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美澳研究 海洋暖化速度远超过预期

一旦海平面上升,昔日的观光小岛恐难保。
Getty Images
第15期
向天星

美国与澳洲的气候研究员在英国《自然》期刊发表的报告说,由于气候变迁影响,过去40年来,全球海洋暖化速度比先前想象的还要快50%。这份研究让科学界对海平面上升速度与后果提出的警告再添一件。

由于海洋温度升高,将导致水量增加,造成海平面上升、淹没小岛国,也可能对全球各地人口密集、地势低漥的三角洲地区带来浩劫。

根据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全球暖化,将导致北极在2040年消失大部分。目前北极大约以每年8.6%的速率在缩减,相当于每年消失6万多平方公里的冰山面积。

因为暖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恐怕就是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纽几内亚的岛屿加特利群岛。

加特利群岛只高出海平面1.5公尺,海岸线逐年逼向陆地,大树看起来像长在海里,在普通的天气开车过桥,车子都已经被海浪冲到,岛上的主要道路,几乎已成为水深及腰的汪洋,农地也成为烂泥地,因为无法农作,生活所需必须仰赖政府补给船。

研究预估,如果海平面上升20英吋,连太平洋马绍尔群岛80%的陆地也将淹没在海中。

此份报告也对去年赢得诺贝尔奖的「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IPCC)所提的大型报告提出不同看法。因为计算机气候模型做出的预测,与科学家从海洋搜集的数据之间,有令人费解的落差。

此份澳洲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的新研究,是首度有模型数据与观察数据趋于一致。该研究使用新方法,测量1961年到2003年间,700公尺深的海洋温度。研究显示,热能暖化造成海平面每年上升0.53公厘,而非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报告所说的0.32公厘。

英国《自然》期刊稍早的一篇研究报告,则是首次精准计算海洋温度影响飓风发生频率的程度。报告指出,从1990年代以来,飓风发生频率激增,40%应归因于暖化的海洋。

西方国家所称的飓风,是在大西洋酝酿的强烈气旋,其威胁范围包含中南美洲、加勒比海与美国南部地区,起因有好几种,其中之一是至少达到摄氏27度的温暖海洋,造成湿热。

另一个原因称为垂直风剪,这是主要阵风的角度,风剪决定初期风暴究竟是发展成飓风的涡轮状,还是破散消失。

伦敦大学学院班费德防灾研究中心的两位英国学者桑德兹和李亚当,观察美国1965年至2005年每年飓风的气象数据,并将该数据与50年的平均值作比较。数据显示,半世纪以来,平均每年约有6个飓风,其中约有一半是强烈飓风。但1996年到2005年之间这10年以来,每年发生的飓风已增至8个,大约有4个是强烈飓风。

飓风在美国登陆变得越来越频繁,统计显示,大约每3年会增加1个。在飓风产生因素中排除风的角色后,研究人员计算出,每升高摄氏0.5度,飓风的活动将增加40%。桑德兹认为,这个发现对试图了解全球暖化是否助长飓风发生的计算机分析员可能有重大帮助。虽然有许多专家曾经提出这个假说,但仍受到许多未知因素的限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認識自己 TPD讓你立刻升級人生勝利組
從小到大,我們相信「勤能補拙」──只要勤勞,烏龜也可以跑贏打盹的兔子。所以,就算你是天生的烏龜,我們還是要求你使盡全力地去跟兔子賽跑。甚至…
胸有成竹
生態環境在人的肆虐下,空氣品質差、氣候變異、該冷不冷、該熱不熱、忽冷忽熱,加上現代人生活緊張,人際關係複雜,胸悶、心悸像病毒一樣到處傳染…
紐約擁擠交通 因高油價舒緩
大都市擁擠的交通,向來是都市人必須忍受的一大不便。在紐約市的曼哈頓城中區及周邊地區通往曼哈頓的橋樑及隧道,在周日上下班時間塞車相當嚴重。…
你也「抓得住」它!
夜空中,剎那間璀璨綻放的煙火秀,總是教人震撼、驚豔。掌握快門的人留下美麗,兩手空空的人只好徒留讚嘆與回憶。…
還有誰願意做中國人?
在「世界老二」中國掌權的中共政府,雖然還未失去其政權,但已經失去它的人民。越來越多的人正以行動表示自己不再做中國人或者不想做中國人。…
吃茶趣
在印度的火車上,一早便有人在車廂裡叫賣「chá」,奇怪這「chá」怎麼和中文的「茶」音那麼像?原來是英國人Robert Fortune把「…
你聽說的川普是真的川普?
我們都知道川普是個生意人,他一輩子沒做過政客,他不會懂得那些華府政客說一套做一套的遊戲規則。四十年來,我見過六個總統,除了雷根總統之外,…
風神
朋友,你認識風,見過風嗎? 它無形無體、無影無蹤,看不見又摸不著,可是它的風貌、它的喜怒哀樂,通過有形的物體,無時不在體現它無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