,中共惱羞成怒將他抹黑為「反動的飛賊」,並刻意否定他抗日時期的功績,不斷進行負面宣傳。

1948年3月陳納德回美國做最後的努力,他與議員們討論美國的外交政策,不斷強調:蘇俄背棄了中蘇友好條約中的承諾,它正扶植一個武裝叛亂的政黨反對國民政府。陳納德要求國會要全力支持國軍對抗中共,因為當時共產黨已控制了華北的大半部分,局勢對國軍大為不利,部分參眾兩院的議員們雖對陳納德的信念給予支持,但卻未能改變當局的政策。

這時中國的情勢也不斷惡化,中共最後奪取了政權,中華民國撤退台灣。

至死不渝的信念及未盡之路

陳納德想為這一段慘痛歷史留下見證,並期望日後美國政府別再重蹈覆轍,在《論美國對華政策》一書的前言中,他寫道:「我們美國不得不承認我們將中國的土地拱手讓給了共黨,在對日本的戰爭中,我在重慶見識到了蔣委員長不斷地號召他那衣衫襤褸的軍隊去抵抗那日本野蠻的進攻。」

「他是在極大不利的因素下英勇領導著國軍走向勝利,然而作為盟軍的美國對他的作為如同芒刺在背,想到這點我就感覺到可恥……」

「我們美國怎麼可能容忍,甚至幫助蘇聯共產勢力,來替代在中國被粉碎的日本帝國主義!到今日我們中美二國六萬萬的民眾,以及全世界自由社會的人們正受著這一連串對華政策失敗的悲劇結果。」

不久後韓戰爆發,共黨也陸續滲透中南半島地區,美國當局至此意識到陳納德的建言的重要性,開始關注了台灣及在中南半島的情勢。陳納德重返戰場,他的空運隊在韓戰中,運送了近三萬噸的物資及一千餘傷兵。

1953年夏天開始,陳納德在美國各地進行巡迴演說,提及共黨滲透東南亞的危機。陳納德除了與麥克阿瑟將軍一同支持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的計畫外,更主張要建立一支國際志願空軍作為反共陣營的滅火員,只要哪裡出現可能遭遇赤化的危機便前往協助滅火。

然而這計畫始終未得到美國國務院的支持,最後只能無疾而終。陳納德繼續經營民航空運隊作為戰場上的後援及情蒐機構,他反共的信念一生未變,直到生命的最後,陳納德仍不斷地努力為他的信念奔走。

1956年初,陳納德長久以來的肺病逐漸惡化,他寫下了遺書:「我不知未來會如何?一切都掌握在神的手裡,但是女兒們,要記住:要誠實、有道德、忠貞與(感恩)所有人們的仁慈對待。」

1958年,艾森豪總統晉升他為中將,以表揚他的功績。

即使在臥病期間,他仍不間斷的寫信給美國參眾院議員,請他們務必關心共黨在世界的擴張以及支持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陳納德人生的大半部分與中國緊密相連,就如他曾說過的:「我雖然是美國人,但我和中國發生了如此密切的關係,彼此共患難,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個中國人。」

陳納德於1958年7月27日逝世,終年65歲。他被安葬於華盛頓特區阿靈頓國家公墓。他的墓碑正上刻著他所獲得的各種獎章;背面是用中文寫的「陳納德將軍之墓」,這是阿靈頓公墓中唯一的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