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鲜天堂南方澳的新鲜事

自苏花公路俯瞰内埤海湾。
第8期
余立琴
1997年第一届「南方澳鲭鱼节」,三天来了十五万人;
2001年第一届「南方澳鱼丸节」,带动鱼丸产业成长50%以上。
南方澳的魅力,绝不止于美味的鲜鱼……

后的南方澳渔港,海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鱼鲜味。

像岸边的潮水一般,此起彼落、往往复复,南方澳正上演着由盛而衰、由衰又盛的故事。

往昔的南方澳

渔业、造船厂、铁工厂兴隆

南方澳昔日称作「南风澳」,与北方澳两岬有如一对蟹螯南北环抱苏澳湾,地势浑然天成、雄伟壮丽。早在日本政府统治台湾时,即发现宜兰外海因有黑潮经过,涌升流带来丰富的浮游生物,鱼虾聚集,是良好的渔场,因此于1921年辟建南方澳第一渔港。开港前的南方澳一片荒凉,人口稀少。为了推动渔港的渔业发展,日本人后来又陆续兴建了鱼市场、曳船场等,招募及奖励渔业移民至南方澳定居。

1959年,台湾政府打造的内埤渔港落成,即为南方澳第二渔港。第一渔港边的海滩继之于1973年修筑成小型商港,后改供渔业使用,即南方澳第三渔港。自此,南方澳渔港除了蓬勃的近海渔捞,远洋渔业兴起,写下了南方澳渔业史辉煌的一页。

捕鱼前先利其器,岸边的造船事业自然不可或缺。日治时代的渔船都是木壳船,日人在此设厂以便维修,员工除了主要干部,一般工人均是在地人。日治中期,太平山的桧木逐渐被开发,开始运用台湾桧木造船。战后,日人悉数返国,台湾造船技师于是接手南方澳渔船制造。

除造船厂,铁工厂是渔业重要的一环,渔港里大小渔船在海上作业一段时间后,都需上架到陆地,进入铁工厂维修保养,维护行船的安全和船舶的寿命。南方澳渔港全盛时期,铁工厂林立。

全盛时期

岸边小贩人声鼎沸,妈祖庙前热闹繁华

1960年代前后是南方澳渔港最繁华的时期,当时各种渔业兴盛,渔产丰收。二平方公里的面积,聚集了由全国各地来讨生活的渔民,一万五千人的生活作息尽在此地上演,人人在这座拥挤的渔港里落地扎根,共同建构繁荣的渔村聚落。

短短近百年的历史,在此生活的族群不知凡几,猴猴社、平埔族、泰雅族、琉球人、日本人、朝鲜人,和来自台湾各地的福建人、客家人和外省人,杂揉多元的人文景象与风俗,呈现丰富的生命力。

那个年代出现一种岸边小贩,每当渔船午后返航上岸贩鱼时,小贩会聚拢至码头,将卖剩的商品和船员交换新鲜渔获,形成一种以物易物的买卖。因而妈祖庙前的港边街道上,人声鼎沸,热闹异常。每逢节庆,歌仔戏剧团演出数日之久,表演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舍离去,景象繁荣有如不夜城。

如今,近海鱼群的数量锐减,使得这里不再拥有地域的吸力。讨海维生的南方澳人逐渐变少,取而代之的是外来的观光客,趋之若鹜于海港的多元风貌、美妙的大自然景观与丰富的渔获献礼。

现今,许多南方澳子弟正为这片土地努力,体验、记录并传承在地的人文风情。因为一群默默耕耘的南方澳子弟,我们已然看到文化种子正在他们的故乡萌芽。一颗60年代的耀眼明星,正准备以崭新的风貌再现风华!

南方澳鲭鱼节

三天塞爆十五万人

1997年,政府积极推动小区总体营造一乡一特色,当时在宜兰观光协会担任总干事的廖大庆,了解这是未来地方发展的方向,也是推介故乡的好机会。于是以南方澳渔港主要的渔获「鲭鱼」为主题,撰写「南方澳鲭鱼节」的企划书。

当时镇公所毫无经验也没有预算,不知从何办起。种种困难考验着廖大庆热爱故乡、推展地方文化产业的决心。「如果我不坚持推动,鲭鱼节就办不下去了。」廖大庆自掏腰包,花了十几万元聘请台湾的画家画了一条鲭鱼、日本的画家画了两条鲭鱼,做为「南方澳鲭鱼节」的图腾。

图腾出炉后,廖大庆委托朋友设计请帖、路标、告示牌、旗子,并且亲自编写进度表。在他的努力推动下,一切就绪,第一届「南方澳鲭鱼节」终于在1997年10月推出。「据媒体报导,鲭鱼节三天来了十五万人,南方澳真的是塞住了。」他回忆着往事,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廖大庆认为南方澳海产街是个观光发展的街道,应该提升观光素质。商家随便用塑料袋装着在地传统盐渍鲭鱼,价值大打折扣,甚为可惜。2007年「南方澳鲭鱼季」前夕,廖大庆再度无私提供鲭鱼图腾,义务帮忙冷冻厂设计鲭鱼包装礼盒,将商品变为礼品,增加价值。

他说,透过包装礼盒不但可以突显鲭鱼价值,更可叙述在地文化、提升故乡美好形象。「人的一生,时间有限、能力也有限。我们不是懂很多事情,但可以就懂的部份,尽量做到最好。」果然在两天的活动中,南方澳鲭鱼礼盒大卖,配合的厂商开心得阖不拢嘴。

打响知名度

鱼丸节活络地方产业

2001年,廖大庆结束经营了十几年的通讯事业回到故乡,等待再次出发的机会。他喜欢在清晨时分至海滩观日出,海平线彼端旭日初升,三、两渔船点缀在晨曦照耀的海面上,好似一幅美丽的画作。

