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多姿多采的七夕风俗

多姿多采的七夕风俗
七夕日又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乞巧」的活动。妇女们在七夕夜晚,向着月光以线穿针,若能穿过去,代表手艺如织女灵巧。Getty Images
第93期
倪健哲
七夕日又称为乞巧节,这一天有许多「乞巧」的活动。
妇女们在七夕夜晚,向七娘娘乞求智慧和巧艺;
宫廷中的乞巧会有专门的场所,通宵达旦,相当热闹。

今年的七夕正好是周末假日,许多年轻情侣都在计划如何度过这「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是七夕这天不只是情人约会的日子,它可是难得的传统妇女节日,同时还是庇佑儿童、祝福读书人金榜题名的日子!

向七娘娘乞巧

大家都知道织女与牛郎的鹊桥之会,却鲜少有人知道织女在七夕真正的任务是甚么。七夕有许多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与耳熟能详的七仙女息息相关,或许是「七」这个数字的关系,所有和仙女有关的习俗都是最小的那位,也就是「七娘娘」,台湾民俗又称「七娘妈」、「七星娘娘」、「天仙娘娘」等。

传说七娘娘的手艺灵巧,善于织布,因此凡间的妇女总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希望能成为巧妇,求得美满姻缘。所以七夕日又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乞巧」的活动。

乞巧的来源相当早,在西汉即有记载,古代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云:「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风土书《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妇女们在七夕夜晚,向着月光以线穿针,若能穿过去,代表手艺如织女灵巧。另外还有把小蜘蛛放入小盒内,以瓜果祭拜七娘娘之后,开盒见结成的蛛网,若是织得密网,表示可乞得巧手。

到后来,穿针乞巧的活动已不只是民间小事,五代时描述唐朝风俗记事之书《开元天宝遗事》有云:「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从以上文献可知,在宫廷中的乞巧会有专门的场所,通宵达旦,相当热闹。而且还演变成趣味竞赛。

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穿针乞巧的活动──「投针验巧」──妇女们将平时绣花的针丢入水中,等细针浮上水面后,观察水底的针影,若显示出的是「散如花,动如云」、「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就代表乞得巧手。

除了保佑妇女,七娘娘亦扮演幼儿的守护神。小孩在十六岁之前,都让七娘娘护佑成长,等孩子长到十六岁那年,必须还愿祭祀,称「作十六岁」。还愿时必须供上清茶、果品、芋油饭、鲜花、凸粉、胭脂、红纱线,再做一种特别的「软粿」──比一般汤圆要大一些,压成扁圆型后,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凹槽。传说凹槽是给七娘娘装眼泪的,因为牛郎与织女一年才能相会一次,见面时难免伤心掉泪。这个祭祀活动也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成年礼。

拜床母

除了七娘娘之外,还有一位儿童的保护神「床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床的形象是女性,除了保护儿童能好眠长大,也能保佑女性生育。传说小孩生下来有胎记,就是床母做的记号。

七夕日是床母诞辰,有小孩的家庭,当天傍晚通常会在儿童的床边祭拜床母,准备油饭、鸡酒为供品,并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给床母,祈求孩儿平安长大。拜床母时间不能太久,上香后立刻烧纸钱、撤供品,理由是床母要照顾小孩,没那么多时间享用供品;另一种说法则是,拜太久会让小孩赖床。

祭魁星

七夕除了是妇女幼儿的节日,同时是考生的日子。主掌考试的魁星爷,也是在这一日诞辰。魁星爷就是魁斗星,为廿八宿中的奎星,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又称魁星或魁首。古代士人中状元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指的就是魁星主掌考运之事。

早在宋朝时,魁星信仰极盛,到处都可见魁星楼、魁星阁。魁星的形象是一名蓝脸红发、胸肚全裸的大汉,一手执笔、一足踢斗,并站立在鳌鱼(《山海经》中的海中巨兽,似龙似鱼)头上,一脚翘起如钩,又有「独占鳌头」之意。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总是会在书房中摆上一尊「魁星像」,或是在墙上挂上一幅「魁星踢斗图」,讨个好彩头。

七夕不但是妇女孩童的节日,也是成人礼的日子,魁星爷又能保佑考生高中……看来七夕还真是个好日子。

其实七夕的传统习俗还相当多,而且大多与七仙女有关;各地的风俗又有些许不同,十分有趣!然篇幅有限,只能介绍一二。读者若有兴趣,不妨查查风土书籍,或是请教家中长辈,将可了解七夕日多采多姿的内涵!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全球食品大漲 聯合國:糧食危機恐長達數年
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正在飆升。聯合國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國家在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大自然的毀滅與新生(三)
本專欄從256期開始推出新的系列,由一場乾旱春日下美國紐約州的野火作為導火線,阿丹記錄了其中的毀滅與新生。 上一期的畫面中,…
「綏靖政策」與「惠台政策」的反思
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4月,知名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2020諾貝爾獎得主 女性比例續升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已全數發布,無論是醫學、物理、化學、數學,到文學與和平,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莫大貢獻。雖然獲獎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主,…
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
電業法三讀通過 日益能源科技打造全台最大商業區太陽能電站
汙染性能源排放加速地球暖化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對全世界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2016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