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外媒关心中国「五毛大军」无声渗透

外媒关心中国「五毛大军」无声渗透
中国网络信息受到官方的严格监控。Getty Images
第88期
王燕

自Google撤出中国事件后,西方媒体对于中国政府监控网络已经司空见惯,但其实官方投注的心力远超乎外界想象。一则法新社有关中国「五毛大军」的报导,最近引起关注。

据法新社5月15日报导,北京不仅雇用了一批网络警察对因特网进行审查,还雇用了俗称「五毛」的「网络评论员」作为政府的传声筒。报导说,这种方式虽不地道但很有效。

在中国,有近5亿人上网,其中超过半数网民使用新浪微博。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部落格服务的类网站。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实时分享。两岸三地明星,如台湾大、小S姊妹,都是微博的使用者。因特网已迅速成为中国人的虚拟论坛,也成为了主要共鸣地。

「五毛」究竟是谁?

官方显然注意到了这一事实。尽管当局已对网络空间甚么可以谈、甚么不可以谈实现了严格禁令,他们还是非常留意网上言论。于是,很多是「冲着钱」来的「网络评论员们」就采取匿名或假名的方式,渗入微博、新的网站及聊天室当中,在网上传播「政治性正确的」言论。

外界十分好奇,他们究竟是谁?

中国传媒网站Danwei.org的一位编辑杰若米‧句德空(Jeremy Goldkorn)对法新社表示:「这个非常神秘,这些人不会面对媒体说话!每个人都只是在猜测。」

一位在北京的外籍中国因特网专家雷纳‧德‧史宾斯(Renaud de Spens)对法新社表示,这些「网络评论员」可能绝大多数是学生,从事「基本的剪贴工作」,而这种任务不用动脑子,「就像他们从事电信推销业的工作那样」。其中一些学生干这个是在试图提升自己获得「党票」的机会。

但是这个「网络评论员」群体还包括公务员及国营公司的员工,甚至还有那些熟悉「拥护党的路线」的退休人员及家庭主妇。史宾斯还表示,该系统远远不只是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的。他表示,各个省、市、地区及工作单位都拥有自己的「网络评论员」部队,无声无息地渗透入网络空间。

2010年,中国官方《环球时报》报导说,仅甘肃省就在招募650名网络评论员「在有争议的事件上引导公众舆论」。

「五毛」转型后更加隐蔽

这种现象也引起国际人权组织的关注。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组织秘书长萨里尔.榭蒂(Salil Shetty)今年3月警告说,中国、伊朗这些国家正在投入「相当可观的资源建立亲政府部落格」,以图巩固他们的权力。

大约5年前,微博首次在中国露面,第一个「五毛」也随之而生。之所以称为「五毛」,乃因这是北京当局给每发一个拥护中共路线帖子支付的报酬。据史宾斯介绍,「五毛」逐渐被一支新生的政府在线专人取代,这些人更加隐蔽也更有效。

新闻网站MarketWatch.com创建人之一的比尔‧毕夏(Bill Bishop)表示,「看上去他们已经做得更加隐蔽,他们做这样的事好几年了,已经很好地学会了如何来利用因特网。」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贴一贴类似「我们的领导人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类口号,他们已发展到会写一些具体的分析评论。在利比亚危机中,他们发表评论,抨击说西方针对利比亚格达费政权的空中打击仅仅是为了石油。

史宾斯称,「这些信息进入到人们的头脑里,即使对异议人士,都能起到下意识的作用,尤其是这些评论看起来蛮有道理」。

近期的热门话题还包括美国突袭猎杀了盖达组织首领宾拉登、北京在努力制造航空母舰、中国的食品安全及蔬菜价格等等。在新浪微博,亲政府的网民最近正在努力抹黑著名的被捕艺术家及活动人士艾未未。

「五毛」渐渐失效?

中国著名的独立博主李明(音译)表示,那些网络评论员是依据其发帖数量获得报酬,如果他们的一个帖子被顶成该网站最火爆的帖子之一,他们还能拿到额外的奖金。

大规模操纵网络的效果如何,专家们有不同看法。

史宾斯称,「在那些最火的议题上,当辩论进入三天,就只剩政府宣传的那些帖子了。」它制造出一种「假的公众舆论」,让大多数网民去盲从,「这是中共宣传的重大胜利。」

不过,Danwei.org的编辑句德空则认为,中国网民「颇具怀疑精神」,他们试图不去相信任何人。但句德空也承认,「如果网上大量的评论都与政府站在一边,当然人们就更加难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然而,对因特网的大规模操纵对北京领导层也有不利的一面,由那些独立的亲政府网民经常被人们蔑称为「五毛」可窥见一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全球食品大漲 聯合國:糧食危機恐長達數年
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正在飆升。聯合國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國家在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大自然的毀滅與新生(三)
本專欄從256期開始推出新的系列,由一場乾旱春日下美國紐約州的野火作為導火線,阿丹記錄了其中的毀滅與新生。 上一期的畫面中,…
「綏靖政策」與「惠台政策」的反思
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4月,知名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2020諾貝爾獎得主 女性比例續升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已全數發布,無論是醫學、物理、化學、數學,到文學與和平,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莫大貢獻。雖然獲獎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主,…
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
電業法三讀通過 日益能源科技打造全台最大商業區太陽能電站
汙染性能源排放加速地球暖化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對全世界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2016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