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巧思開創紅磚藝術新格局

「砖家」的孙悟空72变

第11期
张咏曦
只要多用些心,多用些巧思,
红砖也能像猴子一样拥有72变的能力,
创造出艺术多元化的好作品。──粘锦成

 

红砖文化产业在欧洲非常受欢迎。然而台湾人却不是很喜欢,因为红砖相对上不抗震,而台湾正位处地震带上。反观欧洲,没有地震,更没有台风,顶多会下雪。走在欧洲各城市的街上,随处可见红砖建筑物,非常古典、非常美,红砖跟他们的生活已然结合在一起。 

以红砖艺术化为目标

粘锦成的名片和作品DM上,将砖块用猴子图像呈现出各种样貌。曾有学生问他:「老师,你属猴吗?」粘锦成解开这个小秘密:「我不属猴,可是你仔细看那猴子的头,是不是方方正正就像砖块一样?一样是多变化、多元性的。所以石头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这样,意味着凡事多用点心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要让红砖的寿命有效地延伸,唯有与艺术结合,如同欧洲一般。粘锦成一生的梦想,就是将砌砖作品与其他艺术接轨,开创另外一种局面。「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让全世界都可以看得到台湾有这样的文化产业,大家不再认为砖块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物品,或是只关心这块砖块多少钱?如果能和艺术结合,砖块就变成无价了。」

为了深入民间推广红砖艺术化,粘锦成以国手级队员组成「砖家」团队,粘锦成说:「这是世界级的组合,每个队员都身怀绝技。」「砖家」经常受邀至国内许多小区和学校做营造美化,获得相当好的评价。 

「春耕图」突显山脚小区特色

最著名的「春耕图」是「砖家」为苗栗山脚小区所做小区营造的代表作。山脚小区是一个农村,业主希望塑造一个全国首创的、吸引人的创作。「砖家」与村民们聊天后知道这地区盛产荷花,于是将荷花与农耕结合完成了一幅「春耕图」。另外,山脚小区还有台湾首座「迷你型」红砖迷宫,这也是「砖家」作品当中相当突出的一个。目前正在红砖迷宫旁经营「Go Go Water」的许育嘉小姐谈到,很多朋友来到这里,意外地发现这迷宫很有在地特色与创意,都欣喜万分,有些人还会拍照留念。

山脚小区「款款砖情」小区营造计划主持人,同时也是湾丽砖瓦文物馆的馆长易荣昌,谈起当初邀请粘锦成参与入口意象设计制作时表示:「想不到在这传统又冷门的行业与艺术里,还有人愿意耕耘。我们肯定年轻人的冲劲,也希望能给年轻人机会表现。」 

丰收」展现立体化作品新创意

以生产糯米为主的埔盐乡,2003年利用荒废已久的台糖旧车站改造为「糯米风味坊」。2007年「砖家」特别为「糯米风味坊」制作「丰收」红砖艺术装置,作为入口意象。一颗糯米再加上二个农夫,烘托出农夫胼手胝足为农业之乡打拚的景象与糯米文化精神。

粘锦成认为这是一个新突破!以前的红砖作品都是将图案镶在墙里面,现在他有新的想法:把墙拿掉,直接用红砖砌成两个立体化的农夫耕作塑像,用以代表他们的故乡。这是新的思维,也是创举。

「丰收」的红砖雕刻,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这里彷佛成了观光景点。经常来糯米坊泡茶聊天的詹先生表示:「很美,也很有特色,好像变成糯米坊的地标。」

粘锦成认为,红砖要成为艺术品,必然要以立体方式呈现。除此外,未来要努力的目标是要进一步做到能在室内展现。「葡萄」就是这样衍生而来的。目前他投注心思改良素材,创作更多轻巧简约的作品。曾经有人建议粘锦成将作品迷你化,他说那就变工艺,不是艺术了。未来他将要挑战更高标准、难度更大的创作,他希望把最好的作品留下跟大家分享。

粘锦成信心满满地表示,只要能够持续专注的投入在某一艺术领域,即使是再冷门的东西,一样能开创出领导风潮。他以朱铭的木雕、杨英风的雕塑甚至是洪新富的折纸来鼓励自己:只要专注并持之以恒,一定就能成为真正的「砖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廟宇乾坤
阿丹說,他因為追看功夫表演者的武器從哪兒來的,所以不經意地來到這座位於台南市鹿耳門溪南寮的興安宮。 阿丹說,台灣的廟宇和西方的教堂很不一樣…
微暗天色下的麋鹿群
上一期介紹了阿丹受邀前往美國肯塔基州南部一處廢棄的煤礦場,目的不是拍礦坑,而是拍攝在此復育的麋鹿。 本期,麋鹿終於現身了。…
央視高層斂財20億 醜聞搖撼官媒
中國最主要的官方宣傳機構──中央電視台,最近負面傳聞不斷。曾任央視副台長的原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被雙規後,近日終於有高層落馬。6月1日,…
自然光不足 或致記憶力喪失
有科學研究表明,自然光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人在缺乏自然光的環境下待久了,就會感到疲倦或沮喪,甚至喪失記憶。 …
中元普渡話靈異現象
又到了黃曆七月,也就是俗稱的「鬼月」。鬼月的中元節,是台灣人習慣的「普渡」的日子。據說因為地藏王菩薩曾發願要普渡眾生,…
樂在騎中‧愛在山海觀 馬術比賽
  玩膩了遊樂園,正在尋尋覓覓郊外踏青的景點嗎?淡水還有一個好去處,就是到山海觀馬場騎馬。環境遼闊舒適,…
眷村雜記完結篇 眷村過年
走進村子,看見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裡掛上香腸、臘肉時,就知道快要過年了。 自製香腸臘肉好過年 除了做年菜、親手縫製新年穿的新衣,…
台明將把蠟燭給別人 自己就亮了
1980年代,中國大陸挾大批「廉價勞工」之勢,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台灣也開始出現傳統產業外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