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房地产泡沫与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危机

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萧条之后,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即将面临的财政危机。
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萧条之后,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即将面临的财政危机。
Getty Images
第21期
何清涟

最近几个月,一直充当中国龙头产业的房地产业处于风声鹤唳状态,各种传言纷起,尤其是银行限贷令颁布之后,资金饥渴成了中国所有企业的传染病。先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客户断供现象,一些客户宁可银行将房屋没收也不愿意再继续供款,于是先是中国媒体惊呼各地出现了「断供潮」;接着又是各地银监局出面辟谣,称「断供潮纯属子虚乌有」;继而是房地产企业开始降价促销,而拉开这一幕大戏的是房地产大亨深圳万科公司。从8月底开始,万科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做了房市降价的「带头大哥」,拉动了降价潮。一向对中国唱好的摩根史坦利为了保证自己信誉,终于开始「预测」中国房地产有崩盘的危险。

当所有目光对准房地产市场,并希望政府能够有所作为时,一个更大的危险却被忽视了,即房地产市场陷入萧条之后,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即将面临的财政危机。

房地产业与政府的关系

自从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在20年间经历过两轮大起大落,而其大起大落均与政府有直接关系。有人将中国房地产市场称之为「政治市」,不无道理。所谓政治市,是指让一个市场化的行业发展渗透了政治因素,其含义有两重:一是指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及房地产业上缴的税收,早已成为各地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土地出让金收入已占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2004年全国出让金的价款更达5,894亿元,占同期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7%。而2005年与2006年两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均超过万亿,而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总共才达14,597亿元──从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之大来看,说其构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命脉也不为过。二是指政府官员也早将土地批租作为牟取私利的重要管道,国家审计署早就公布:80%以上的贪官均与土地有涉。自从国家审计署每年公布审计结果以来,土地审批一直是审计署称之为腐败黑洞的领域。

房地产业资金链条正在断裂

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我已经在不少文章中反复强调过。这里再提供一组房地产业的平均负债率数据:2006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负债率为72%,2007年上半年75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9.55%,北京房地产业平均负债率高达79%。

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对上海房地产企业贷款情况及其资金状况做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总体资金来源减少,资金趋紧,负债率上升,部分过度扩张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但目前尚未成为普遍现象;如果政策面继续趋紧,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可能断裂,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不容乐观。

地方政府债务雪上加霜

房地产业全面告急,不仅将造成银行贷款的巨大风险,还将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断流。这些年中央政府挥金如土,但地方政府却债台高筑。之所以会如此,倒是全拜前总理朱镕基1994年实行分税制之赐。

分税制的主要成果,是使中央政府控制住了大部分的税收收入,重新掌握了财政主动权。但分税制只是成功地重新分配税收收入,并让中央获得钱袋满胀,却根本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支出责任的重新分配。分税制之下,地方政府财权小,但事权极重: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全部的养老、失业、低保、抚恤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支出,中央却不用掏钱支付任何社会福利事业。当中央政府把大部分的收入都抓在手里、却将大部分支出责任都推给地方的时候,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本身的运转及官员利益,只能想方设法罗掘税源,压榨百姓,并大量举债。

早在2001年,有关专家使用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财政风险矩阵法,推算出中国县及县以下的财政亏空约为2,100亿元,县乡债务规模超过1万亿元。此外,全国2,800多个县(市)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县面临财政赤字,依靠举债度日。

中国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曾就地方政府负债做过专项调查,并于今年6月发布了《中国城市负债问题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抽取了全国65个大中城市作调查样本,要求这些城市填报的城市财政债务包括国债转贷、财政借款、外债、财政性投资公司债务、国内银行借款、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以及财政对外担保承诺。据统计,2004年这65个城市的本级财政债务总额为5,620亿元左右,而财政部估算这65个抽样城市的总负债额在7,000亿元左右。按照平均数推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负债总额为10,800到12,000亿元。财政部的调查结论指出:1998年至2004年,这65个城市的负债年均增速高达40%,远远超出13.4%的GDP年均增长率和17.6%的可支配财力增长速度,债务率(债务余额/可支配财力)已经超过100%。

地方财政风险迫在眉睫

中国财政部指出,很多城市政府已感受到债务的沉重压力,建设项目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现象普遍,有的城市已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目前潜在债务风险较大的城市主要是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和东部及中、西部的地级市。鉴于还债高峰期陆续到来,对于大多数还只是「吃饭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这就意味着巨额隐性财政赤字和地方债务。

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市两者的重要性于中国经济完全不一样。股市的萧条,最严重的后果是股民破产,而房地产业进入萧条状态,一是将导致将近30余个上、下游产业的衰退,二是将有大量人失业,三是将给债台高筑的地方财政以最后一击──只是中国不像美国,还有地方政府如亚拉巴马州杰佛逊县政府宣布破产一说,「天塌下来还有中央政府顶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科技創新值萬金 馬斯克或成首位兆元富翁
馬斯克(Elon Musk)的龐大商業帝國涵蓋電動汽車、社交媒體、太空火箭以及腦植入技術,或許將讓他成為全球首位兆元(美金)富翁。…
漫畫迷任日相 麻生肩負自民黨成敗
有漫畫宅男稱號的日本自民黨總裁麻生太郎,9月24日在眾院的首相提名選舉當選為第92任、第59位日本首相。…
陳鴛鴦巧手妝點生活
去年,在宜蘭民間藝師陳鴛鴦的蠟燭藝術個展上,第一次看到用冰蝕成幻夢奇景的冰蠟;燒熔海沙,散發亮麗光澤的沙蠟;以貝殼、…
中國羊年搞瘋西方媒體
羊年到來,在這個全球華人喜氣洋洋慶賀羊年的時刻,卻不小心搞昏了外國人,逼瘋了西方媒體。華人在大啖涮羊肉火鍋時,很少人會問那個「羊」…
「鳳姐」逛紐約大觀園 引爆熱議
在中國擁有550多萬微博粉絲的網路紅人「鳳姐」羅玉鳳,日前接受了美國之音專訪,談論了她在美國和中國的生活體驗和對比思考。…
美駐伊最高指揮官:預防ISIS 2.0出現
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領導人說,雖然從「伊斯蘭國」(ISIS)手中解放摩蘇爾(…
全球化是死了還是將得到新生命?
全球化是過去幾十年描述世界趨勢最重要的用語,但近年來各界對全球化有很多反思和批評,過去領導全球化的美國更採行了不少好像違反全球化的政策,…
大陸漢人為何支持中共對西藏的鎮壓?
3月10日以來,吸引全世界眼球的大事件莫過於中國當局對西藏騷亂的鎮壓。國際人權組織與媒體對中國一片譴責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