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

真的有「美国梦」吗?

美国NBA球员林书豪的成功,被视为是典型的「美国梦」范例。Getty Images
美国NBA球员林书豪的成功,被视为是典型的「美国梦」范例。Getty Images
第111期
樊家忠

好莱坞过去有不少电影,描述美国这个崇尚资本主义的社会从不吝于打开机会的大门,让有天分、有本事、但没有背景的年轻人得到创业和发展的机会。这个「美国梦」在过去不断地告诉美国的年轻人:英雄不怕出身低,尽管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年轻人只要有梦想,透过努力就有机会让美梦成真。

在美国过去的两百年历史,「美国梦」也激励着各国的年轻人移民到美国去寻梦。直到目前为止,世人的刻板印象仍将美国视为是一个阶级流动性高的梦想之地。美国NBA球员林书豪的成功,更是加强了这样的印象──只要有天分加上努力,即使是亚洲人也可以在体能挂帅的美国职篮世界里取得巨大的成功。

「美国梦」不再梦幻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来,美国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例如:高技术与低技术的薪资差异加大、所得的不均程度增加、世代之间的阶级流动性下降。相较于20世纪前半叶,1960年代以后,一个父母教育程度低、所得不高的工人的子女,愈来愈难享有向上攀升的机会。

不久前出版的一本书──查尔斯‧默里(Charles Murray)的《Coming Apart》即呈现了许多这方面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显示了(仅就白人而言)低技术劳工阶层的薪资下降、离婚率增加、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且犯罪率增加。这种种原因使得他们的下一代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机会以及高薪资的工作。

不但如此,经济学家近年来的跨国研究结果,显示了一个可能更让人吃惊的发现──在西方国家当中,美国的父母的所得与子女的所得之间的关联性特别高。换句话说,美国的世代阶级的流动性特别低。这些发现显然完全颠覆了一般人对于「美国梦」的想象。

「美国梦」为何消失?

发现美国梦消失的事实,驱使了许多研究者开始探讨美国梦消失的原因。研究者们想解答的一个问题是:为甚么美国从20世纪的上半进入到后半,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会下降?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贝克(Gary Becker)在最近的一篇网络文章中指出,研究者们对这个从1960年以来发生的变化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他个人认为「教育」与「技术」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与20世纪上半比起来,从1960年代以来,教育与技术对于个人所得的重要性愈来愈高,也就是「技术贴水」(skill premium)不断地加大。专业知识与技术程度高的人与程度低的人比起来,其薪资不断地拉大。而一直以来,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其子女的教育程度也会偏高,于是在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之后,就加大了阶层的所得差异,也减少了世代间的阶层流动性。

和贝克教授一起写部落格文章的波士纳(Richard Posner)法官,则是强调「智商」(IQ)的重要性。他认为以前的经济生产比较需要体力劳动,所以相较于智商而言,体力与身体协调的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当技术不断进步之后,产业走向知识与技术集中,于是体力就不再占有那么高的影响力,而智商的重要性则相对增加。波士纳进一步分析说,传统社会中体力的差异所带来的报酬差异不会非常巨大,但技术进步使得智商差异带来的报酬差异却非常可观。同时,由于智商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性,也就间接强化了阶层的隔代遗传。

除了技术贴水之外,经济学家也对薪资差异扩大化提出过其他的解释,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全球化」。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的面向是扩大了贸易的疆界,所以一项具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以前只能销售到所在国家的国内市场,现在却能够销售到广大的国际市场。因此,创新与发明的回馈比以前大,同时也就扩大了赢家与输家之间的距离。

「生产力」是关键

《Coming Apart》的作者默里认为,阶层流动性降低对社会的伤害很大,因此他主张要去除大学生的无薪实习,杜绝大学使用的SAT的分数高低来作为招生门坎,并禁止一般企业将大学学位当作聘雇的基本条件。

姑且不论这些措施有没有实行上的可能性,贝克教授认为这些建议是基于一个失真的假设上。这个假设是将社会上的工作分成好的和坏的工作,而良好的就业机会的数量是固定的。来自好的阶层的人凭借着影响力与好的社会关系,再加上有比较好的学历,就会将这些好工作都抢走。这就是为甚么默里会主张采取措施将较高阶层的优势削减,以增加社会流动性。

然而,贝克指出劳动市场中好的就业机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每一个发达国家都大幅成长。这些好的就业机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在数量上是不固定的,而是取决于对工人的技能水平。当劳工的技术水准增加时,企业也会需要聘雇更多这样的人才。然而,从1960年代以来,高阶层的家庭更有办法提高孩子的教育与技术、沟通技巧以及与同事相处的能力等。这使得出身高阶层的孩子们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来自低下阶层的孩子收入下降,因为其整个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落后于那些来自上层阶级的同龄人。

因此,贝克认为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增加家庭背景相对贫穷的孩子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然而,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更多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推动有效的政策。例如,如何让父母更关心照顾子女、降低单亲父母的比例以及让幼龄学童受到更好的教育等,都是关系到低收入家庭孩子以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疫情面臨「五大斷裂」
武漢肺炎肆虐中國,像一把大關刀,重重地向中共統治政權砍下去,使中國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統治危機。中共可以用美麗數字對外掩飾真實的死傷人數,…
由經濟面看科技研發的重點(下)
在上一期中,談到台灣現階段科技研發的三個重要原則:差異化、比較利益以及群聚效應。在這三大原則下,可再分別細談研發方向中,…
走走家具 小客車也能打包一個家
2017年4月,「台灣國際建築空間設計展」在世貿一館舉辦。這場主要面向設計業者、代理商的專業展覽裡,有個攤位展示的家具,…
美少女天賦異秉 逐字母倒背如流
一個人對文章、歷史等事物非常熟悉的時候,我們往往形容這個人能夠「倒背如流」。不過看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14歲少女阿麗薩.克瑞莫(Alyssa…
健保「論人計酬」 葫蘆裡賣甚麼藥?
生病不舒服,上醫院看病、打針吃藥,更是折磨人。所以,小孩吵鬧不休時,常會聽到父母使出殺手威脅說:「再不乖,就送你去看醫生喔!」您能否想像:…
內外交困中習近平訪美
習近平9月下旬訪美之際,正值內外交困之時。但時間表早在將近一年前就與美國商定,北京也於9個月前喜洋洋地對本國國民宣示,沒法改動。…
寒風冷冽選民送暖 安倍蓄積改革能量
日本眾議院2014年12月14日的改選,雖出現48%選民拒絕表態的冷峻氛圍,由首相安倍晉三領軍的聯合內閣陣營依舊在熱情粉絲的支持下贏得大選…
政府須積極改善聯結產業和機制
國家經濟成長和發展主要決定於兩件事:資源的累積及資源的有效運用。各種經濟理論和政策可說都是在處理這兩件事。 個體經濟學在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