「这般美丽的画面早就深植于心,我依然每次受到感动。」用心感受家乡的一草一木,他发现依山傍水的故乡蕴藏着丰富多元的自然与人文,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充满着令人惊喜的题材。

那一天,廖大庆来到内埤的北滨公园,看到一群老渔夫聚在一起闲聊,他心想:「这么漂亮的地方,如果在国外,早就发展成一个观光景点了,为何大家都坐在这里没事做?」他兴起了举办「鱼丸节」活络地方产业的想法。

这个想法勾勒出美丽的远景,居民们兴致勃勃地答应参与。累积以前在宜兰观光协会的经验,企划书很快地完成了。孰料在举办前夕,里长们认为活动不可能成功,大家纷纷打退堂鼓。「如果放弃,岂不言而无信。」廖大庆一肩挑起所有的事情,勉励自己坚持到底。

廖大庆不负众望,2001年南方澳第一届「鱼丸节」在热闹中圆满结束,三天活动盈余十几万元,他悉数交给小区,并且把成果上报渔业署。「办过鱼丸节后,南方澳的鱼丸产业蓬勃发展,至少成长50%以上。」廖大庆戏称自己在参与的过程得到了丰厚的犒赏,那就是体重少了五公斤。

在鱼丸节的烘托下,南方澳鬼头刀(飞虎)鱼丸行情看俏,不但吸引游客大快朵颐,亦成为最佳伴手。

获得冠军的阿通伯鱼丸声名大噪,生意兴隆。廖大庆帮阿通伯美化室内环境,设计布告栏并挂上八十多岁居民刘惠的水墨画。不起眼的阿通伯鱼丸店顿时充满了艺术气息,成为叙述在地文化的艺术空间。廖大庆再度为故乡种下文化的种子。

绘画讨海记忆

素人画家渔夫阿公开画展

廖大庆在推展故乡文化时,无形中已广结善缘,故乡的老渔夫们一提到他,都竖起大拇指。刘生根就是其中的一位。

愈了解家乡丰润的文化背景,廖大庆就愈受到感动。当他在北滨公园看到老渔夫们以海边捡拾的小石子在创作各种鱼类图案的镶嵌画时,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动人的生命故事。他买了水彩与画纸、画笔,鼓励他们画下各种鱼类。

七十岁的渔夫刘生根毕生以捕鱼维生,从学徒到船长,五十年来经历多种渔业捕捞,几乎尝试过各种捕鱼方法。在廖大庆的鼓励下,他画出了兴趣。每天清晨,当别人外出运动时,他已摊开画纸,认真地开始作画。

从初期的鱼类彩绘、海上渔捞作业到记忆中的捕鱼岁月,刘生根发展出无限的创作潜力,一幕幕讨海的生活记忆,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在绘画世界里,他找到了生命的春天。

「没有期待他能画出什么,只是鼓励他作画。后来他画出了五十年来的捕鱼经验,弥补了早期没有照片记录传统渔捞方式的不足。」廖大庆决定为刘生根争取到宜兰文化局开画展。

在廖大庆的努力奔走下,素人画家刘生根的画作在宜兰文化局展出,渔夫阿公实现了开画展的梦想。当他开心看着电视上自己受访的画面时,心里并不十分清楚,因着廖大庆的关系,他已成为在地名人!

「1991年参加宜兰观光协会,表面上看是付出,其实在当中学到的经验,却是最大的收获。」廖大庆随着团队出国观摩考察的见闻,适时成为贡献地方的点子。当南方澳「南天宫」委员讨论要建盖一座149米高的妈祖神像时,他提出打造金妈祖的想法。「昨日是,今日非。不知道以后评价如何?但至少目前这座全国第一尊黄金打造的神像,吸引一批批游客涌入,为地方带来丰厚的经济挹注。」

如斯温馨的在地文化故事,不断地在南方澳上演。南方澳的新鲜事,绝不止于美味的鲜鱼……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練習特技的小孩
對於外國人來說,「功夫」是最吸引他們的中華文化之一。連帶的,包含毯子功、特技等的國劇、雜技、戲曲表演,也廣受西方人喜愛,阿丹當然也不例外…
阿丹的養雞實錄(五)
近期本欄目推出的是阿丹的「快樂養雞農場」攝影實錄。這100隻蛋雞已堂堂邁入第五個月大。 如今,小雞們已經長出了成年的羽毛,…
揭開真相!電影中媒體的真實處境
真相一直都在──《驚爆焦點》(Spotlight)(新片)導演:湯姆麥卡錫(Tom McCarthy)演員:米高基頓(Michael…
經濟趨穩 美房租漲勢將至
美國租屋者要留意了,兩位數的租金上漲可能即將成真。當前美國房屋出租空置率跌破10%大關,專家預估,到2012年甚至可能降至5%左右。…
來自紐約的華人藝術瑰寶
中華文化淵遠留長,有超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然而,歷朝歷代的璀璨文化今日已不復見。令人驚奇的是,就在幾年前,…
帕尼尼自己做 吃早餐是一件很Rock的事
如果您也是上班族,又是通勤上班的話,多少會有和我一樣的困擾:早起弄早餐很麻煩,好吃的早餐店要等很久(這樣就要更早起了,…
經濟危機 白領勞工被迫「變色」
隨著美國經濟持續蕭條,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高薪白領失業後找不到合適的新工作,有些人就轉而尋求需要技能較少、工資較低的藍領工作,…
經典語錄之四
周思齊(中信兄弟隊明星球員,獲選2012年中華職棒年度最有價值球員)── 人家說球場有棒球之神,我很相信這個。那是(打放水球)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