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悠悠薪傳路

幕后那双温暖无私的推手

幕后那双温暖无私的推手
郑英珠绑大头、身着民初服饰的本地歌仔剧照。(宜兰县政府文化局台湾戏剧馆/提供 李锟钟/摄影)
第14期
余立琴
宜兰县无形文化资产「本地歌仔」,
在艺师凋零殆尽的情况下,亟待传承。
郑英珠开办传习班,深入小区与校园散播种子;
为本地歌仔薪传竭尽心力,盼本地歌仔仍能传唱不绝……

朋友表演歌仔戏,有模有样,纯真无暇的脸庞,更添戏曲光彩!

在幕后,当然有一双温暖无私的推手,才能成就这样的光彩。她,就是2002年开办台湾戏剧馆歌仔戏传习班的郑英珠老师。

拥有一颗热爱戏剧的心,学戏曲的郑英珠认为每一种艺术都是值得尊敬的,它存在必有存在的价值,要多发掘优点,不应该偏颇任何剧种。

大二喜结缘,师承老艺师

身为台湾戏剧馆承办、本地歌仔老艺师陈旺欉的嫡传弟子郑英珠,十几年来戮力于地方戏曲的保存与推广,为本地歌仔竭尽心力。旺欉艺师为宜兰「本地歌仔」奉献毕生心力,分别于1989年与2005年获颁教育部薪传奖与宜兰文化奖殊荣。郑英珠跟随老师学习的时间里,「我要教你们当老师」──旺欉艺师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深印脑海。

她深感宜兰「本地歌仔」传承是重要的教育工作,要把握时间赶快做,不要计较名利得失。「老歌仔是旺欉艺师时刻悬挂在心的宝贝,何其有幸,我也是参与其中的一员。」郑英珠细说从头,时光骤然回到了大二那年……

1983年本土艺术抬头之际,宜兰「本地歌仔」应邀赴台北青年公园文建会的民间剧场表演,就读文化大学中国戏剧组的郑英珠到现场协助照看摊位。那一次演出汇集了一些宜兰年纪较大的本地歌仔艺师。那深具乡土色彩的老歌仔味,吸引了她的目光,「他们的妆扮、身段与音乐旋律,和平常看到的歌仔戏很不一样。」她首次观赏本地歌仔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6年,各地文化局正在筹设地方特色文化馆,歌仔戏原乡的宜兰,以歌仔戏为主题,委托文化大学林锋雄教授规划。因着地利之便,郑英珠于文大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台湾戏剧馆的筹划工作,1990年,台湾戏剧馆于宜兰县立文化中心(现文化局)正式成立,是一个具有地方性的民间传统戏剧文化的建设机构。

郑英珠于职内从事地方戏曲田野调查时,对宜兰「本地歌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995年,宜兰「本地歌仔」民间剧团「壮三新凉乐团」成立,她正式成为陈旺欉艺师的嫡传弟子。

「壮三新凉乐团」首次表演的〈桃花过渡〉,郑英珠担纲演出花旦桃花,和旺欉艺师的撑渡伯,可谓完美的搭挡演出,堪称经典之作。「老师倾囊相授、绝不藏私,虽年事已高,仍对老歌仔如数家珍,毫不含糊。」旺欉艺师的无私奉献,对郑英珠日后的宜兰「本地歌仔」薪传之路影响至深。

大朋友不藏私,小朋友乐追随

歌仔戏传习班成立初期很辛苦,参与的人数不多。郑英珠说,小朋友初来乍到连台语都不太会说,遑论有许多俗语和俚语的本地歌仔词汇。她会帮学员准备剧本,上课前先读剧本,了解辞意;唱词部分先录成音乐带,练习时不用文、武场,直接用音乐带教小朋友唱。

郑英珠认为,让学员们粉墨登场,对家长与学员都是莫大的鼓励,因此会尽量找机会让学员们演出。「强迫学员增加舞台经验,他们在演出过程慢慢学习,以后面对大舞台就不会害怕,就会更加成熟。」传习班在大家口耳相传下逐渐茁壮,目前成员已达六、七十人,以学习本地歌仔为主的青少年班有二十多位学员,年纪最小的仅就读国小一年级。

学员虽然增加了,却出现了新旧生混合上课程度差异的困难。「因为入学时间的先后,基础不同,所幸小朋友都不藏私,大的会带小的,小的也会把哥哥姊姊当偶像,乐意跟着他们学习,所以很快就会有概念。」郑英珠说,新手有了概念,教导起来就容易得多,这样的传承方式,不但对老师教学帮助很大,学员们在技艺上也会成长得快一些。

躲在背后,把光环给别人

目前传习班共有五位指导老师,英珠老师以教授本地歌仔生、旦为主。主攻花旦的她,对生角并不熟稔,然而因着大学时代扎下的平剧生、旦角基本功,她对于掌握生角的一些基本动作并不觉得困难。

英珠老师为了教导小朋友,没有演过的戏码自己得先学会。她在演出及教学前会先做笔记,画出身段图形,然后在家里对着镜子细细揣摩、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了,就把动作固定下来。「例如〈安童试十二道菜〉这出折子戏,安童试众人端出的菜肴,剧中角色的动作经过设计后,每个演出小朋友的手势就不会重复。」凡事用心、一丝不苟是英珠老师一贯的行事态度。

