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疗愈 走跳台北市立动物园(上)

今年迎接创立105周年的台北市立动物园。杨樱淑摄影
第205期
杨樱淑
活力十足的狐獴、懒洋洋的无尾熊、呆萌的羊驼、欢腾喧闹的猴群、超级明星大猫熊……你有多久没看过这些可爱动物了呢?来一趟台北市立动物园吧。
 
▲连烟囱都是长颈鹿的造型。杨樱淑摄影
 
那是春寒料峭的4月天,时隔25年,我终于再次造访曾经的「木栅动物园」,想起当年还是小孩的自己,以及生平第一次的毕业旅行,不由得惊叹岁月如梭。
 
认识动物园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历史。依其所在地点与发展,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日治圆山时期:1914〜1945年
 
1914,日人大江常四郎在圆山开设一处供民众观赏花木与动物的场所,翌年日本政府将其收购为官营动物园,于1916年正式营运。开幕之初,展出的动物至少有70种、148只,周日参观人数更高达800人,而当时台北市的人口仅有17万。
 
到了二战末期,由于台湾全岛频遭空袭,1943年开始,园方为了避免栏舍因轰炸毁损,导致动物脱逃而伤人,也经历了不得不将园内猛兽处死的黑暗时期。
 
2. 民国圆山时期:1946〜1985年
 
战后初期,动物的种类、数量稀少,动物园惨淡经营。1950年代进入重建期,动物园开始扩建,并引进新动物,员工人数也逐渐增加,更以动物表演、动物展览会等活动来吸引游客。
 
1961年开始圆山动物园与日本动物园进行交换或赠、购等交流,其中最轰动的是长颈鹿,游客们可说是名副其实地「引颈企盼」高高的长颈鹿低下头来看自己一眼。大象林旺与牠的伴侣马兰,也成为当时的镇山之宝。而到了1978年,持续近30年的动物表演终于画下了句点。
 
▲羽色鲜艳的大公鸡。杨樱淑摄影
 
3. 木栅时期:1986年至今
 
1986年9月14日,动物们在数十万民众的夹道欢送下,南下走了14.3公里到达新家──木栅园区。游行车队除了主角的20辆动物车以外,还有国旗、市旗、园旗车以及警车、医护车等,浩浩荡荡总计38辆,沿途还有定点表演活动,是一场盛况空前的「动物大搬家」。目前园区总面积165公顷,是全台占地最大的动物园。
 
▲大猫熊「圆仔」是动物园的超级明星。杨樱淑摄影
 
可爱动物大集合
 
木栅动物园的园区里动物种类繁多,要一次看完可说是不可能的任务,尤其有些动物还得碰运气才能看到,要是牠本身昼伏夜出,或是心情不佳无意赏脸、身体微恙休养中,那就只能择日再访了。以下则是园中的几个人气明星:
 
▲睡饱了吗?看起来好像还没。杨樱淑摄影
▲抱着小宝宝睡觉的无尾熊妈妈。杨樱淑摄影
 
‧无尾熊──慵懒害羞
 
这总是蜷曲在树上睡觉、憨厚的灰色毛茸茸小家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澳洲国宝」无尾熊不是熊,而是澳洲特有种有袋类动物,分布于当地东部低海拔的尤加利树林中。牠们是夜行性动物,新陈代谢较慢,一天要睡上17~20小时,清醒时多半在进食。
 
小知识:无尾熊的英文“Koala”,原来是澳洲原住民语「不喝水」的意思,因为牠们从尤加利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所以一般很少饮水。
 
▲可爱的外型让羊驼成为动物界网红。杨樱淑摄影
▲羊驼有着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杨樱淑摄影
 
‧羊驼──温驯呆萌
 
被羊驼圆滚滚的大眼睛盯着看,想不融化也难。90%以上的羊驼生活在南美洲智利与秘鲁的高原地带,是安地斯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其余则分布在澳洲东南部与新西兰。
 
草食性的羊驼个性温和,外型像绵羊,可爱的模样让牠们广受喜爱,大约十年前开始在网络上引发话题,堪称「动物界网红」,现在世界各地许多观光牧场都可以见到其踪影。不过俗话说「吃饭皇帝大」,当羊驼进食时可别骚扰牠,免得被吐口水喔!
 
▲一人看一边,站岗要认真。杨樱淑摄影
▲「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杨樱淑摄影
 
‧狐獴──友爱团结
 
还记得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大群狐獴一哄而散的景象吗?短短的一幕,却令人印象深刻;而近来因迪斯尼动画《狮子王》真人版上映,逗趣的狐獴「丁满」更再度引发热潮。充满活力的狐獴也是园区里的超人气动物,看着这些小家伙在沙地上忙碌地东奔西跑,或是直挺挺地站在沙丘上发呆,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忍不住尖叫:「好萌!」
 
狐獴栖息于南非纳米比亚与喀拉哈里沙漠,体型娇小,身长不到一公尺,一对前跂有着强而有力的爪子,擅长挖掘;眼睛周围一圈黑色块具备墨镜的功能,让牠们在艳阳下仍能清晰视物以躲避掠食者。狐獴拥有高度群居性,经常彼此互相理毛、拥抱,并有着一套神奇的「守望相助」规则:每天早上爬出洞穴时,牠们就已决定好当天各自的工作,有的当保姆、有的站岗,各司其职,专注负责;遇到敌人如蛇类来袭时,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抵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了解會員分眾 電商績效再突破
書名:電商經營100問:業界最完整,一次搞懂打造品牌、架設官網、網路行銷、獲利技法、跨境電商……讓營業額飆漲的網店祕笈 作者:…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二)
我們在上一期中談到,不少台灣年輕人有「職涯晚熟」的情形。也就是說,他們直到臨出校門之前,或者還弄不清楚自己的個人興趣、價值觀、…
沒有「宗教」的日本可否是樣板?
《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戶稻造說他寫該書的起因是,一位比利時法學家對日本「沒有宗教」很吃驚,問道:「沒有宗教?那麼你們怎麼傳授道德知識?」…
西方學者對中國大饑荒的五點新發現
沒法為「毛主義」找到藉口---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國發生的那場大饑荒,造成了幾千萬人死亡。但由於中共封鎖新聞和歷史資料,…
東海推廣部 穩坐中區第一
近年來台灣的私立大學面對社會少子化的衝擊,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至於落敗,極力嘗試擴大財源。而針對一般社會人士設立的「推廣教育部」,…
2009十大網路事件
1. 最紅網路明星 蘇珊大嬸竄紅 復興美聲唱法 2009年網路上最紅的「明星」,可能非「蘇珊大嬸」莫屬。…
媲美麥當勞的鬍鬚張
甚麼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傳統美食?一碗熱騰騰的香Q白米飯,淋上富含膠質的魯肉汁,滿滿的感動油然而生!是的,簡單卻讓人齒頰留香、…
綠色的長詩
茫茫大漠,抒寫著一首綠色的長詩。 如春暉之生動,如流泉之清新,如碧荷之芬芳,如醇醪之醉人...... 石河子--濃綠掩映的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