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湾》自由飞翔在某些台湾人的眼里是一种病

吕秋远

如果有天我们到户政事务所办理身份证,职员硬要说我姓张,不姓吕,甚至粗鲁的就直接把我的姓名栏填好,我大概会想要叫主任出来解释,或是直接对这个人提告。

然而,如果主任、市长、乃至于内政部长,都认为我不姓吕,而提告以后,法官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叫我早点回家洗洗睡,那么应该会有两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第一种可能,就是我为了这件事情,每天奔走,希望还我公道;第二种可能,就是我觉得我自己神智不正常,我本来就不姓吕。

是的,从1949年以后,我们已经神智不正常了65年,而且还会有人认为,四处奔走就为了这个姓氏,实在很不正常。这,就是台湾现状。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承认台湾,也有人否定台湾。日本在国籍认定上,会有台湾的选项,然而据说德国,就把我们列入中国的选项中。很多人说,这个很无聊,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无聊」的认同问题,让我们损失了多少的机会?

我们为了这个原本应该有的权利,分成蓝与绿。而蓝与绿的分界点,与全世界的政党都不同,竟然不是左与右,而是统与独。国民党任何事情,我们都认为是卖台,民进党任何事情,我们都认为是锁台。别人签订FTA,只要谈经济就好,我们谈经济就战战兢兢,深怕被别人统一。我们怕被别人统一,所以不愿意签订经济融合条款,就被自己人骂没有竞争力、怕别人抢饭碗。

我们哪里是怕别人抢饭碗?我们是怕别人抢祖宗牌位!而现在的政党恶斗,争的也不是执政权,而是统一或独立的选择,这样适当吗?这样是正常的公共政策论辩吗?

最有趣的事情在于,支持蓝军的人喜欢说,「让公共政策回复原有的样子,不要带上统独色彩」,好像是反对蓝军的人就喜欢搞意识型态。然而什么公共政策没有意识型态?谈两岸的经济贸易协议,如果没有强迫统一的问题,谁会不赞成不具有敌意的资本进入?谈举办亚洲运动会,如果没有中国反对,难道台北与高雄比不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城市?谈加入东协组织的贸易伙伴,如果不是中国有意见,我们需要这么辛苦的处理与其他国家的FTA?

所以,不要老是讲台湾人没有竞争力,只喜欢内斗,而是「从小生长在笼中的鸟,以为自由飞翔是一种病」,而我们缺乏这群笼中鸟的合作,却又不能展翅飞,所以只好一直绕圈圈,希望有朝一日,不要再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成为自由飞翔的小鸟。

当有人觉得,「算了吧,面对强国人,我们只要顺从他们的想法,就可以经济起飞、有竞争力」,而另一群人觉得,我们之所以欠缺竞争力与国际观,是因为中国不让我们在所有国家设大使馆、做国事访问、加入各种的国际组织、和平对等相处、对我国输入资本有政治目的等等。这两种人,究竟是谁没有竞争力?我们的外交部如此无力、经济部无法谈判、陆委会形同虚设、国防部买不到武器、究竟是我们的官员尸位素餐,还是中国官员打压摧残?

如果是后者,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要喜欢中国政府?难道我们觉得,被打压、恐吓,本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说真的,反蓝军的台湾人并不是爱内斗,而是觉得连一致对外、反对打压,都得要凝聚共识,觉得很沮丧,我们不知道这些支持中国政府的人,是因为怕,还是因为爱。然而,不管是爱或是怕,看到德国把台湾纳入中国的一部份,而我们的政府反应无动于衷,某些台湾人觉得本应如此。我深深的觉得,自由飞翔,在某些台湾人的眼里,果真是一种病。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吕秋远facebook」,2014年8月22日,作者为宇达经贸法律事务所执行合伙律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兩個義大利人奇蹟式的巧合人生
兩個出生在義大利、身分懸殊的同名陌生人「翁貝爾托」(Umberto),生命遭遇卻有奇蹟式的巧合:他們不僅長得極為相似,連一生的生、死、…
如何運用自媒體(之十九): 每天固定做一件事
面對網路行銷工具的千變萬化,許多人的感覺是學到最後有點無所適從,但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至理名言深藏在我們心中,…
多吃元氣早餐 心臟更健康
從晚上入睡到起床,是一般人一天中禁食最長的一段時間,此時血糖約在70~120毫克/百毫升。人體開始活動以後,肌肉需要消耗糖分,血糖降到60…
尋找台灣好新聞
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一次台大新聞所入學考口試時,一位資訊科技系的考生也來報考,…
抗疫!天然食物來相助
諾麗果 Noni fruit 「諾麗果」是近年來很熱門的健康食品。孕育諾麗果的「檄樹」,是一種在植物學分類上屬於「茜草科巴戟天屬」…
2015 年2 月中國大事
中共不公平補貼企業 美國投訴WTO 美國2月11日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抗議,指責中共當局不公平地補貼七個行業共179家出口企業,…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非營利組織如何傳播理念?
問:某人權團體經營困難,負責人秉持熱誠,但年事已高,堅持多年終究有些挫折與無力感。倒不完全是經費短缺問題,而是覺得要「賣理念」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