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亚马逊创办人收购华邮 老歌新唱

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结束了格雷厄姆家族对该报纸80年的掌控。
Getty Images
第136期
刘林

最近全球媒体界的大事当属亚马逊(Amazon.com)创始人贝佐斯(Jeff Bezos)将以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这次出人意料的交易将结束格雷厄姆(Graham)家族四代人对该报纸的掌控,并将这份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之一交到科技巨头手中。

贝佐斯将以个人资本收购该报,这项交易涵盖《华盛顿邮报》公司旗下除了《Slate》杂志、The Root.com和《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之外的出版业务。

独一无二的合适新东家

《华盛顿邮报》以报导重大突发新闻著称于世,其中包括尼克松时代的水门事件丑闻,它的报导迫使这位总统下台,激励了一代记者。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终结了格雷厄姆家族长达80年的掌控。其间,在资深出版商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的管理下,该报渐渐声名远扬,不只是因为报导了水门事件,还因为它在1976年学院奖(Academy Award)获奖影片《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当中出镜。《总统班底》是一部讲述水门事件的影片。

《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多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E. Graham)解释出售报纸的原因是「由于报纸业务继续带给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凯瑟琳和我开始扪心自问,我们这家小规模上市公司是不是还适合这份报纸的生存?我们的营收已经连续7年下降。」他在给员工的信中说:「贝佐斯出色的技术和商业天分、长远的眼光以及正派的为人,让他成为《华盛顿邮报》独一无二的合适新东家。」

收购初衷 发展公共资产

《华盛顿邮报》公司最赚钱的是教育及出版行业,但是,贝佐斯此次收购的是连年亏损的报纸,而不是《华盛顿邮报》公司为巴菲特(Warren Buffett)带来几十倍回报的其他业务。如果是出于投资媒体的目的,倒不如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而不是旗下的报纸业务。该行业人士说,新闻行业太需要贝佐斯这样的人了,他一手托住了正在沉入海底的《华盛顿邮报》。

贝佐斯为甚么要投资报纸?投资内容为何?许多人认为,这是出于慈善目的。「我猜想他这次的投资主要不是出于财务目的,而是想作为一项重要公共资产的所有者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亚特兰大投资公司Equity Investment总裁巴克斯德尔(James Barksdale)表示。贝佐斯曾以500万美元投资美国科技网络媒体Business Insider,因为他相信新闻有助于社会进步。

贝佐斯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发表的信说,该报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贝佐斯被很多人誉为引领网络零售业革命的梦想家。他将此次收购称为一次个人尝试,并向《华盛顿邮报》的员工和读者保证,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会保持该报的新闻传统。「我理解《华盛顿邮报》在华盛顿特区和美国扮演的重要角色,邮报的价值观将不会改变。」

纸媒走向 增加创新元素

这次收购是全球近期一系列媒体并购交易之一,进一步显示报业因为广告收入和读者量下滑而面临的空前挑战,收购消息一出,《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即在盘后攀升逾5%至599.85美元,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

现在有许多报纸难以生存。根据美国报业协会(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广告客户和读者转向网络,2007~2012年间纸质报纸的广告收入下滑了55%,一些报纸被迫削减成本,有些甚至申请破产。此前,纽约时报公司刚刚以7,000万美元将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出售,纽约时报公司在1993年收购该报时花了11亿美元。

《华盛顿邮报》作为一个媒体品牌、一个新闻价值观的捍卫者以及优质新闻内容的提供者,沦落至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报纸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向末路,但这并非新闻走向末路,新闻仍然有其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贝佐斯这样的网络领军人物接手新闻行业,他将把该报带向何方──无论是颠覆原有模式,向新型数字出版及服务业务发展,还是恪守这家报纸的经典性,都令人拭目以待。

正如贝佐斯在致《华盛顿邮报》员工的信中说:「网络正在改变新闻业务的每一个元素。没有现成的道路摆在面前,要走出一条新路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创新,必须大胆尝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了解會員分眾 電商績效再突破
書名:電商經營100問:業界最完整,一次搞懂打造品牌、架設官網、網路行銷、獲利技法、跨境電商……讓營業額飆漲的網店祕笈 作者:…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二)
我們在上一期中談到,不少台灣年輕人有「職涯晚熟」的情形。也就是說,他們直到臨出校門之前,或者還弄不清楚自己的個人興趣、價值觀、…
沒有「宗教」的日本可否是樣板?
《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戶稻造說他寫該書的起因是,一位比利時法學家對日本「沒有宗教」很吃驚,問道:「沒有宗教?那麼你們怎麼傳授道德知識?」…
西方學者對中國大饑荒的五點新發現
沒法為「毛主義」找到藉口---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國發生的那場大饑荒,造成了幾千萬人死亡。但由於中共封鎖新聞和歷史資料,…
東海推廣部 穩坐中區第一
近年來台灣的私立大學面對社會少子化的衝擊,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至於落敗,極力嘗試擴大財源。而針對一般社會人士設立的「推廣教育部」,…
2009十大網路事件
1. 最紅網路明星 蘇珊大嬸竄紅 復興美聲唱法 2009年網路上最紅的「明星」,可能非「蘇珊大嬸」莫屬。…
媲美麥當勞的鬍鬚張
甚麼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傳統美食?一碗熱騰騰的香Q白米飯,淋上富含膠質的魯肉汁,滿滿的感動油然而生!是的,簡單卻讓人齒頰留香、…
綠色的長詩
茫茫大漠,抒寫著一首綠色的長詩。 如春暉之生動,如流泉之清新,如碧荷之芬芳,如醇醪之醉人...... 石河子--濃綠掩映的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