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沃尔玛效应

沃尔玛效应,简单说,就是高效率大型连锁卖场以天天低价为经营原则,对经济所产生的种种效应。
Getty Images
第139期
林茂昌
林茂昌为台湾知名的翻译家,翻译过多本重量级财经著作,如葛林斯班的回忆录《我们的新世界》、畅销书《黑天鹅效应》、《师父》、《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债时代》等。曾任台证期货总经理、期货商公会理事。自2004年即财务独立从事价值投资。2011年出版第一本着作《我的职业是股东》,广受好评。

多年前,我曾经翻译过一本书,《沃尔玛效应》(The Wal-Mart Effect),书中对于连锁卖场在美国迅速崛起所产生的诸多效果,有很深入的探讨与反省。当时的台湾,连锁卖场正处于发光发热阶段,因此,书里头所提到的几个警讯,引起不少国人的关注。

沃尔玛效应,简单说,就是一家高效率的大型连锁卖场,以天天低价为经营原则,对经济所产生的种种效应。正面的效应当然是抗通膨,抑制物价。但直接或间接的负面效应也不少。

首先是强大的通路体系,具有类似独买(monopsony)力量,足以有效压制供货商,甚至于压榨供货商。供货商被迫不断压低成本,久而久之,不但产品质量每况愈下,有时还会发生问题:有些厂商则不得不将生产作业外包或是移往海外,造成美国的失业问题。此外,创业家是否成功,端看能否拿到沃尔玛的订单。总之,上游供货商的生杀大权,就掌握在沃尔玛手里。

其次,设有沃尔玛的小城镇,经济马上受到冲击。传统市场、小店家、小超市都敌不过沃尔玛的竞争而纷纷倒闭。沃尔玛超市的设立,虽然会聘用一些当地员工,却也带来更多的失业,严重的话,当地经济会变成一片焦土,除沃尔玛之外,几乎没有生机。

错误的直线思考

那是2006年的事了。当时的大润发、家乐福、爱买等,每到周末必定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这几家连锁卖场的诉求,恰好也是强调「超值」,并且不断扩展分店,来势汹汹。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担心这样下去,台湾版的沃尔玛效应恐怕不久就会出现。

毕竟,谁不喜欢吹冷气买菜呢?很可能,脏乱的传统市场有一天会敌不过整齐清洁的大卖场,造成大批小贩失去生活依靠。更何况经济萧条时,人民为了节省荷包,应该会选择到便宜的卖场去消费吧。大卖场的东西,从生鲜蔬菜到日用百货,常常比传统市场的价格还便宜。台湾版的沃尔玛效应呼之欲出。

有一次我应邀到台北一家图书馆讲《沃尔玛效应》,在讨论时段中,全场弥漫着上述观点,大家忧心忡忡,实在看不出有任何机会不往这个方向发展,顶多是发展程度的问题。但意外地,会后有位在外商卖场工作的读者过来跟我说,他们的看法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台湾的卖场生态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另一位读者说,直线思考好像常常错误。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家外商卖场是何方神圣,只记得直线思考往往错误这句话。

物极必反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家的日常用品和食物采购,以连锁卖场为主。老实说,在那里买东西很枯燥,东西几乎乏善可陈。但我误以为市场就是这样。因为大卖场的东西那么多,内容比谁都丰富,如果这里买不到好东西,别的地方一定更糟。

直到有一天,我试着去传统市场和需要缴会员费的外商卖场,才恍然大悟:原来,传统市场的东西除了新鲜之外,竟是如此有趣而充满生机;而到外商卖场,我才知道,量贩店的东西也可以很优质。

从此我几乎有三年没去那几家本国卖场了。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因为前不久,我出于好奇,又去逛那几家卖场,虽不致于败破,但昔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已不复见。而附近的外商卖场和传统菜市场却人声鼎沸,万头攒动呢。台北如此,其他地方如何呢?我问了一位台南从事食品业的朋友,情况似乎也差不多。

当年的直线思考果然是错的。台湾版的沃尔玛效应竟然转了一个弯,成了反效应,这是如何形成的?当年具有强大市场力量的大卖场,怎么会把一手的好牌打成相公?

一手好牌如何变相公?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台湾卖场,竟然在自己的货架系统上,建立了一个劣币逐良币的反淘汰机制。

卖场兴起之初,许多厂商将这些连锁量贩店视为优先争取的对象,并积极配合各项促销活动与卖场的要求,如搭配赠品、分担广告费等。但后来卖场的要求越来越多、名目越来越离谱,厂商的额外负担也就越来越沉重,令他们苦不堪言。

当要求超过一个限度之后,有实力的厂商便索性放弃,反正长痛不如短痛。而留下来的厂商,绝非做公益的慈善团体,他们也要将本求利。于是,这些通路费用就只好用「cost down」来填补了。而不断cost down之后,超过了某个限度,质量迟早出问题。最后,留在卖场架上的,就是这些不断cost down后的产品。

套句时髦的句型:如果这不叫劣币逐良币,那甚么是劣币逐良币?

每次国内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这些大卖场总是配合政府规定,忙着下架和办理退货,一副无辜受害者的模样。的确,产品出问题是供货商的责任,与卖场何干。但消费者的心里感受,可就不是这样了。消费者心里头的OS是:「为甚么我老是在你这里买到出问题的商品,而且不是一、两次?」

消费者一旦失去信心,无奈离开之后,就很难回来了。反沃尔玛效应就是这么发生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研究發現:帳戶少有利控制開銷
如果你真的想要控制你的消費,就應該取消額外的支票和儲蓄帳戶,把它們合併到一起。 傳統的想法是,有多個活期儲蓄和支票帳戶有利於存錢,…
美國「強制健保」錯在哪裡?
全民醫療健保,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福利現象。但在美國,直到三年前歐巴馬上台後,其所屬的民主黨在國會占了多數席位的情況下,…
為兒童打造「利卡夢」的推手
「在築夢的校長引領下,利卡夢不僅是利嘉孩子童年最美麗的夢,也是我們大人純真美善的理想園地......」 「感謝您提供如此多的機會,…
風水名師可以讓自己變有錢嗎?
歷史上有關風水、命運的故事很多,《了凡四訓》中記載了一則「無林不開榜」的故事。   無林不開榜 福建莆田縣的林家,…
比美國國債更安全的他國債券
美國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10月的關門危機導致經濟損失幾10億美元,雖然危機已結束,對於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的打擊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看數據說話 企業數據驅動的第一步
因為資料分析觀念的普及,分析工具越來越多元,幾年之間許多企業、尤其是電商都成了數據公司,可倚靠數據做出更科學的決策。所謂「數據驅動」(…
你的心情 小腸都知道
人情緒一緊張就容易胃痛;或一直有便意;或大腸急躁症,不是便祕就是腹瀉。壓力大就拚命吃東西,用吃來緩解壓力;當憂愁、思慮、…
普丁誇口取代美元 盧布反續貶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下,美元迅速貶值,俄羅斯看準這波「低潮」,準備將國內貨幣盧布打造成強勢貨幣,以取代美元的地位。計畫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