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难敌数字化网络 《纽约时报》将停印

难敌数字化网络 《纽约时报》将停印
《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博格近日承认:《纽约时报》将于未来某时停印,日期尚未决定。
Getty Images
第72期
李强

据《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9月8日报导,《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发行人苏兹博格(Arthur Sulzberger Jr.)当日在伦敦的第9届世界新闻报业峰会承认:「《纽约时报》将于未来某时停印,日期尚未决定。」该报未来将主推网络版报纸订阅业务。

新闻网引入计量式收费墙

苏兹博格表示,2011年初,《纽约时报》网站将推出一个「计量模式的收费墙」(metered-model paywall)。他说:「这让数以百万计通过搜索引擎而来的读者,能顺利寻找我们提供的内容。」

《纽约时报》正在与有「社交媒体孵化器」之称的Betaworks合作,开发个性化的社会新闻服务News.me。Betaworks公司包括TweetDeck和Bit.ly。前者是推特(Twitter)桌面软件,后者是可缩短网址或URL的工具。Betaworks首席执行官博思威克(John Borthwick)称该项目已进行六个月之久,计划2010年底正式向公众推出。News.me预计在今年稍晚推出,初步先发展苹果iPad应用软件,稍后可能推出网络版。

网络数字化日盛 印刷媒体业渐衰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其实时性、消息来源广泛性及个性化的优势,令民众纷纷改用网络获得信息。包括报纸在内的印刷媒体不断失去读者及广告客户。2008年以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落基山新闻》等百年老报有的破产停刊、有的缩减发行、有的转成纯网络媒体,纷纷吹起熄灯号。美国报业协会9月7日称,2010年第二季度美国报纸广告收入下滑5.6%,只有64亿美元。报纸在线收入同比上升14%,但无法抵消其广告收入的下滑。

即使是1851年起家、发行量全美第三(仅次于《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曾赢得104次普利兹奖并已成为美国新闻权威标准的《纽约时报》,也无法幸免。该报首先于2009年3月将总部大楼中的21层楼卖给一家投资公司,以缓解高达10亿美元的负债。接着在该年6月逼迫旗下《波士顿环球报》的员工同意减薪,并在8月份宣布寻找买家,接手持续亏损的《波士顿环球报》。

这是三周来第二家美国大报宣布「弃印刷改网络」的策略。美国第一大报《今日美国》(USA Today)8月26日宣布,将裁员9%,并将业务从传统的印刷方式向数字化全面转型。

弃印刷改收费网络 前途难测

据前华尔街首席分析师布劳吉特(Henry Blodget)估计,《纽约时报》目前一年的新闻制作费用约2亿美元,其网络收入1.5亿,如果收费墙模式能成功吸引100万订阅者,将再增加1亿营收。这2.5亿的岁入或可支撑编辑部门的开销,否则《纽约时报》就必须要削减预算。

布劳吉特表示,除非《纽约时报》能找出一种「数字式奇迹的新收入来源」,它最终将不得不进行精简和重组,或出售给资金雄厚并且愿意将报纸作为爱好而继续亏损下去的经营者。

目前美国大报中采用新闻网站收费墙模式较为成功的有《华尔街日报》,有近100万收费读者,年收费6,500万美元。而另一家美国大的日报《新闻日》(Newsday),2009年10月在其网站以每周5元的收费推出三个月后,只有35人订阅。

《纽约时报》也曾在3年前尝试推出过付费版新闻服务,未如预期般成功。本次《纽约时报》从中吸取经验,2010年1月将推出的为个性化改进版的收费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紅白火龍果 夏日好消暑
火龍果的果型飽滿圓潤,外觀有著亮麗的桃紅色,十分討喜。每當時序入夏,總能在一堆花花綠綠的蔬果中,搶奪人們的視線。 與鮮豔的外表不同,…
一世紀的回憶- 我那嫁給「特嫌」的姥姥
姥爺因為華裔身分而被定為「特務嫌疑分子」。所謂的特務嫌疑分子就只是因為懷疑你是特務就可以把你定為「特務嫌疑分子」,開大會批鬥你,…
台灣的設計 世界的產品
國際舞台上有非常多來自台灣的好設計,許多設計品牌經營和轉型的故事,展現台灣設計的競爭力。唯有產品好、設計貼近使用者,才能站穩腳步。台灣也有…
活動櫥窗
向奧美學品牌影響力 台灣奧美策略長施淑芳和數位長黃韻芝聯手出擊,教你掌握消費者變化多端的行為生態。如果你是品牌經營者,…
MEXX 2014的夏季「時尚態度」
崇尚自由與積極思想的MEXX,創始於1980年,總部設在荷蘭福爾斯霍滕(Voorschoten),是世界知名時裝品牌,店鋪分佈於歐、美、加…
中共「皇儲」駕臨香港 和諧論受到挑戰
香港度過主權轉移11週年之後,迎來政治局常委的中共「皇儲」習近平。習近平不但頂替曾慶紅主管港澳事務,而且負責奧運工作,而香港是奧運馬術賽區…
退休族投資房地產 掌握三大原則
房地產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早期,也就是大約在民國40、50年代,甚至60年代,風險還很大,除非是相當富有而且是有計畫性的土地購買者,…
挖掘學習需求讓每堂課都搶手 「知識衛星」化知識為精品
走進「知識衛星SAT. KNOWLEDGE」挑高的辦公大樓,團隊忙進忙出,不同會議室裡,正在進行課程的拍攝和講師的面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