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北京重拾「韬光养晦」之策

北京重拾「韬光养晦」之策
中共如今正在滑入第三次被孤立的通道上。考察这三次被孤立的原因,就会发现根本原因还是中共的价值观及其行事方式与文明国家格格不入。Getty Images
第104期
何清涟

对北京来说,2011年最晦气的还不是内部那随时可能爆发的重重矛盾,而是外交上接踵而至的失利。最让中共憋气的是,对于美国的步步进逼,以及亚洲老盟友缅甸的疏离,中国还得赔上小心,不能像以往那样发出各种明暗威胁,以免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北京被迫对美国与亚洲邻国放低姿态

12月中旬,中国外交部通过非正式的表态,再度向美国低头,中新社12月18日发布一则消息,引述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在中国外交学院主办的「2011年中国外交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的讲话,称「中国无意也无力在亚太排挤美国,希望美国在亚太发挥建设性作用,包括尊重中方的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太平洋足够宽广,应能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的共存与合作。」

这与一个月前在夏威夷亚太峰会上的态度相比,态度简直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弯。那时,中国面对自己被排除在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之外非常恼怒,强硬宣称「美国并非太平洋国家」,「阴谋挑起亚太战争」。

对于另一个中共多年来努力经营、号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老盟友缅甸的「背叛」,中国也不是像以往那样气急败坏,而是低调应对。缅甸对北京的「背叛」其实并非小事,9月30日,新上任的缅甸总理吴登盛宣称暂停中国斥资36亿美元在缅甸北部的伊洛瓦底江上兴建的密松大坝,理由是大坝的修建违背人民意愿。更严重的是,这一叫停事先都未告知中国。大坝主要的投资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负责人陆启洲事后承认自己是从媒体上获知这一消息,并感到「非常震惊」。

当东南亚国家睁大眼睛注视着北京的反应时,却发现中国似乎咽下苦水,不但未就此公开谴责缅甸,还努力与吴登盛政府保持联系,更出人意外的是中国驻缅甸大使前不久还与缅甸民主派领导人翁山苏姬举行了罕见的会面,并表示中国或参与推动翁山苏姬政党合法化。如果不是与缅甸邦交的危机感,中共绝对不会两边下注。

北韩与美国的「二线外交」

北京面临的另一个外交难题是北韩权力交接后与中国的关系。

北韩一直是北京手中重要的「战略资产」,在不同时期,这份「战略资产」可以发挥出不同的价值。「冷战」时期,它是中国独裁政治建立「共产主义防火带」的重要屏障;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十年当中,它是北京与美国叫板的重要砝码。北韩的存在及其在中国默许下的持续捣乱,是一个持续把中国推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幕后推手。这方面的最好例证就是在关于朝鲜无核化的六方会谈中,中国希望通过扮演最重要的调停斡旋角色,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今天,它仍然是北京在东北亚保持力量平衡的重要工具。因此,从主观愿望上来说,北京绝对不愿意北韩发生任何改变。

不巧的是,金正日死得不是时候,正是北京今年外交失利,在亚太地区影响力急剧衰落之时。而且北京最担心的事情,即朝鲜与美国的接触早就发生了。2011年4月,一个由朝鲜贸易部长领队、农业部、金融部、工业部部长等作为成员的12人代表团,悄悄访问了美国。该代表团访问了Google、家得宝(Home Depot)、彭博集团(Bloomberg)、花旗银行(Citigroup)、环球制片厂(Universal Studios)和大型高科技公司,农场、批发站和港口等,还参加了史丹佛大学和纽约大学的讲座,讲座题目包括市场经济、公司战略、西方法律体制等。

这支神秘的朝鲜代表团,据说是由美国著名的官学两栖人物谢淑丽(Susan Shirk)邀请的。谢淑丽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曾在柯林顿主政时的东亚局任职,现任加州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主任,负责东北亚合作对话的项目,这个项目是美国「二线外交」(”track-two”diplomacy)的一部分。所谓「二线外交」是美国与具有冲突的非邦交国家之间,采取以民间组织和个人为主的交往方式。

失去北韩这份经营大半个世纪的重要「战略资产」,对面临外交困境的北京来说是雪上加霜。这就是中国目前对金正日去世后的北韩投注极高关注与笼络的原因。

北京为何被孤立?

回溯中共建政60多年以来的国际关系,至今已有三次被孤立的经历。第一次是1949年至70年代中美建交;第二次是1989年六四事件后到90年代中期。如今正在滑入第三次被孤立的通道上。考察这三次被孤立的原因,就会发现根本原因还是中共的价值观及其行事方式与文明国家格格不入。

1991年后,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减为7国:除中国、越南、北韩、寮国、古巴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外,还有尼泊尔、塞浦路斯两个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当中,只有中国因经济发展颇有成效,因而成为全球关注的大国,一度还被认为将与美国共同肩负领导世界的责任。但与中国日益成长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符的是,北京当局对于国际社会公认的普世价值和行为准则,一直采用回避和利用相结合的手段敷衍。

对内,北京侵犯人权、剥夺人民的生存权与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高度腐败,拒绝民主,还要求国际社会尊重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核心利益;对外盗窃知识产权、玩弄国际规则,向世界输出各种有毒有害产品,还错误地以为只要构建金钱加上大外宣的「软实力」,就能以「崛起」的傲岸姿态对待世界。

当世界看清了北京政府的真实面目之后,不可避免采用各种方式孤立并抵制,这就是中共面临第三次被孤立困境的内在原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全球食品大漲 聯合國:糧食危機恐長達數年
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正在飆升。聯合國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國家在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大自然的毀滅與新生(三)
本專欄從256期開始推出新的系列,由一場乾旱春日下美國紐約州的野火作為導火線,阿丹記錄了其中的毀滅與新生。 上一期的畫面中,…
「綏靖政策」與「惠台政策」的反思
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4月,知名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2020諾貝爾獎得主 女性比例續升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已全數發布,無論是醫學、物理、化學、數學,到文學與和平,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莫大貢獻。雖然獲獎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主,…
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
電業法三讀通過 日益能源科技打造全台最大商業區太陽能電站
汙染性能源排放加速地球暖化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對全世界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2016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