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大溪渔港 感受岛屿台湾

大溪渔港 感受岛屿台湾
海天相接,归航的渔船缓缓驶近,是岛屿台湾常见的风景。
曾汉东
第99期
曾允盈
望不尽的海平线前,船只依序投入港湾的怀抱。
卸货的船只缓慢驶近、紧靠岸边,鱼贩、买客马上聚拢岸前。
每艘船只卸下渔获后会转换船身的方向,在岸边整齐停靠;
停泊的过程非常耗时,不断考验开船者的技术,
让我看得目瞪口呆。

岛屿台湾,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孕育生命的富饶起源之一。长年以来,我们学会与海相伴、共存共生,成就这座岛屿丰富的海洋经验。

渔港吐纳着满载而归的疲惫船只。午后的大溪渔港,市声鼎沸喧闹,归来的船帆在风里昂扬。岸上的鱼贩与买客早在引颈盼望,不知今天大海献上了甚么鱼?伸手的距离,渔民卸下渔获带来希望。

从宜兰方向出发,沿东北角海岸经过梗枋后,我们来到头城镇大溪里的大溪渔港。大溪渔港建于日治时期,渔港是利用自然海岸岩礁炸挖而成,船只出海多是当日往返;仅有少数三天至二星期较长作业时间的捕捞,渔场则以龟山岛附近的海域为主。大溪设有新旧港口,旧港口目前仅供渔民使用,新港口则有市场供渔民与民众买卖交易。

大船入港 买客聚拢岸前

一走进渔港,扑鼻而来的鱼腥随即攻占嗅觉,这是每座渔港带来的共同印象。放眼望去,斑驳锈蚀的船只、鱼贩身前待价而沽的纷呈鱼鲜、全副武装戮力劳动的渔民,不断堆栈拥占着视觉,让人目不暇给。缓步向里走去,买卖声嘈杂鼎沸,我猜想着好买价与好卖价正在其中展开。

港口停泊的船只经一夜歇息,隔日的日出出港,终在当日午时航向归途。我伫立港边许久,望不尽的海平线前,船只依序投入港湾的怀抱。卸货的船只缓慢驶近、紧靠岸边,船舷绑有废弃轮胎以防碰撞,也让渔民得以迅速搬运渔获;鱼贩、买客马上聚拢岸前,无不企盼今日能有个好价钱。

甲板上,白鹭逐鱼而来,在天空盘旋争相觅食,不知何时方才成群悠闲飞去。

每艘船只卸下渔获后会转换船身的方向,在岸边整齐停靠;停泊的过程非常耗时,不断考验开船者的技术,让我看得目瞪口呆。看来狭小的港湾空间,经过多次的方位计算,渔船终能首尾相接并排其间;不像陆地可以随时踩煞车,载浮载沉的船只,只能在每一次的尝试里更接近目标一点。

交易市场 拍卖节奏快捷

大溪渔港是近年新兴的市场,当日往返的渔获最是时令新鲜,除卸货时的零散买卖,也能集中在贩卖场统一大批出售。

交易市场里各种鱼鲜分类过磅之后,在地上被分堆展示,待价而沽。只见渔会拍卖员眼神直视前方,嘴里念念有词,焦急细琐地为每一堆鱼鲜快速叫价;围着鱼鲜的承销商,其中的买客不断比着手势,若赶不及拍卖员的节奏,就只能与论斤秤两的鱼鲜擦身而过。买客出价后飞速在单上盖章再统一付费。若无人购买,拍卖员随即降价再喊,买客需有下好离手的果决,才能跟上快速喊价的步伐。

这里的交易仅限承销商参与,游人如我仅能在交易市场探首旁观──就在我看得一头雾水时,交易市场已然完成拍卖作业。

鱼鲜种类多元 产量丰富

大溪渔港鱼鲜种类多元、产量丰富,金钩虾、白带鱼、鳗鱼、小管、螃蟹等,随季节及海潮变化收获不同。来到这里,若不带走新鲜鱼虾,也可以在摊贩买些煮熟炸好的料理,边走边尝。

前往当日,虽然下起午后蒙蒙细雨,出入奔忙的人无不整着手套、工作服与雨靴,没有例外地在鱼市里喊声叫卖、劳力工作。这些渔业结构里的作业者,成为港边另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

地方渔港除与海洋关系密切,也能展现紧密的地方精神,更是地区渔业的展示窗口。无论产业结构如何转变,透过渔港,我们还是可以看见海洋看见世界。身在海岛台湾,不妨到港湾、渔村走走,它会成为你重新认识台湾的起点。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兩個義大利人奇蹟式的巧合人生
兩個出生在義大利、身分懸殊的同名陌生人「翁貝爾托」(Umberto),生命遭遇卻有奇蹟式的巧合:他們不僅長得極為相似,連一生的生、死、…
如何運用自媒體(之十九): 每天固定做一件事
面對網路行銷工具的千變萬化,許多人的感覺是學到最後有點無所適從,但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至理名言深藏在我們心中,…
多吃元氣早餐 心臟更健康
從晚上入睡到起床,是一般人一天中禁食最長的一段時間,此時血糖約在70~120毫克/百毫升。人體開始活動以後,肌肉需要消耗糖分,血糖降到60…
尋找台灣好新聞
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一次台大新聞所入學考口試時,一位資訊科技系的考生也來報考,…
抗疫!天然食物來相助
諾麗果 Noni fruit 「諾麗果」是近年來很熱門的健康食品。孕育諾麗果的「檄樹」,是一種在植物學分類上屬於「茜草科巴戟天屬」…
2015 年2 月中國大事
中共不公平補貼企業 美國投訴WTO 美國2月11日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抗議,指責中共當局不公平地補貼七個行業共179家出口企業,…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非營利組織如何傳播理念?
問:某人權團體經營困難,負責人秉持熱誠,但年事已高,堅持多年終究有些挫折與無力感。倒不完全是經費短缺問題,而是覺得要「賣理念」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