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网络攻击加剧 美中陷数字冷战

网络攻击加剧 美中陷数字冷战
美国网络安全暨通讯整合中心(NCCIC)的分析员正聚精会神地准备进行一场代号为「风暴3」的国家级网络安全演习。Getty Images
第91期
万厚德

国际军、经、商、政网站遭骇事件,近期正被推向另一个高峰。专家追踪发现,许多攻击源头指向中国,特别是济南、上海与海南岛等地。包括美、英、德、澳等遭到网络攻击的国家,纷纷提出指控与应对措施,美方甚至将此行径视为敌对行为,一时烟硝味甚嚣尘上,彷佛回到冷战时代。

Google在6月2日宣布,有数百名Gmail用户的帐户遭到攻击,尤其是一些美国官员、军方人士和中国政治活动分子的账号、密码遭到锁定窃取。这是继2009年中,Google在17个月内二度指控中国黑客入侵。以设计F-22猛禽与F-35闪电等先进战机而著名的美国主要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5月也受到「颇具力度而且顽强的攻击」,所幸立即被发现,未发生严重伤害。

锁定对象:国防商与中国问题专家

《华尔街日报》引述安全专家的话说,这些来自中国的攻击次数,正以每月4到5倍快速增加,虽然不能证明是中国当局直接指挥,但是攻击行动大量锁定欧美的中国问题专家的事实令人震惊。

中国问题与网络安全专家毛文杰(James Mulvenon)追踪了4年来中国对美国的网络钓鱼行动。他指出,当前记录到攻击30到40名中国专家近100多波攻击行动,黑客锁定了华府大量的中国专家,包含前政府官员或即将出任联邦职务者。毛文杰说:「他们想要找到握有管道的人。」他表示,如果网络间谍从华府研究机构与一些美国官员身上取得敏感但非保密资料,「就能相当清楚掌握华府对中国相关事务的行动」。

分析指出,自欧巴马执政以来,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外交到军事上的对立与冲突不断。美国自阿富汗撤军以及宾拉登被击毙后,逐渐增加在亚太的外交与军事能量,以围堵并降低中国对亚、非两洲的影响力,这引发中国当局的紧张,在军事硬实力有限,经济软实力吃紧下,经营多年的网络超限战略顺势浮现。

蓝色网军加红色网军

中国当局5月下旬证实,在广州军区正式成立军区级「网络蓝军」,声称是为了强化军方「薄弱」的网络防护,但对于是否会攻击他国则未予响应。分析指出,中国承认组建「网络蓝军」并大规模与「红军」对抗军演,说明了「网络红军」早已成军的事实。

由于网络攻击层出不穷且手法日趋精密、损害愈加严重,美国国防部5月底公开表示,若美国关键计算机网络遭到攻击,将考虑经济制裁、网络报复攻击或军事打击。

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认为,限制与规范美中充满巨大潜能的间谍活动,是未来5年要面对的挑战,但不能以军事遏制方式进行;刚卸任的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则要求与中国讨论网络攻击问题,并在某些领域划上不应踰越的红线。

中国对美国的网络入侵,除了美国政府之外,还包括私人企业、新闻媒体,以及Google和34家科技与国防公司,范围相当全面。中美双方在网络上已达到「数字冷战」的对峙状态。

另一个被美国视为网络安全新威胁的对象,则是知名的中国华为技术公司。

赛门铁克结盟华为 个资现隐忧

美国记者葛维兹(David Gewirtz)指出,最新的威胁是具有浓厚军方色彩的华为,已经能够透过赛门铁克(Symantec)系统入侵个人计算机。华为与赛门铁克于2007年5月合组一家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成都,成立之初就招募了大批黑客以备后续发展,目标之一是建立中国第一的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室。该公司让华为可以更轻易地掌控计算机IP,而赛门铁克以近19%的市占率位居全球最大资安软件品牌。

由于华为与中国军方的密切关系及资金来源不明,且常以行贿取得标案,许多西方国家对于华为介入国内通信市场,都以安全为由抱持排斥立场。印度也发现华为的设备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可能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所以对此类中国企业极端抵制。

分析指出,中国网络技术能够快速成长,其实是拜西方先进厂商所赐,尤其是美国思科(Cisco)与加拿大北电(Nortel)。2008年一场控诉思科参与中国侵犯人权的参议院听证会前夕,一份思科内部流出的文件显示,思科将中国严密的网络审查计划视为一大商机,包括为中国的审查系统──即所谓「金盾工程」,也就是为西方所熟知的网络长城(Great Firewall)提供服务。这证明思科把路由器作为压制言论自由的工具,不但向中国推销,还协助进行网络关键词等过滤技术的开发与移转。在高阶网络入侵技术上,中国当局甚至因此成为领先者。

分析指出,当西方国家开始正视此问题时,无论是精进网络技术或在军事上遏止,中国政府的领先局势还能维持多久,就说不准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豔豔冬陽唐麻丹 奕奕瀑布蝴蝶谷
位於台中縣內的「谷關七雄」,是七座盤踞在大甲溪兩岸的山岳。七座山都是河谷切割地形,以山形雄偉、落差極大,贏得「雄」字封號。而唐麻丹山呢?…
如何登上老闆的功臣榜單?
「就業情報」發布「拒絕長大新世代」調查報告中指出,台灣許多年近30歲的年輕男女,學歷很高,家庭經濟狀況很好,卻在家裏蹲,不願投入就業市場,…
大陸訪民自辦「第一個申冤節」
 中國普法日(12月4日,即中國法制宣傳日)前一天,有200多位中國各地的上訪民眾聚集北京。他們在北京路公益東橋郊外,…
翁松燃、姚嘉文世紀對談:川習政治下的台灣處境
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為改變前朝作風,正雷厲風行、強力施政。習近平五年前就任中共總書記,面臨江澤民集團的奪權陰謀與貪腐遍地,…
中國收緊外資脖子上的韁繩
台灣學界正在討論自身對大陸經濟過分依賴的負面後果,在此情況下,很有必要參考一下歐美跨國公司近兩年在中國的遭遇,這遭遇一言以蔽之,…
鐵、公、航 中國交通演繹「三國」
自1998年以來的十多年間,中國把發展交通設施放在擴大內需的重點位置,掀起了大規模的交通建設高潮;而現在,卻面臨著容量過剩的危機。…
為何台灣外省後代教育程度高?
夾在德蘇兩個強國中間,波蘭這個國家的近代史命途多舛,其領土曾有過巨大改變,人民也經歷過大規模遷徙,顛沛流離。   ▲圖一:…
右手已完美 讓戒指裝扮左手吧
網路上流傳著《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你說我說」單元主持人西勒‧庫斯特的一個故事。公元1963年,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