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前中国体操队员桑兰 美国打官司

前中国体操队员桑兰 美国打官司
身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的桑兰,1998年在参加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Getty Images
第87期
张佑宇

时隔13年,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4月29日正式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向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美国体操协会等索赔18亿美元;当年桑兰受伤后在美国的中国籍监护人也在被起诉行列。据桑兰的经纪人黄健称:「案情的复杂程度,可以拍电影了。」

到底背后牵涉了甚么,让事件如此复杂?

受伤官司在美立案

1998年,身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的桑兰,在参加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瘫痪。为了给这件发生在13年前的事件「讨说法」,4月29日桑兰正式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分别向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美国体操协会、两家保险机构、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友好运动会创始人前时代华纳副董事长泰德‧特纳(Ted Turner)等索赔18亿美元。

该诉讼的内容指称,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和美国体操协会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没有付清桑兰的医药费和满足其他需求,桑兰已经无法维持必须的治疗。

在美监护人也位列被起诉

其中令外界特别注目的是,桑兰受伤后在美国的监护人刘国生、谢晓虹夫妇也在被起诉行列。当年桑兰受伤后,他们受中国体操协会委托,担任当时只有17岁的桑兰在美国的监护人。

起诉的原因,桑兰在美国的代理律师海明说:「作为监护人,他们没有很好地履行应尽的责任──当年桑兰只有17岁,还不到法定提起诉讼的年龄,但作为监护人应该替她去争取权益。另外刘国生、谢晓虹夫妇在担当监护人过程中,还存在不当得利、侵犯隐私等行为。」

然而,讽刺的是,仅在三年前,桑兰才到纽约进行「感恩之旅」,表示对「晓虹阿姨全家和所有为她付出爱心的人们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她还把自己的雅典奥运会火炬赠送给了谢晓虹。

对此,刘国生、谢晓虹夫妇在美国中文网发表的博文中说,他们十多年来对桑兰除了付出就是付出,如今她的律师竟倒过来控告他们,令他们十分失望。并表示该案已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名誉,他们将保留在中、美两地的反控索赔权。

刘国生、谢晓虹并就网友的看法于博文中回复道:「有些网友认为,这是『管闲事』管出来的结果,我同意我们『好心不得好报』了,但是我们对于今天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该管还是要管,总不能够变成一个漠不关心、冷血冷酷的人吧。只是需要多加小心,因为我们周围太多『白眼狼』和『蛇』之类的人物!希望大家从我们的遭遇中学到一些经验教训。」

案情「复杂到可以拍电影」

为何事件发生13年后才打官司?海明律师表示,官司之所以拖到现在才打,是因为当时桑兰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

经纪人黄健并称,此事已不是一起简单的人身伤害案件,背后案情复杂的程度,「都可以拍一部电影了」。不过究竟复杂在哪,黄健表示律师建议现阶段不要对外透露,到时开庭会有详细答案。

到底桑兰受到的「某些方面」的压力为何,启人疑窦。中国《青年周末》报导,过去桑兰曾在微博暗示国家体操队在她受伤后12年间不闻不问。当年受伤后,很多人都被下了「封口令」,而这正是她过去迟迟没有对事故责任方采取法律措施的原因所在。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桑兰的教练及相关人员都被「上面」下了封口令,并希望桑兰从大局出发,毕竟这种意外发生在国外,波及面很广。不过12年后,桑兰发现自己的配合并没有换来中国体操队的关照,所以才想重讨说法。

桑兰也曾在微博中指责,多年来国家体操队对她不闻不问,却干预她接受媒体采访:「有一年《华尔街日报》通过采访得知我在北京暂住的地方条件太简陋,报导称我不该得到这样的『照顾』。」结果很快就有电话来「教训」她:「妳怎么不『如实』说啊,我们都对妳照顾得很好啊,国外媒体怎么瞎报导!」还要她去指责报导的记者。

据中国《南方周末》报导,实际上,自从今年2月,国际体操联合会调查中国队在2000年雪梨奥运会年龄作假事件(实际年龄未达到参赛年龄)后,中国体操队与国际体联的关系正处在非常微妙的时期,桑兰的官司将使一切更加复杂。许多人也在问,13年前年龄仅有17岁的桑兰,中国体操队对它的未成年队员,是不是更负有责任?

也许像中国网友挖苦说的,桑兰的受伤事件虽然不幸,「但不幸中的万幸是,她摔在了美国,否则打官司都没地方。」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健腿強膝
人體600條肌肉,大部分集中在下半身,人老腿先老,退化性關節炎最易出現在膝。經由腿膝的保養保健,不但可強筋健骨,…
全球食品大漲 聯合國:糧食危機恐長達數年
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正在飆升。聯合國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些國家在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大自然的毀滅與新生(三)
本專欄從256期開始推出新的系列,由一場乾旱春日下美國紐約州的野火作為導火線,阿丹記錄了其中的毀滅與新生。 上一期的畫面中,…
「綏靖政策」與「惠台政策」的反思
3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4月,知名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出任國家安全顧問;…
2020諾貝爾獎得主 女性比例續升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已全數發布,無論是醫學、物理、化學、數學,到文學與和平,每一位得主對世界都有莫大貢獻。雖然獲獎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為主,…
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
電業法三讀通過 日益能源科技打造全台最大商業區太陽能電站
汙染性能源排放加速地球暖化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對全世界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2016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個國家,…