敬业的郑英珠经常深夜仍孜孜不倦埋首书案,为传统戏曲竭尽心力。负责传习班摄影工作的李锟钟说,认识郑英珠将近二十年,经常被她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动。「甚么样的老师,教出甚么样的学生,他们真的很认真。」他说,颁奖时躲在后面的人时常是真正做事的人,英珠老师总是把光环给别人。

英珠老师说,在人生短暂的生命里,应把握时间做些该做的事。「我只是不纯粹把歌仔戏当工作,而是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在经营。」对于周遭嘉许的声音,英珠老师淡然处之。

要求基本功,严师出高徒

舞台上,演员一举手一投足皆是身段,如何准确掌握人物性别?如何传递性格与情绪?如何动静皆美?「基本功」是必修课程。「学员每次上课都得反复练习手势、台步、跑圆场、扇花……老学员有时会觉得乏味,但这是马虎不得的。」郑英珠说。

「本地歌仔有许多细腻的动作,小朋友尚无法领略,内心戏的部分必须加强。」英珠老师说,要将一出好戏、角色演得入木三分,自我要求很重要。「演戏是由内而外的东西,不能只是流于表面。一句话里,可能涵盖好几个情绪,角色的人物性格掌握好,才会感动人。」她说,为了舞台上该有的水平,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演员的必备条件。

「本地歌仔唱词很多,小一的孩子尚不识字,只能硬背。因为背诵能力快、吸收力强,演到后来,表现不比大人差,跟大人配戏也没有太大问题。」谈到孩子们,郑英珠感动地说:「传习班有一次参加慈善义演彩排录像,从早上8点开始准备,直到翌日凌晨一点多钟结束,一整天的疲累,小小年纪的孩子们都不曾叫苦;有些小孩正在后台睡觉休息,叫他们起来,马上就能接戏。真是了不起!」

虽然受到小朋友优异的表现而感动,郑英珠依然扮演着严师的角色,要求演出得达到专业水平。「一般人认为小孩上台不哭就很棒了,对他们的表现会特别赞赏,因而造成小朋友松懈的心态,咬字、唱腔有时会出现瑕疵,这些都需要检讨改进。」对她来说,每一回观众的掌声都是更大的挑战,也是再次学习与检视自己的机会。

校园乐传承,看到亮丽未来

六年来,歌仔戏传习班在老师、学员和家长的努力与无私付出下,口碑载道,至乡下演出更是佳评如潮。

今年在员山乡大湖国小演出,获得热烈回响,小朋友看完哥哥姊姊们表演后,有17人报名想学歌仔戏。于是,2008年,大湖国小首开宜兰县国小歌仔戏社团先河,那是台湾第一个以宜兰「本地歌仔」为主的国小歌仔戏社团。

校长曹议铎说,乡下地区学生放学后接触艺术的机会较少,学校尽量多营造艺术环境,希望城乡的落差不会太大。「它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一件事情的自信与专注力,孩子们学习歌仔戏的附加价值远远超过课业。」他说,学生很认真投入,短短几个礼拜,已可看到成果。

「等这批孩子带到六年级后,希望国中能接手。」曹校长期盼以大湖国小为起点,让文化溯源在此落实,并带动周边学校的重视与参与。

看着学生们开心而热烈地摆着pose、唱着歌仔,宜兰「本地歌仔」彷佛活络了起来。透过这些有心人的保存与宣扬,我们依稀看到本土传统戏曲亮丽的未来。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孫文比較喜歡蔡英文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國民黨新任的主席馬英九最近分別接受了某雜誌專訪。該雜誌又把兩人的談話放在一起。我們若把兩人的談話做個比較,會很驚訝地發現…
影音平台百花齊放 你上網追劇了嗎?
這是一個多螢的世代。早上一睜開眼睛先用手機查看訊息;接著一整天用筆電工作;晚上回家看電視,廣告時間滑滑iPad;睡前再滑滑手機、…
中國增設自貿區 雷聲大雨點小?
正當中國經濟因香港反送中與美國貿易衝突開始折損時,中共如火如荼地增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似乎意在強化自身經濟實力以降低香港經濟地位,…
隨時走?近半中國官員認同「裸官」
中國社科院2月20日發布〈「裸官」監管調研報告〉。報告披露近半公職人員認同「裸官」,震驚社會。 「裸官」…
找對關鍵族群 聯名雖老哏但有用
「品牌聯名」(Co-Branding)是行銷老哏,這幾年不僅沒有退燒,聯名行銷(Joint Marketing)反而有越來越熱門的趨勢。…
富士康第九跳折射出甚麼?
第九跳!台灣登陸中國之光──富士康公司的員工又發生墜樓死亡事件!新華網對於富士康的評語是「折射企業文化的冷漠」,…
迷你倉起家 BOXFUL助力電商倉儲與物流
香港地狹人稠,寸土寸金,多數住家狹小擁擠,於是發展出個人迷你倉儲的服務。2015年成立於香港的「BOXFUL任意存」,…
古代的偉大父親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偉人傳記,大多以男性為主。而關於家庭教育的故事,通常敘述的都是母親,耳熟能詳的有孟母三遷、畫荻教子、岳母刺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