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時空

当北极熊失去冰棚时……

北极熊全年以浮冰为家,并以其作为觅食和抚育下一代的居所。如果冰棚大量融化,甚至与陆地分家,那么北极熊就越来越没有安身之处。
北极熊全年以浮冰为家,并以其作为觅食和抚育下一代的居所。如果冰棚大量融化,甚至与陆地分家,那么北极熊就越来越没有安身之处。
Getty Images
第45期
旖林

格陵兰(Greenland)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它的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全岛约五分之四的土地处于北极圈之内。

格陵兰原本隶属丹麦,是丹麦王国的海外属地。2008年11月25日,格陵兰举行自治公投,获得超过75%的选民支持,并于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正式脱离丹麦成为国际法下的独立国家,开始自行管理内政、司法与资源分配运用,但国防、外交与财政相关事务仍暂时委由丹麦协助,作为迈向完全独立进程中一个过渡阶段。 

冰山像「铁达尼号沉船」般崩落

最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一则有关格陵兰的有趣消息。这个长年冰雪笼罩的新国家,8月22日有一场足球赛正要举行,球员们正奋力地唱着新国歌。画面后方衬着一块庞大的冰山,这在格陵兰是再普通不过的「背景」了。

不过,当国歌唱着唱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后面那块原本充当配角的冰山,彷佛不甘寂寞地引人注目,企图变成唱主调的主角。冰山在镜头前开始松动崩塌,本来动作还不大,只有些微的动静;随着歌声越来越大,冰山就像唱和似地开始大幅崩落,然后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没入海中。新闻报导说,「场面有如铁达尼号沉船般地震撼」。

这则新闻,被当成是供人「茶余饭后」消遣谈笑的趣味报导。然而,比较警觉的观众,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与「震撼」。简单说,冰山的崩解对于地球生态来说,到底意味着甚么?

和格陵兰比邻而居的加拿大北极地带,有一个超大的冰棚叫「艾尔斯」(Ayles),它的面积约66平方公里,是加拿大北极地带仅存的六大冰棚之一。

甚么是「冰棚」(Iceshelf)?在南北极地区,经冰河往海洋滑流下来大量的冰,会在出海口积累成厚而广大的浮冰,并与其附近海岸连成一起形成大片的所谓「冰棚」。冰棚形成后,仍会保持动态缓慢地向外海滑移,且维持着终年不融的相当大的面积。

「冰山」崩塌也许还不是甚么大事,「冰棚」崩塌可就事态严重了。

「冰棚」断裂融化震惊科学家

让我们来回顾一则消息。科学家2005年在观察卫星影像时,发现一件让人非常吃惊的事:面积相当于11,000个足球场的艾尔斯冰棚,突然在仅仅一小时内就从加拿大的北极地带断裂,形成一座独立的冰岛,后面还漂着带状的小冰块。

也就是在2005年,科学家首度证实,由于气候变迁造成北极冰棚大量融化,逐冰而居的北极熊因觅食困难而溺毙的情况正日益严重,甚至因为觅食不着而互噬。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北极熊必须游泳穿越60英里的海面寻找食物。被迫进行长泳的原因是,牠们赖以觅食的浮冰正不断融化,变得愈来愈小,彼此距离也愈来愈远。虽然北极熊是游泳健将,但牠们的泳技只在近岸地区吃得开,遥远的海上长征使牠们无法承受而面临筋疲力竭、体温过低或遭海浪吞没的厄运。

北极熊失去安身立命之所

北极熊全年以浮冰为家,并以其作为觅食和抚育下一代的居所。牠们在冰棚厚度最薄的边缘处捕猎海豹,将冰块凿洞作为栖息之处。如果冰棚大量融化,甚至与陆地分家,那么北极熊就越来越没有安身之处。因此,北极熊因浮冰融化而溺毙,正逐渐成为北极圈的普遍现象。

研究北极状况的拉瓦尔大学教授文森,当时来到由艾尔斯冰棚而形成的冰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见。根据美加卫星影像以及地震观测器数据,发现该冰棚是在2005年8月13日中午过后不久脱离海岸,彻底脱离海岸。

文森指出,他在这个地区工作了10年,从未见过这么庞大的海上冰棚流失。此一崩解的力量相当大,连距离250公里远的地震探测器都可感受到其威力。最让人震撼的是,加拿大冰棚里的冰,可追溯至3,000年前,也就是说这些冰棚起码稳定了3,000年不变,但现在却「晚节不保」了。

文森说:「这与气候变迁的情况一致。」他强调,剩下的冰棚也较1906年首度被人发现时遽减90%。他说,这是加拿大北极生态30年来最重大的事件,而发生的主要原因乃是气候变迁。

文森说:「这是一个非常骇人而且令人不安的事件。这些特色已在这里存在了成千上万年。我们正跨越气候的门坎,这可能是未来气候变迁加剧的序幕。」

如果按照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道理来讲,是人与天不和谐了。一个维持了上万年的有秩序的世界,正在从各个方面变得无序、混乱。当整个世界越来越不适合人和动植物生活居住的时候,人类是否也应该有所警惕,人类未来还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吗?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雷公與電母
暑假期間的南台灣、夏季炎熱的午後,老爺爺帶著小孫子和小孫女在家附近的親水公園運動散步。不久,空中烏雲聚集,天色轉暗,…
乘風破浪航向太平洋 賞鯨:一場自我挑戰的行程
年近耳順,「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不再是學生時代作文簿上經常套用的文章開頭,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感受。歲月,果真如「梭」。 「錯過」或「行動…
舊愛老東西 推開骨董珠寶店的門
由梵文音譯成中文的「甄叔迦」,據佛經記載,是指一種結了許多漂亮寶石的珠寶樹。「佛陀當時告訴弟子,這種寶石不是人間的;它是每個人那種很良善、…
台灣對川普的期望值不宜過高
12月2日,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了電話。這一舉動引發的大瀾至今仍餘波蕩漾,證明了美國《時代周刊》…
中國孕婦湧來 香港無解
愚人節剛過,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就宣布,香港公立醫院將限制接受中國孕婦來香港產子的數量。這是因為公私營產科服務已經飽和,…
警惕中國的銳實力
▲中共的全球媒體擴張,被喻為「紅色滲透」。Fotolia    …
《大象席地而坐》揭露中國10大社會病態
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繁華與車水馬龍的景象,往往讓許多人以為中國人如今應該都過得很富裕幸福。但電影《大象席地而坐》…
蜂蜜與刀刃?兩岸經濟及金融合作的效應與後果
各種經貿政策多是有利有弊,恰當的政策是要衡量利弊的大小,盡可能增加利而減少弊,不要為小利而冒大弊之風險。但在兩岸經貿政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