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在《廿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提到一個核心概念:當資本報酬率(r)大於國民所得成長率(g)時,會導致貧富不均。簡單說,就是老百姓的薪水趕不上房價、股價上漲,或是有錢人的財富增加速度,將導致財富更加集中。
公共設施品質不好而使人民表現水準低落的現象,在公共廁所更為明顯。廁所可說是建設和政策品質該領先人民水準的最好例子之一,因為廁所髒時常迫使民眾無法有水準且正確乾淨地使用。一個角落髒了或積水時,下一個使用者就只好採用偏一點的位置,髒的面積於是擴大。既然已髒,使用者也不在乎它變得更髒。若政府不領導改變公廁,它就可能形成品質和人民水準惡化的惡性循環。有人即用這情況來解釋所謂的「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
他舉現在盛行的OKR、OGSM管理模式為例: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關鍵成果」;OGSM(Objectives-Goals-Strategies-Measures),即最終目的(Objective)、具體目標(Goal)、策略(Strategy)與檢核(Measure),又被稱作「一頁計畫表」,透過以上四個元素做目標與指標管理,在有限的溝通版面下,揀選可完成公司願景的目標放入一頁表格中,讓團隊專注討論有策略貢獻的工作計畫。
前國防安全分析師、策略思考網站Farnam Street創辦人夏恩.派瑞許(Shane Parrish),以二戰巴頓將軍(George S. Patton)的故事,清楚說明柯日布斯基這句格言的真義。派瑞許寫道:「他走訪庫唐斯(Coutances)附近的軍隊時,發現士兵們坐在路邊研究地圖。巴頓將軍問他們為什麼還沒有橫渡塞納河,他們的回答是他們正在研究地圖,還沒有找到可以安全涉水的地點。這時,巴頓將軍告訴他們,他才剛渡過河,水深不到兩呎。」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由聯合國全球契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簡稱UNGC)於2004年首次提出的企業經營評估指標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三大面向,已然成為除了營利外,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關注點。
很多企業想要推展ESG,卻不知如何著手,簡秀芬以艾瑪絲的案例鼓勵大家:「Now or Never是艾瑪絲堅信落實的行動力,起身去做就有機會為這世界帶來改變!現在就是時候,要不就現在做,不然就永遠不要做。你想做,馬上去做,大家的行動力會很強。」她強調,事情不用很複雜,譬如,中午關燈半小時,或是老闆帶員工一起喝個下午茶,聊一聊心裡的事情,這些都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