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赏月吃饼话中秋

赏月吃饼话中秋
中秋节吃柚子是台湾特有的文化。苏菊摄影
第96期
倪健哲
麻豆有一孝子林旦,生病的母亲在冬季想吃柚子。林旦跪在柚子树下向上天祈祷,伤心的泪水滴落在柚树上,柚树突然长出柚子。母亲吃了柚子,病情竟不药而愈。嘉庆君于是以林旦的「旦」字命名,将柚子称作「文旦」。

中秋佳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许多身处外地的人会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过个温馨的中秋夜。中秋节除了全家人一起赏月外,不外乎吃月饼、文旦以及烤肉。除了台湾特有的过节方式──烤肉之外,吃月饼与文旦可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尤其是月饼,即是古代留下来的传统。

为甚么中秋节要吃饼?吃的是文旦而不是其他水果呢?其实这背后都有一些小故事和历史缘由。

饼内藏讯息 中秋起义

关于月饼的起源,大家可能会立刻想到「八月十五杀鞑子」这个历史故事。

相传元朝末年,朝廷的腐败统治使得汉人苦不堪言,当时还是反抗军将领的朱元璋,准备在中秋起义聚集百姓抗元,但是元军防守慎密,讯息难以传递;于是刘伯温献计,放出谣言,在中秋节当日若不吃特制的小圆饼将会患上瘟疫,民众听闻便争先恐后购买。后来大家要吃月饼时发现里面夹着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此为起义的讯号。后来果然起义成功、推翻元朝。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朱元璋反元朝也不是一夜之事,历史上也无确实记载,甚至还有张士诚的版本。或许因为「内藏讯息」的点子很有趣,加上人们对于朱元璋的亲切感,所以才会成为流传最广的故事吧。

月饼祭月 象征团圆

月饼的由来甚早,大约在汉代时期就有,不过一开始并不是中秋赏月用,而是来自西域的食品,那是一种以芝麻、胡桃、胡桃仁为馅的圆饼,又称胡饼。

为何之后称为月饼?有这么个说法:唐朝玄宗年代,某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时,以胡饼为点心,唐玄宗觉得胡饼虽好吃,但是「胡」字缺乏美感;杨贵妃听到玄宗的话,仰望天上明月,感觉小圆饼与满月相似,便说:「称月饼如何?」从此之后,胡饼又被称为月饼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是月饼与月亮、中秋确实有意义上的关联。

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明代文人刘桐所著之《帝京景物略》中写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从上文可知,月饼象征着团圆。古代也以月饼祭月,因此月饼的形状都以圆形为主。古代习俗中,月饼祭月后,必须由长者将饼分切成块,以家族人数分配,如有人不在家也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文旦:纪念林旦孝心感动天

中秋节吃柚子是台湾特有的文化。柚子又称文旦,为何称作文旦,背后也有一段传说,而且还跟耳熟能详的「嘉庆君游台湾」有关呢。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台湾麻豆地方有一孝子名叫林旦,他的母亲非常喜欢吃柚子,每年林旦都会买柚子孝敬母亲。某年冬天,林旦的母亲生了重病,遍寻名医也医不好,某日,长期昏迷的母亲醒了过来,告诉林旦自己想吃柚子,但当时乃是冬季,柚子树连花都还没开,更别提柚子果实。林旦找寻多日,都找不到柚子可买,也摘不到。

眼看母亲就快不行了,却连最喜欢吃的东西都吃不到,林旦悲从中来,跪在柚子树下向上天祈祷,伤心的泪水滴落在柚树上,这时,树枝上突然长出了柚子,一个接着一个,没多久整棵树都长满了柚子。林旦喜出望外马上摘了好几颗回去,林旦的母亲吃了这些柚子,病情立即好转,之后竟不药而愈。

这件奇事就在市井间流传开来,后来传到远在中国的乾隆耳里,乾隆皇对此事很感兴趣,想见识一下柚子的神奇之处,于是派了太子来台湾找柚子。这位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君,来到麻豆后,从百姓口中了解整件事情,相当感动;为了纪念这孝心感动天的事迹,就以林旦的「旦」字命名,将柚子称作「文旦」,这便是日后麻豆文旦的由来。

这个传说类似二十四孝的「孟宗哭竹」。虽然不是有根据的记载,但或许正因为有这个故事背景,台湾人因而习惯在中秋节这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以文旦来表示孝心也说不定。

不管这些食物的传说真假,它们都代表着中秋节家族团圆温馨的意义。现代人习惯在中秋夜赏月烤肉,也是因为喜欢那种大家团聚在一起的感觉。出门在外的朋友,有多久没回家?不妨趁这中秋佳节回家一趟,与家人团聚,赏月吃饼同欢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全球食品大漲 聯合國:糧食危機恐長達數年
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正在飆升。聯合國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國家在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大自然的毀滅與新生(三)
本專欄從256期開始推出新的系列,由一場乾旱春日下美國紐約州的野火作為導火線,阿丹記錄了其中的毀滅與新生。 上一期的畫面中,…
「綏靖政策」與「惠台政策」的反思
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4月,知名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2020諾貝爾獎得主 女性比例續升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已全數發布,無論是醫學、物理、化學、數學,到文學與和平,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莫大貢獻。雖然獲獎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主,…
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
電業法三讀通過 日益能源科技打造全台最大商業區太陽能電站
汙染性能源排放加速地球暖化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對全世界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2016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