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产党的选举,是事先要知道结果后才能进行的选举。这是前香港布政司钟逸杰爵士与中共接触后的肺腑之言。钟逸杰是纯种盎格罗.萨克逊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他在香港主权移交后,大力支持中国对香港政策,2002年获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
共产党式选举 保证必胜
这个「事先知道」不是某一次选举的事先知道,而是必须有制度性的安排保证每次选举,不但可以事先知道结果,而且必然是自己满意的结果。因此,由中国制定的香港〈基本法〉在这方面做了保证,即使当时为欺骗香港人而使用一些暧昧的词句,可以被香港民主派「钻空子」,但是也可以因为保留中央的「释法」权力而做出对北京有利的解释。这叫做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因此香港市民对普选的强烈要求,在九七后只能「牛步」,甚至寸步难行。
中国政府对普选的反对态度,自然也反映到作为民主最高形式的公投。就连台湾进行公投,北京都会抓狂,何况在它掌心里的香港?香港即使有100万人用脚投票游行要求普选,北京也一样置之不理,何况这100万人不是一个个点出来的数字,香港警方与北京当局可以说只有十几、二十万人,甚至可以厚颜无耻地说,这只是700万市民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并没有出来游行。而即使大部分人认同北京的做法,或者现在北京进行一人一票的选举,胡锦涛也会当选国家主席,但是北京仍然反对民主选举;因为此例一开,民主潮流将势不可挡,在第N次选举中,共产党的候选人必然失败而导致共产特权阶层的覆灭。
因此香港民主派要求就普选进行公投的要求,北京断然不会同意。而香港特区政府的行政长官、在竞逐特首时表示会「打好这份工」的曾荫权,也深知他的老板并不是香港市民,而是北京的共产党政府,因此为免被老板炒鱿鱼,干脆在施政报告中拒绝就政制改革提出任何建议,让香港民主派直接与北京交锋。他这样做,相信也是得到北京的默许,让以香港人为主的「第一管治力量」靠边,而由以中国国内的共产党人为主的「第二管治力量」直接插手,并且与香港民主力量对阵。
每区一人辞职 补选对决
为此,香港泛民主派一直在寻找突破口来显示要求普选的人民力量,尤其在今年纪念六四20周年,泛民支持度增长的情况下。于是今年7月下旬,香港泛民中的激进派别社民连提出「5区总辞」的构想,也就是在香港目前的5个选区里,各有一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提出辞职,也因此必须补选,因为各区只补选一个议席,变相产生支持及反对的民意意向之表达,造成对决的效果,能够量化民意,让数据变得可读及可信。尽管补选本身没有法定效力,但正反双方在民意的授予下难免受到一定约束,很难自圆其说的不接受结果,当然结果可以是支持泛民,也可以是反对。所以,其最重要和核心之处是反映选民选择的变相公投。
本来每次的立法会选举应该就可以量化民意,只是因为议员中一半普选产生,一半小圈子选举产生,因此即使泛民拥有约6成选票,但是当选的议员却不到4成。何况那时选举的诉求各式各样,难以表达对普选的真正诉求。一旦总辞成功,5区补选,泛民候选人单纯提出普选诉求,就可以达到变相对普选进行公投的效果,也就可以以此打破闷局。
辞职变相公投 破釜沉舟
社民连的建议在泛民内部有争议。因为这一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本身就有风险在内:虽然选民约有6成支持民主派,但是不保证因为自己出现失误,或对手大团结又出奇招,导致泛民赔了夫人又折兵。地方的区议员还担心万一选举失利,会影响他们下一轮的区议会选举。何况即使泛民拿到很多选票,北京照样不理睬又怎么办?而每个选区里有几个立法会议员,到底由哪一位提出辞呈?这涉及到个人要再次全力投入选战、收入减少,还要承担输选的风险等等。
不过民主党元老司徒华则表示民主党必须做出回应,甚至提出总辞的人选,这5位当然是在区内民望较高,补选最有希望获胜者,当然也有其他考虑。他们是:香港岛何秀兰、九龙东梁家杰、九龙西黄毓民、新界东刘慧卿及新界西李卓人。这几乎是泛民各派都有一个代表,反映某种平衡,但是对小派来说是否公平,则是另一回事,还好香港民主派的重要人物中,打个人小算盘的还比较少。但是到底这是重大决定,所以不论是政党还是个人,都没有轻易表态。
港民已不耐烦 敦促总辞
到9月5日,一直对5区总辞变相公投有保留的民间策发会成员、前自由党创党主席及前香港区人大代表,现在变身为名嘴,且同情泛民的李鹏飞,突然提出更震撼的方案,他建议一旦特首曾荫权坚拒在政改方案交出2017、2020年普选路线图,泛民主派23名议员就应总辞,他认为这较5区总辞更有效,而且可以导致国际关注香港的普选问题。
第二天,一向取态温和,尽力走体制内路线的公民党,突然改变对泛民立法会议员5区总辞方案的保守态度,提出更激进的泛民23名议员总辞方案,使不少泛民中人大感意外。有公民党成员透露,由于党内年轻基层党员力撑5区总辞方案,党领导层不得不回应;另一关键是党魁余若薇对总辞方案的态度也出现180度变化。
由于事关重大,泛民内部还在审慎评估中。但是无论如何,已经反映出民众对中共压抑香港民主发展的日益不耐烦,连代表中产阶级与专业人士的温和派也出现重大变化。北京表面上持低调态度,但是藉邀请泛民成员就建国60周年北上观礼事宜,再次施展分化手段,这也是泛民所必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